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雪(2023)的劇情介紹
影片叙述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廣州粵劇伶人攜着“普長春班”遠渡南洋,紮根馬來西亞,在戲班的興衰、娘惹後裔的家族憾事以及拿督公的鄉野傳說中,貫穿國家獨立的風雲動蕩,承載半個世紀的景況百味,構築出了一個屬于馬來西亞本土華人的草根故事。
五月雪(2023)的影評
HKIFF映後交流,上演了張吉安翻譯自己的有趣場面——他中、英、粵兼通,相信還懂閩語、客家和馬來話。電台主持出身的他自陳,講中文普通話,速度最快。我留意到,相比其他幾場火鳥獎影片,觀衆問題不多,竟可謂稀少。QA交流索性也缺少普通話, ...
左右掣肘的張吉安
影片現在看起來有點兩邊不讨好。一方面,不熟識這段馬來西亞曆史的觀衆認為影片缺少整體脈絡,導緻他們進入影片所處的曆史語境的路徑是狹窄的,創作者沒有滿足這部 分觀衆對于“了解一段異國傷痕往事”的觀影期待。另一方面,從《南巫》結識張吉安的 ...
#VIFF2023 直屬領導就是馬來華人,不僅老婆是廣州人,甚至嘴上說的“回國”都是在說回中國。以前我不太懂他為何比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還像個地道老廣,今天看完明白了。感謝導演以如此直白的傷痕叙事讓更多華人了解這段曆史,五十年能改變很多事情,但相同的困境卻從未遠離。
跟想象裡還是有點不一樣,情節比重還是2018年這部分比較多。用一種中式的“歌劇”拍出了肅穆,蘇丹的洗腳水被喝下那一刻真是滿心悲涼。生命何其無辜,一個紅證就沒了姓名。這部電影也許更适合放在美術館,在電影節争奇鬥豔裡顯得蕭瑟了些,在這麼看下去,我内心的感情都要被耗光了,結尾的歌真好聽,成功落了一場淚。R.I.P. VIFF2023.
#Venezia 80
3+
第一折的舞台感很大程度上也來自于依賴音效叙事的處理。第二折大半部的出走漫遊提供了與第一折産生巨大時代與社會樣貌的反差,幾乎趨近于一部陡然轉調的客觀冷靜的論文電影。然而趨勢被結尾情緒化的影像處理取消。
太挑觀衆了 知道這段曆史還不夠 最好還要有生活經驗 東方含蓄壓抑的表達 完全沒做功課去看會很磨人很痛苦 睡醒後本就人不多的場次人走了一半
3.5 另一種傷痕影像
謝謝去表達華人曆史
#HKIFF48# 看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中國導演這麼拍八九我能不能接受:第一part是完全沒有大場面的局部側寫,第二part是罹難者家屬去上墳,然後就沒了。我可以接受嗎?我知道這片拍成功真的蠻不容易,但如果我說感覺not enough會不會太苛刻了(評審映後全聽完才離場,感覺火鳥有戲?)
#HKIFF48 06火鳥競賽#影片取材于馬來西亞513事件,從當事人無法出鏡的紀錄片,到演員不敢出演的劇情片,再到如今留白與隐喻頗多的版本,影片制作層面曆經重重阻礙。五月雪也是五月血,一場事先張揚的屠殺,一段不能忘卻的記憶,由于題材敏感,至今也無法在馬來西亞上映,據導演介紹,影片原本打算在今年的北影節展映,結果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也無緣内地。一個粵戲台搭了半個世紀,一出“窦娥冤”唱了半輩人生,此時此地恰如彼時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