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夢空間TheOrdinaries(2022)的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一個特别的世界裡,人們生活在電影中,社會被分為主角、配角和廢材三個階級。作為一名“配角”,葆拉從來隻是在背景中出現,但她一直立志成為一名“主角”。然而,就在最終考核之前,葆拉的“讀心器”突然故障了,沒有配樂渲染情緒,葆拉還能成功晉級嗎?《戲夢空間》是一部為影迷準備的反烏托邦元電影,充滿了對影史的回顧和調侃,“活不過一分鐘”的小配角們,也有自己的悲喜人生。
戲夢空間TheOrdinaries(2022)的影評
一種透視和理解世界的奇幻方式
2023北影節第十四場,英皇,個人2023北影節最佳。設定、架構、腦洞、走心的小細節、總體上的完成度均是90分以上的水平,驚喜、震撼與深思兼有。盡管有一些不那麼完全經得起推敲之處,在我這裡都不重要了。好像是在電影中談論電影的制作和生 ...
一部诠釋電影發展裡程的奇思妙想
第一幕,配角母親培養主角女兒。以主角式的的演技,烘托烏托邦式的現實,母親和萬千單親媽媽一樣,用自己的方式為孩子建立起按部就班生活壁壘;第二幕,朋友的無稽之談助推葆拉突破防線,踏上了尋找主演父親戲夢碎片的旅程。途中受到廢柴“管家”等人 ...
奇妙交互,真摯情感——緻敬世界上最偉大的配角
初看簡介,反烏托邦和影史緻敬等讓我誤以為是一部背景世界觀宏達,主題極高的作品,我本期待看到類似《頭号玩家》那種遍地戲劇梗的作品,然而本片的觀感卻并非如此。導演用了一個本可以玩出許多花樣的設定講了一種最樸素最純粹的情感。影片前大半部分 ...
畫面和創意很不錯,有點現代愛麗絲的感覺,但故事沒講好,表大于裡。既想講“每個人都可以是主角”的大道理,又想花一些筆墨講母愛,兩條線都講得中規中矩甚至有點生硬。主角到底為什麼容不下配角,配角又為什麼值得成為主角,舞台就一個(雖然結局是給他們一個自己的世界),很期待進一步探讨前面花了很多篇幅鋪墊的革命,然而沒有;女主辛苦十幾年想成為主角,為何突然有勇氣不怕成為配角甚至被删減?知道是想歌頌真實的人生、尊重不同人的價值,但配角的可愛不夠,主角的虛僞也有點少;女主好幾次“多管閑事”推進劇情,到底哪來的勇氣?不交待就顯得又莽又尬;母愛的線,母親的視角是挺多的,但女兒的開竅有點突然,前面應該補一些女兒的視角。劇本多少有點粗糙,在我看來沒有失控玩家好,雖然結局都有點草率(跺腳真的尬),但人家起碼表裡一緻。
在這個等級森嚴的反烏托邦裡,戲中戲的設置讓這部帶有古典美學風格的元宇宙電影充滿驚喜,在影片氣氛烘托下,觀衆沉浸其中,“那裡麼有真正的情緒,那裡沒有故事”,充斥不斷的電影梗,實在是影迷居家必備的良方秘藥。
這部電影真的好絕!用元電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于身份認同、社會階級的故事,非常的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打破了電影一貫風格,有趣又真誠。對于電影元素的巧思與妙用,以及真摯的情感使你完全信服導演所創造的世界。是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也是一部頗有深意的當代世界寓言。
設定好棒,就像生活的劇本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龍套演員,必須證明自己具備成為主角的能力。其實就是一場社會寓言,影射了滿受歧視和排斥的社會機制。可惜圍繞“尋父”的戲劇核心點有些雜亂無章,其實這個反烏托邦的套路特别适合做成一部标準的皮克斯動畫。
鮮活有趣的電影人生設定,嚴肅陳舊的階級抗争主題,跳幀黑屏重複剪輯等手法,于我個人來說觀賞體驗真的很差,可以說是三敗俱傷的程度,還不如找個日本漫改電影導演來拍比較有趣……不妨理解為是導演對演員等級、剪輯制度和廢片處理的控訴,使得夢幻般的電影世界變得沉重無聊
配角沒有足夠的對白,就用跺腳表達自己的情緒。數字化帶來的電影本體焦慮。故事,情緒,音樂,讀心器,情緒是從心出發的,音樂是情緒的表達。跳切的男孩。剪輯之槍和炸彈的那場戲簡直封神。階級,電影藝術版本的1984和美麗新世界,沒有色彩也可以有主角的能力,隻是既得利益者不願接受革命,僞善的中産階級。發現自己并非主角時的主體性懷疑。想象力出奇,整個故事情節是規整的叙事結構。bravo!
他們的故事被剝奪,情緒被控制,他們在社會中消失。很喜歡最後幾段,她們創造了自己想要的安靜,她不再按照世界的腳本歌頌不知所蹤的偉大父親,而是看向總是在擔憂的媽媽,她們走出去,随便走哪兒都好。這部電影太好了,今年最佳。
真正的大開腦洞,在一個銀幕角色宇宙中去劃分階層、制造矛盾、呼喚革命。我們看過很多系列宇宙中的英雄主人公亂炖,卻沒見過沒想過那些更多得多的配角、路人甲,乃至被劇作和剪輯删除的角色會有着怎樣的狀态。不過和《浪潮》、《死亡實驗》一樣,總有着厲害創意腦洞的德國人,卻缺乏将其講述出色的能力,于是好多角色的獨特行為和映射影視業的細節,反而都是令人費解的。這一切,又适合響起Joan Jett名曲《賽璐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