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映畫が時代を寫す時侯孝賢とエドワード・ヤン(1993) WhenCinemaReflectstheTimes:HouHsiao-HsienandEdwardYang

導演:是枝裕和

主演:楊德昌/侯孝賢

語言:日語

類型:紀錄片

上映日期:1993

日本 47分钟

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映畫が時代を寫す時侯孝賢とエドワード・ヤン(1993)的劇情介紹

1993年的台灣,那是個看電影前還要唱國歌的年代,西門町紅樓劇場仍是放映電影的戲院。在傳統文化孕育下成長的侯孝賢,帶著《戲夢人生》赴日宣傳;深受西方現代文化薰陶的楊德昌,則在台北拍攝著《獨立時代》。兩位風格迥異的導演,卻有著共同的使命——以電影,留下屬於台灣的樣貌。

從歷史觀點切入,探討台灣因戰爭殖民所帶來的複雜文化結構,貼近日常的視角,記錄兩位台灣電影巨擘,如何用各自的鏡頭語言,在《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拍出台灣鄉村與都會的過去及現在。從中美建交、廟口露天電影院等活動中,爬梳政治對電影的影響,以及電影形式存在的各種可能。日本影帝柄本明擔任片中旁白,片長僅47分鐘卻彌足珍貴。

「拍攝這部紀錄片,對我後來走上電影之路,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轉捩點。」——是枝裕和

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映畫が時代を寫す時侯孝賢とエドワード・ヤン(1993)的短評

  • 偏時差

    好感恩金馬賜我機會看到這部搶票徹底失敗的片子,也感謝是枝裕和記錄下了逝去時代的影像資料。看到楊德昌桌上貼著Woody Allen畫像,侯孝賢身旁擺著巨幅曼哈頓海報,侯導說阿巴斯說他看了戲夢人生一夜未眠⋯有一種我的電影之神們匯聚在一起的恍惚與幸福。快結尾時楊導說一個人應該先是人,然後才是什麼中國人美國人台灣人上海人(大緻 ⋯⋯之類的)前提是人;侯導說他要拍關於中華民族這個民族的電影。我特別難過,有一種人類越活越狹隘的傷心。

  • 長江動物園

    #金馬57# 第二次看就很不一樣的感覺,第一次時候太激動了想要記住一切,第二次都在想他們沒說出來的話是什麼。看動態的他們時都是笑,但出影院後那種消逝感侵蝕了我。

  • 木衛二

    真的真的真的太猛了!這個紀錄片!“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混亂的時代”,是枝裕和這片,比阿薩亞斯那個還好。這片資源之罕見(二十多年後才放映,接近三十年後才有資源),到翻譯之複雜(日語閩南話英語甚至還有上海腔國語),以及必然無法在網盤存活的真實内容。它縱觀了謝神之電影,膠片之謝幕,電影院之隐沒,侯孝賢與楊德昌疏遠獨立(時侯孝賢拍完《戲夢人生》/楊德昌在拍攝《獨立時代》)……既像是枝桑深懷個人情感的認親書簡,更是台灣電影史不可抹去的重要史料記錄。

  • XX

    講的是,拍着好男好女的侯孝賢、拍着獨立時代的楊德昌、一場流動電影院的放映、曆史悠久的紅樓劇院、舊礦區的廢舊影院。借兩位名導引出台灣電影時代的變遷,以及現狀發展的擔憂。宏大的主題四十幾分鐘還是太短,但一位還未成名的巨匠站在鏡頭這端記錄下另兩位巨匠,單這件事早足以讓人覺得妙不可言了。

  • Mr. Lei

    台灣電影有你們真好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映畫が時代を寫す時侯孝賢とエドワード・ヤン(1993)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