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副本Copieconforme(2010)的劇情介紹
米勒和女人在她的古董店再次相遇,他們驅車去郊外看一樣東西。她開着車載着米勒無目的遊蕩,談論書的主題,參觀博物館,談論她叛逆的兒子,兩人一路上争吵不休。在一個咖啡館,女老闆以為米勒是女人的丈夫,就開始和她圍繞米勒讨論起婚姻。于是他們将錯就錯,米勒開始扮演女人的丈夫,兩人約會,去賓館。但是副本隻是複制,而非原作,米勒結束複制身份,獨自離開了郊外。
比諾什憑借此片獲得第63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獎。
合法副本Copieconforme(2010)的影評
盧梭“語言是為說而存在,寫作隻能作為言語的補充”。對于盧梭來說,他真實内在的自我和他表現給别人的自我是完全不同的,他需要寫作來彌補他言語中的錯誤符号,言語被認為具有和寫作有同樣的特質:由不夠清晰明了的符号構成,不能自動傳達說話者想要 ...
其實整個故事看下來,感覺好像是初中生完全搞錯了閱讀理解的節奏。哎,所以現在語文考閱讀理解,都不敢拿活人的作品來“閱讀”了,萬一,餘華站出來說,自己寫的時候沒那意思,那所謂的“專家解讀”怪沒意思的。電影的簡介裡頭是直接說了,作家和朱麗 ...
如果說“村莊三部曲”是以三部電影間的嵌套來探讨真實與虛構的邊界的話,那麼在《合法副本》裡,阿巴斯在一部片子中就以更精巧的銜尾蛇式的互嵌進行着想法的表達。法國女人(朱麗葉·比諾什飾)與兒子的互動在影片開頭就令人玩味,比起冷淡又尖銳的兒 ...
看完合法副本,想起了前段時間呂克貝松《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抄襲事件引起了大量讨論,也是映射出這個電影所提出的關鍵問題。問:如果是真的抄襲存在,那該電影是否還具有它存在的價值?或者它的存在是否還曾有過意義?而看完這個電影卻似乎有了答案。 ...
影片開始于一場為英國作家詹姆斯·米勒(威廉·施梅爾 William Shimell 飾)所撰新書——《合法副本》造勢的講座。講座中,詹姆斯道出了這本書的核心論點,“拷貝本身也有價值, 因為拷貝指引我們找到原作以認證其價值”。這句話将 ...
這是一個機巧而暧昧的談話導向電影,兩人從一開始就陷入親近而沖突的張力關系,并且在中段之後變得模棱兩可,既如扮演又在不經意間似乎透露出兩人确有某種共同過去,這種判斷上的不安抛給了觀衆,以使我們在角色的智識分歧與情感交鋒之中困惑不解。如 ...
首先,這個世界現實中根本沒有完全一樣的東西。為什麼說是現實,因為電腦可以複制一模一樣的東西,但是無法複制到現實。而人是具有想象力的,這種想象力可以複制。但是,落到現實,并非如此。電影中談到了藝術品,男主說看藝術品,一是看形狀,二是看 ...
終于明白這幅海報的含義。阿巴斯是靜默的,如同灑落在托斯卡納巷道上的日光。悲傷卻很洶湧,在比諾什深邃暗沉的眼眶中。口紅的豔麗很悲傷,一個不自然的摟肩也很悲傷。一個再高貴優雅的女人,她最美麗和最悲傷的時刻,是面對心中男人的羞怯、期許和等待。簡單的幸福可以複制,冷靜的悲傷,不可以複制。
就好像阿巴斯本人說的,讨論真實與虛構的邊界問題隻是個借口,所關心的而是這對男女從陌生人到“夫妻”的情感關系變化。其實是一部很挑戰觀衆的實驗電影。
到九點還是要離開。我……我的視線……就沒有從比諾什的胸口離開過……
對我來說這幾乎是一部理想中的電影,如何有一個思想上的idea,并且用電影這種媒介去完美的呈現,卻又不喪失理論本身的深邃性,而表現為電影文本自身豐富性。
假作真時真亦假,人生不過一場cosplay。結尾好高端,比諾什太醜,扣一星。《愛在午夜降臨前》原來抄襲本片些許皮毛。
一開始你以為他在評議藝術作品,後來發現他是在表述思維;當你以為他在表達藝術觀,其實他是在開展一場行為藝術表演;當你以為他在用幽默戲作釋解生活,其實他是在虛拟悲傷的婚姻現實;當你以為他在對話愛情,其實他正在進行電影的哲思;當你以為他在讨論電影的本質,其實,他是在展示正在看電影的你。
看了茱麗葉畢諾許的『愛情對白』,精采的愛情辯證,再次突顯男女思考模式之別。當愛情被生活逐漸磨平,男人認為隻是改變愛的方式,女人卻認為是愛與不愛的問題。雖然任何事都應換個角度看待,但男人不明白一旦女人改變了愛情的態度,也就改變了愛的決心。因為愛情是對談,不是獨白,是感受,不是對錯。
除了學會正反打了一切還都是原來那個阿巴斯,松散平淡的故事,不刻意雕琢的劇情,隻享受安靜的展示生活,不矯飾什麼,不妄加評論什麼,他把所有要說的都呈現在那裡了,就好比一個長鏡頭,讓觀衆自己去尋找共鳴,去選擇一個屬于自己的特寫鏡頭。一個好的赝品勝過真品?答案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