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千丈:波音大調查DOWNFALL:TheCaseAgainstBoeing(2022)的劇情介紹
波音公司被指将利潤置于安全之上,調查人員發現這有可能導緻了幾個月内發生的兩起災難性墜機事故。
一落千丈:波音大調查DOWNFALL:TheCaseAgainstBoeing(2022)的影評
每天,成千上萬的航班穿行于世界各地。大多數人都覺得坐飛機很舒服。穿行在高空,欣賞着壯麗的山河大地,落地時已到達目的地。有時特價機票甚至比其他交通工具更便宜,很多人都習慣了乘坐飛機。然而,由于飛機的特殊性,一旦發生事故可能就是災難性的 ...
單純理一下
2018年10月29日印度尼西亞獅航610 189人喪生 全新的波音737max事發:指責獅航和飛行員能力不足黑匣子:迎角傳感器錯誤提示失速,飛機報警并搶奪飛行員控制權開始下拉飛機。波音:指責印尼飛行員不專業。然而這位飛行員是在美國 ...
看到mu5735的熱搜,第一反應就是:不會是波音吧?
大而不倒,大而不倒,出人命,奈我何?金錢至上,金錢至上,講道德?笑話一個!波音的鐵闆一塊,讓人看到了資本的冷酷無情,又讓人因為無能為力感到無奈和絕望現在還沒有确切的消息,希望會有奇迹發生,逝者安息!希望c919能穩步發展,總有一天頂替波音。
波音的墜落
在如此慘烈的背景下觀看了本紀錄片,讓我深深陷入反思的是制造業的核心是制造、創造先進、安全、實用的産品。但在經過多年金融體系的思維訓練後,我突然發覺(或許很早就意識到),美國式金融存在着巨大弊端。像波音這樣偉大的企業,在經過華爾街改造 ...
說個很有意思的點:波音的理念是給駕駛員高度的操控性,理論上可以進行任何能滿足的操作指令;空客的理念是在将駕駛員的權限控制在一定範圍内,剩餘的交給電腦。前提:機動特性增強系統(mcas)的來源和工作原理。通過傳感器數據,自動判斷飛機是 ...
誰都知道生命重要,但總有人飲鸩止渴
“不可理喻”!僅說這個紀錄片中提到的因素,Boeing在改變管理層和遭遇空客競争之後,就陷入了一種作繭自縛的downfall狀态了。在優先級上速度取代安全,成本取代安全,制造明知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飛機隻為了市場份額和随之而來的飙升股 ...
這麼長時間累積的劇毒公司文化,不是換個ceo賠個25億可以短期改善的。看完這紀錄片,波音産的飛機真是不敢坐了,以後訂機票還真得看看飛機是哪家公司的。
卧了個大槽原來波音和麥道的合并,最終是麥道管理層上位,那 737 Max 不出設計問題才是見鬼;麥道的 DC 和 MD 是空中浩劫常客,更是被彈幕戲稱為 Daily Crash 和 May-Day,事故也是飛機原因的比例更大;而且從事件如何收場不難推測,還會出新事故,波音公司掏錢付罰款和賠償,高管則免于被刑事起訴,甚至 bonus 都不帶受影響的;建議避開出廠年份較新的波音飛機
并非對這起悲劇事件最好的回應與探索,也未見歸納更多新鮮的觀點;尤其前後兩半段「情感」-「真相」的明顯分隔,很難真正厘清作者的出發點到底在哪邊。但在這之外,它所切入的是個更具資訊性與值得深思的的角度- -忙于取悅華爾街,卻疏于質量上“報憂”的企業文化改變;不斷成長的貪婪與野心,卻是對生命的罔顧。悲劇是否究竟能在這裡停止,我們無從得知;波音的墜落,也是“資本神話”的墜落。
N記應該上架多一些這類良心紀錄片,而不是充斥即食味的那些。一「篇」不俗的專題報道,若果以五至六集篇幅來交代,應該會更為有力。
最諷刺的就是疫情前出的事故,現在疫情在很多地方已結束這飛機居然又重新回到市場了…………瑟瑟發抖啊………煽情戲份過多,片子質量本身不咋地,但是題材赢了,我反正以後訂機票肯定看機型了………
02.18上映,03.21東航的波音737墜毀,民航保持十一多年的安全紀錄歸零。
“墜機第二天,中國讓大家跌破了眼鏡,他們單方面自行停飛了這個機型,而這也引發了其他國家一連串的跟進。”如果這次被查出仍然是波音公司飛機制造上的問題,Boeing應該會被我國無期限拉黑了
波音,不如說美國整個國家也是如此,一邊是公關PR塑造成英雄主義,民主與自由的世界衛士,另一邊不斷資本擴張,無視安全人命,發動戰争,制造混亂,再統一收割,大賺特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