假期第二天,先来波灵魂发问——

看电影了吗?

飘飘和周围人唠嗑,都说三部献礼片演了两部的张译,给人感觉还挺“两极”的——

戏外特蹦跶。

比如和好友吴京“合谋”,神助攻井柏然粉丝,拥抱偶像。

...

虽然前几天刚和吴京“内讧” 

——

俩人正拍《攀登者》呢,同时收到了《我和我的祖国》的邀约。

张译问吴京意见,吴京说:我哪儿都不去,就好好拍《攀登者》。

张译就说,那行,我也哪儿都不去。

结果,两人在《我和我的祖国》宣发活动遇上了。

...

哈哈哈哈。

京不京喜,译不译外?

叔圈“塑料情”意外好嗑,骗得大家乐呵呵去了片场,结果,大伙哭惨了。

张译喜提:假期最让人心疼男演员。

...

飘飘倒是对此不怎么意外。

张译,一直都是长在我泪点上的男演员啊。

...

先说张译的新戏。

献礼片里口碑最好的《我和我的祖国》,套句表哥的话,算是今年华语唯一百亿阵容了:戏骨级影帝后、中生代票房大咖、优质电影偶像,分散飙戏。

七个故事,他们演众生,也让你见众生。

...

有葛优这个老戏骨在,张译在里面可能担不起 “演技最好”,却太有光彩了。

这光彩,在他明明戏份少,却能用一个镜头,就惹出全场的眼泪。

甚至可以说,他一个人,救了被张一白拍得略显平庸的故事。

张译主演的单元叫《相遇》,他饰演的高远,是参与中国原子弹研发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多“普通”呢?

所有和原子弹研发相关的人和事,都是国家机密。

以至于共事多年、还救大家于危难中,所有人却都不知他的姓名。

...

对三年前互有好感的姑娘,也没打招呼。

一声召唤,就要投入工作。

姑娘常去二人曾坐过的公交车上蹲他,终于,有一次,碰上了。

她一眼认出他,他却不能承认。

...

张译多会演?

全程戴着口罩,自始至终没说几句话。

仅凭一双眼睛和乱了节奏的呼吸,就传递出了看见姑娘的错愕、想起往事的怀念和欲承认身份而不能的隐忍。

飘飘至今也能记住那些微妙且隐秘的细节——

任素汐说“这辈子认定他”的瞬间,他原本死死盯着窗外,转而看向她,不停眨眼的惊慌与感动。

见他不能承认身份,任用陌生人诉说的口吻问——

三年为什么不给个信儿

哪怕门里塞张条呢

...

高远直勾勾盯着她,眼里有挣扎、悲伤、愧疚。

《相遇》的最后一场戏。

人们在欢呼庆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隔着汹涌的人潮,任素汐指着报纸对他微笑,张译只是极轻地点了下头。

...

然后,静静看着逆行站着的女孩,慢慢被人群冲散,他将报纸塞进口袋,摘下口罩。

...

‍辛酸、悲痛、宽慰、留恋、平静,一一在那张平凡的脸上闪过。

演尽了大时代下,一位舍小家为大家,不知名姓、不知死活的平凡英雄的一生。

如果说,这场最新的《相遇》,带着时代的悲伤底色。

张译还演过一次,幸福的相遇。

《鸡毛飞上天》男主陈江河,坐火车往窗外无意间的一瞥,突然看到找了8年的初恋。

张译第一反应:慢慢回过神,眯着眼睛仔细看。

...

可当确定了那个隔着两个铁轨的侧影真是要找的恋人那瞬间,他却急了,喘气重了,慌忙四盼。

慌什么?好不容易找到的人儿,看得到,触不着啊。

只能把半个身子都伸出窗外,试图喊人,话又哽在喉咙里,喊不出来。好不容易能喊出声了,说什么呢,内心千回百转,化为一句磕磕巴巴的——

你去哪儿……你去哪里啊

...

对面的骆玉珠看到他了,一开始犹豫着关窗低头不敢认。

他肉眼可见地没辙了,又突然救命稻草似的,从包里翻出随身携带的信物,画着图案的大砖块。

...

也不喊了,脸上明明紧张地发木,却含泪傻傻地笑,那样捧着真心,等爱人回应的表情。

无比动人。

你看,张译是这样的。

无论悲伤还是欢喜,他总是拥有,轻易把人惹哭的能力。

即便在更早时候,他的表演层次并不复杂的时候,他一哭,你也能跟着哭了。

《士兵突击》,史今班长退役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向组织申请,去看看守护多年的天安门。

车窗外晃过天安门的灯光和影,平时温厚可靠的军人,嘴里的大白兔奶糖都忘了咽,靠在战友的肩膀上,咧嘴哭得像孩子。

...

...

张译的表演怎么总能打动人?

除了角色、故事自带泪点,首先肯定与他的演技有关:收与放自如,节奏、层次、微表情都把握得极好。

但更重要的,飘飘觉得是,张译演的都是小人物。

当他“煽情”起来,也带着小人物身上的真实。

不属于高颜值演员,一滴泪也能引起大家绝美、神仙的称赞;

他是一张平实的脸,沉默或激动,都特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那份烟火气,能轻易勾起大家对小人物身上最原始情绪的自然共情。

从这点上,张译其实会让飘飘想起,另一位擅演草根的实力派,王宝强。

都靠《士兵突击》打响知名度。

演得了“小人物”。

且,一个人见人乐,一个,长在大家泪点上。

...

“史今班长”张译和“许三多”王宝强,戏里戏外,其实有点镜像人生的意思——

但宝强比张译运气好。

不信?飘飘问你个问题:仅看张译和王宝强的形象,谁更适合做演员?

