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阿修羅阿修羅のごとく(2025)的劇情介紹
改編自向田邦子的同名小說,故事設定在1979年,四姐妹原本平靜的生活由于父親的疑似出軌證據掀起了波瀾。
宛如阿修羅阿修羅のごとく(2025)的影評
第五集大姐和二姐夫一齊討論和背誦的教育勅語目前無人評價山住 正己 / 1980 / 朝日新聞社,是這部劇集的一條暗線。出生於戰時的大姐和二姐反而獲得更多的關注,畢竟是小家庭中的頭兩個孩子,總有新鮮感,父親會專門去百貨公司請護身符。然 ...
是枝裕和和森田芳光
非常理解為什麼很多人更喜歡森田芳光版的《宛如阿修羅》,整體上隽永、融貫,細節處理上也更柔和,結尾處況味悠長,看完很感動。無論是調度還是節奏上都能體現大導演舉重若輕的純熟技術。在電影講述方式和審美上,森田芳光和小津、成濑巳喜男導演一脈 ...
女人心事
男人就算是陌生人,也會天然的站在一邊,而女人就算是姐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但當四個姐妹真的敞開心扉時,雖然不能對對方的價值觀完全認同,但是大家都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和對彼此的關心、支持,太妙了!有些人覺得這個劇的觀念很陳舊,我 ...
過時的《宛如阿修羅》與随心所欲的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的新劇《宛如阿修羅》蠻好看。好看的演員,在好看的光影裡走動,他們搖曳多姿,而不招搖。故事年份始于1979,一些畫面泛着微妙的做舊感,像有點年頭但收拾得幹淨妥帖的屋子,陽光照進來,空氣裡漂浮着舒服、令人放松的氣息。好看是是枝裕 ...
在修羅場中生活的女人們
不知道應該作何評價,作為是枝裕和的作品來說,這部劇的燈光,美術,配樂,質感和演員的表現都是無可挑剔的,片頭和片尾的呼應更是一絕。壞就壞在腐朽陳舊的價值觀,父親多次出軌,最後一次出軌直接導緻母親在小三門口去世,四個女兒都以為母親不知道 ...
單說短評區對于原作和四位女演員的評價,可以完美套用道格拉斯三定律:
1、任何在我之前誕生的經典作品都是陳舊腐朽的老登文學;
2、任何在我0-20歲之間成名的演員都是演技封神的實力派;
3、任何在我20歲之後成名的演員都是不會演戲的流量咖。
一個觀察是,對年紀最小的廣濑鈴從演技到私生活進行人身攻擊,甚至造(黃)謠暗示她“因為讨男導演的喜歡所以才被力捧”,和大肆批判本劇及其創作者厭女媚男,這兩種觀點往往同時出現在同一條短評裡。既恨虛構的文藝作品,又恨真實的年輕女性,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有些觀衆最愛自诩擁有新時代的新思想,就硬要用21世紀的劍來斬上世紀70年代的官,令人忍俊不禁。懂不懂什麼是年代劇?
看到好多給一星的都在說這部劇思想落後,陳腐厭女。。但我覺得作者隻是在中立的展示不同的價值觀沖突,并沒有明确的價值取向。是婚姻倫理更重要?還是追求個體自由更重要? 是為了一個"大家"守住秘密更重要?還是為了自我的權利尋求真相更重要? 這些話題永遠也沒有答案吧。如果看一部作品,還沒看到全貌,隻因看到某些片段就不加思索扣個老登的帽子,其實挺可惜的,人還是應該越活越開放,太非黑即白了的話感知力會變弱
大導演的劇總是能在分鏡和美術上看出來國際頂級班底是多麼的不一樣,片頭可太貴了。不過目前沒看到這個故事在2024年被大費周章膠片拍攝大投資再版的意義,一群女人湊在一起“媽媽腳後跟好粗”“爸爸居然會晾衣服”,感覺懷疑是不是是枝裕和也在懷念教父,不過看完可能改分。
是粟是米,這是喜劇;英語德語,這是喜劇。是生是死,隻有這是悲劇。好像隻有面對死亡的時候人才會崩潰發瘋,其他活着時苦難隻能揉碎了吞下去,笑着說一聲“真是不小心啊”。(四姐妹各美其美,挪不開眼~)
看到好多給一星的都在說這部劇思想落後,陳腐厭女。。但我覺得作者隻是在中立的展示不同的價值觀沖突,并沒有明确的價值取向。是婚姻倫理更重要?還是追求個體自由更重要? 是為了一個"大家"守住秘密更重要?還是為了自我的權利尋求真相更重要? 這些話題永遠也沒有答案吧。如果看一部作品,還沒看到全貌,隻因看到某些片段就不加思索扣個老登的帽子,其實挺可惜的,人還是應該越活越開放,太非黑即白了的話感知力會變弱
老舊的東西不建議翻拍,很浪費卡司。我恨,恨姐姐妹妹雖然不是時時刻刻都好,但是在組成家庭之後,無不望向、念向丈夫,姐姐妹妹成為了外人。也為每個遊移時刻哭泣,二姐的生活是母親的重影,簡直沒法把它當成喜劇。大結局也很爛。
有些觀衆最愛自诩擁有新時代的新思想,就硬要用21世紀的劍來斬上世紀70年代的官,令人忍俊不禁。懂不懂什麼是年代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