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怪人Frankenstein(1931)的劇情介紹
弗蘭肯斯坦(科林·克利夫ColinClive飾)是一個天才科學家,他想像上帝一樣創造生命,于是不顧學校教授的反對,離開了大學,和助手到山上的一座古堡裡做人體實驗。他從墓地等地方找來了各種人體殘肢,還從學校實驗室偷了一顆大腦,利用這些制造出一具人體。他的未婚妻伊麗莎白(梅·克拉克MaeClarke飾)出于擔心,就與好友(約翰·博爾斯JohnBoles飾)和學校教授一同去古堡實驗室找弗蘭肯斯坦。正是在這個暴風雨之夜,弗蘭肯斯坦的人體實驗完成了——他利用雷電讓手術台上的軀體有了生命。然而幾天後,這個由科學家創造出來的怪物開始不受控制,他先是把科學家的助手殺死,又開始攻擊教授和科學家。
于是,身心俱疲的科學家被接了回家,并且開始籌備婚禮,而怪物則留給教授處理。但是怪物卻把教授殺死了,從實驗台上逃了出來,一步一步走近村莊,還把一個小女孩淹死。正在舉行婚禮的弗蘭肯斯坦對此渾然不知……
于是,身心俱疲的科學家被接了回家,并且開始籌備婚禮,而怪物則留給教授處理。但是怪物卻把教授殺死了,從實驗台上逃了出來,一步一步走近村莊,還把一個小女孩淹死。正在舉行婚禮的弗蘭肯斯坦對此渾然不知……
科學怪人Frankenstein(1931)的影評
英文版: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629589《科學怪人》(1931)的續集《科學怪人的新娘》(1935)中,由科學家亨利·弗蘭肯斯坦通過屍體組成的「生物」在山間小屋遇見一位年長的男性盲人隐 ...
環球影業的恐怖經典。1.影片對瑪麗·雪萊的原著作了大量修改,故事變得更加緊湊和牽動人心,而科學怪人也被塑造得更加暧昧模糊:他似乎一開始就是惡魔(與小說恰好相反),但之後又仿佛更像一個懵懂的孩子,一如往湖中扔花觀察漂浮的學習與遊戲行為。2.布景風格繼承了德國表現主義,尤以暴風雨夜晚的古堡實驗室和火燒風車磨坊場景為最,還有片頭墓地中歪斜的十字墓碑與冷眼旁觀的死神骷髅。3.意外偷得罪犯大腦及教授的解剖學講課體現了19世紀風行一時的顱相學犯罪觀,以及龍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論。4.弗蘭肯斯坦的駝背侏儒助手有股可怕的癡狂傻勁兒,契如赫爾佐格版[諾斯費拉圖]的伯爵仆人。5.鮑裡斯·卡爾洛夫的表演亦是一大看點,環球公司的化妝師Jack Pierce的形象設計則早已深入人心,成為文化符号。6.創造者/僞上帝與受造者的對視+1。(8.5/10)
太早太早了..大概是有聲片時期的第一部吧? 畫面轉換要麼溶要麼漸暗. 場面調度還是比較混亂. 但是三十年代的片子真的不要要求如此多了. 不知為何看到在磨坊裡身陷火災的Frankenstein我覺得怎麼有點像卡西莫多啊.
嗯,小時候看的,男豬其實挺可憐的,身為一個黑戶人造人隻是想像其他人一樣擁有人的權利(所以後來給他娶了個媳婦。。),面目可憎的不一定是壞人,好人變壞也一定有他的原因。【話說我小時候就是看這些cult恐怖片成長過來,沒心理扭曲一下神馬的真不容易呀(ˇˍˇ)
7/10。片頭密集的眼睛圖案、表現主義式的怪誕背景,怪人被閃着電火的裝置送入閣樓、在電流之中創生的場面是如此吓壞觀衆,可惜著名的場面現在看來視覺沖擊褪色。怪人動作遲緩,外貌上高大笨重、脖子上還裝有電極,他和卡裡加裡博士一樣是社會秩序的破壞狂,形象影射着當時戰争、經濟危機帶來的死亡陰影,非理性的惡毀滅了代表善的理性(溺死送花的女孩,吓暈新娘),為了重建秩序,結尾怪人必須被燒死,弗蘭肯斯坦一家在仆人的舉杯祝福中傳宗接代。有意思的是文本對性别秩序的反諷:弗蘭肯斯坦是一位鋼鐵直男,他強迫弗裡茨爬上絞刑架割斷屍體的繩索、去醫學院竊取大腦,對未婚妻的關愛視而不見,當他準備造人時被親家趕來城堡‘‘捉奸’’,在屍體創生後弗蘭肯斯坦興奮地抓住屍體活動的手,并像分娩後的孕婦興奮到昏迷,暗示男性氣質被怪人的誕生奪取。
随着主流影片變得越來越沒有想象力,越來越遵循現實主義的視覺風格,恐怖片把觀衆帶回默片時代更加無拘無束的設計,以德國表現主義為基礎的本片就是如此,陰影中突然伸出的手爪會比一部現代科幻電影中所有的特效更加震撼,因為後者是現實的,恐怖片則嘲笑我們說現實不過是一場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