答案还真不是张译。

你仔细看他的相貌——

单眼皮,小眼睛,帅够不着,丑也算不上。

...

平凡,寡味。

而,欠特色对演员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没有辨识度。

宝强也不帅,但他有一张更特色的脸,自带喜感和傻气。

...

而飘飘曾无数次说过,形象气质,是会影响一个演员的戏路的。

王宝强靠着这份独特气质,注定比张译更容易被选为主角。

这么多年,从傻根、许三多、树先生再到唐仁。他围绕一个“傻”字,引申出草根男的质朴、信仰、搞笑,甚至荒诞。

...

傻根

...

树先生

...

唐仁

对比之下,先天硬件没优势的张译,他的生路,是靠自己杀出来的。

张译身上,有两样东西是后天加上的。

一是他气质里隐约的文气。

张译最早学的是播音专业,毕业后做过一阵子编剧,后来实在想当演员,才又找机会拍戏。

看他的专访,张译回答问题时,讲话播音腔,用词谦逊且文气。

...

而荧幕下的张译,陈可辛评价:是个真正的文青。

爱养猫、爱写知乎,至今被认为是演员里知乎写得最好看的一位。

视角有趣,还很有故事性。

...

所以你看,原生气质并不洋气的张译,文气,来自于他较高文化功底的内化。 

这份文气,既能让张译更深层的去理解角色,同时也在帮他拓宽戏路。

当气质里的这部分被放大,张译能展现出更加冷静、沉稳、内秀的形象。

...

而,张译修炼的第二个“武器”,你们该猜得到,演技。

和宝强深耕一种类型的角色不同,张译,利用了自己的“平凡”。

在不完全违背自身气质的情况下,一直在做最大范围的试探和挑战。

《老炮儿》中,色厉内荏的小市民城管。

...

《亲爱的》里丢了孩子的土大款,表面是乐观鼓励其它父亲的“精神领袖”,只敢角落里自己崩溃。

...

...

甚至,眼尾下垂,自带一张”被生活欺负过的正剧脸”的张译,还跑去演喜剧——

曹保平,《追凶者也》。

刘烨百分之六十的戏份,张译百分之四十的戏份。

但飘飘不得不说一句,张译极其抢戏,就靠这个狼狈的笨蛋杀手董小凤。

...

笨手笨脚地杀错了人,被雇主一顿斥责,他口上喊着“上个算送的”。 

追踪目标中途下了车,小凤却靠着隔壁大婶睡着了。醒来一看,人没了,小凤气急败坏,反手打了大婶两巴掌。

...

你看,他一边搞笑着,一边又很“狠”。

杀人前,他絮絮叨叨说者“英雄往事”,比划着之前抢劫的刀“这么老长”,但下手时又冷漠到心惊。

...

...

杀人像拔了颗萝卜,毫无情绪波动。

...

暴力、神经质、搞笑,竟然还脆弱有软肋,每天心心念念拿钱给女友买房子。

这样一个充满了黑色幽默、亦喜亦悲的小人物,被张译演活了。

他又一次刷新纪录,证明自己不止能长在人泪点上,还能顺便承包你笑点。

...

...


如果把《士兵突击》作为起跑线,荧幕气质都偏“小人物”的张译和王宝强,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王宝强在塑造“咋呼草根男”国民形象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张译呢,从踏实、静水流深的军人形象,到演尽小人物的挣扎、执着、懦弱、荒诞。

戏路不断被拓宽。

这其中,有先天条件,也有后天的选择。

而所谓镜像人生,不正是指,走过的路,永远是内心的自我反映吗?

我可能是一直试图

让自己给自己一个证明

就是张译你可以演

很多很多种类型的角色

...

只是,尽管演员选择怎样的戏路,不是正误判断题,只是一道选择题。

我们也必须承认,一直以来,戏路广的演员,往往更难红。

难道不是?

想想我们是怎么形容如王砚辉那些“剧抛脸”的?

非著名戏骨。

...

越是“千面人”型的演员,角色和角色之间,差异越大。

观众能牢记一场场完全不同的好戏,却不一定能注意到,背后演戏的,是同一个人。

反而,国名度高、影响力大(票房过百亿)的演员,除了演技过关外,他们却几乎都有着较统一而清晰的“荧幕人格”——

吴京:身手好的热血硬汉。

沈腾:“贱嗖嗖”的小人物。

黄渤:如今虽喜剧正剧皆可驾驭,但最早是靠荒诞幽默的底层人出名。

...

《疯狂的石头》

张译和王宝强,原本似乎也在印证这一规律——

戏路较张译窄、“荧幕人格”更具体的宝强,从许三多到唐仁,不仅收获了极大的国民度,也已经一脚踏入百亿票房男星行列。

...

而张译呢?各种类型的小人物演了个遍,戏路广,“绝对领域”却是模糊的。 

他是一半观众眼里的“熟人”,另一半人记忆中的“熟脸”。

角色始终有姓名,但国民度始终差了一截。

只是,情况会一直如此吗?

飘飘发现,张译,似乎正慢慢地追过来了。

从小配角到大配角,再到主演。

从几年等一部《亲爱的》《追凶者也》。

到一年等一部《红海行动》。

再到今年两部《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

...

角色虽然有不同,可都在巩固形象。

换别人,这是重复自己老路。

但对于张译,是终于明白了“立而后破”的道理。

对于演员,拥有类型之内、第一个就能想起他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反正,他又不是没有“破”的能力。

路虽然比别人长点,使的劲儿,可能更多些。

但最终,戏和国民度、作品和国名度,都被握在手上。

戏比人红,在张译这儿,可能是困境。

但,不是绝路。

飘飘又想起,之前看张译接受采访。

主持人问他,什么样的评价最让你开心?

他呢,笑得谦逊,答得朴实——

张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