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的情欲Enpassion(1969)的劇情介紹
本片描述一名離了婚的中年男人在小島上過着隐士般的生活,整天夢想着一個不明身份的女子,後來兩個分别有着悲傷戀情的女人先後闖入了他的世界。本片是部十分隐晦和複雜的心理片,兩個女主角的關系猶如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沉默》與《假面》一樣不可分割,色彩在片中發揮了重要的象征作用,對伯格曼作品沒有興趣的觀衆會感覺本片十分沉悶幹澀。
安娜的情欲Enpassion(1969)的影評
【2022236安娜的情欲】
8分伯格曼的電影就算再寫實的劇情,看起來也似乎有種意識流的狀态,這一部,四位人物的内心解剖,诠釋了激情、猜忌、理解、操控以及破壞,在我看來,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孤島,無法從其他人身上獲得想要的安全感,語言的蒼白,理解的匮乏,讓每顆心都是 ...
後現代角色觀味的實踐
個人認為《安娜的情欲》完成了帶有後現代角色觀意味的實踐。雖然影片早于該理論于20世紀80年代末崛起之前,然而意外的是,在觀影過程中該理論的魅力在我眼中得到了數次印證。減少語言的解碼,台詞構成故事但不能構成角色…重視角色本身的符号化( ...
一個導演愛不愛演員真的好明顯,伯格曼在《假面》裡為麗夫烏曼着迷,所以在鏡頭裡她就擁有深不見底的誘惑力,比比安德森就是一個歇斯底裡的放縱女孩;三年以後拍《安娜》麗芙就變成了一個身心施暴的神經質,一個炸彈,一個甩不掉的狗皮膏藥,還不如安德森可愛。伯格曼已經看到了他和這個女人的結局。
兩個生活在自我世界的孤獨的人,想一起走過一段生活,卻因缺少真正的精神交流而最終無法走出各自的困境。
If this be thy wish and if this be thy play then take this fleeting emptiness of mine ,paint it with colours我甯願相信,那就是伯格曼。
第45部伯格曼;1.無數日夜的靈魂煎熬,借由各自荒謬的心靈追求,祈問婚姻與愛情的最終歸宿:假如所有的喜悅和忠誠在假面背後都是謊言,那愛從初始便不存在。若因命運而結合的人最終都會化作彼此的枷鎖,請至少在憤怒之前就選擇離開。2.以花絮(扮演者對角色本身的理解)嵌入打破第四面牆,并在訪談中揭示前作《羞恥》的潛在結局與之互文;安娜和伊娃構成女性完整人格的鏡像兩面。3.我們都是被捆綁的狗、被屠殺的羔羊與馬匹,以及撞向玻璃絕望而終的小鳥,忍受生活折磨卻無處逃離。4.字稿讀掃長鏡;(臆想中的)第一視角交媾;安德烈亞斯與安娜前夫重名(補償心理);白屏轉場同及《呼喊細語》之紅。5.即使把外界的距離放大至失真,相互欺瞞的兩顆心都無法真實靠近,一如結尾分解畫面的光譜粒子。|你越想誠實地活着,你的生活就越是虛僞的。(9.0/10)
Film Society Lincoln Center 4:30pm
可能是我沒看懂。我看到Bergman和Tarkovsky的所追求的目标确實是相似的,但是Bergman的這部電影留下的隻有痛苦,作為人永遠無法解決的痛苦。他确實沒有走進那扇Tarkovsky已經自由出入的門。
票價伯曼展映@ GZ|拍的基本就是伯曼自己,把他當時的個人遭遇,恐慌、憤怒和痛苦掰開揉碎了均勻撒在各個角色身上(插入的演員訪談很好地佐證了這一點)。叙多夫的剪影和戴着小帽在火焰後面的樣子簡直就是伯曼本人。可以在片中看到《羞恥》《面對面》《豺狼時刻》等一衆伯曼作品的元素。另外音效真是刻意不和諧……對沒怎麼看過伯曼/對伯曼個人經曆不了解的觀衆來說應該很折磨吧……影院裡昏睡和坐立不安的人想必很多hhh
[2020年4月伯格曼√] 2016年修複版。9分。片名其實不應該帶“安娜”,就譯成[在情欲中]或者[激情]就好了嘛。其實是想順着看伯格曼的,不過因為馮·西多去世所以跳到這一部了。難得見伯格曼也玩暴露電影機制的手法(四個演員分别談論自己扮演的人物,同時還交代人物小傳……),同時人物也不免有自況之意。伯格曼此時對法羅群島已經相當有心得,這個故事裡島上的荒涼風景帶來的自我放逐與隔閡已經完全成為了心理化的要素;另外攝影是真好啊,服裝布景與之配合得天衣無縫。本片不僅是[假面]的複調,而且于我而言絕對是老塔的[犧牲]的前奏——相同的拍攝地(Gotlands län)和相同的主演(Erland Josephson),攝影師也都是Sven Nykvist,其實看的時候好幾個場景都特别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