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子裡的貓Lechatdanslesac(1964)的劇情介紹
袋子裡的貓Lechatdanslesac(1964)的影評
筆記
#魁北克新電影# “狹隘的民族主義”是嗎?這一有失偏頗的觀點恰恰印證了“殖民地的人民隻有在革命之時,他們的聲音才會被聽見”,或者羅恰的那句“隻有當一名法國警察被殺死時,法國人才意識到阿爾及利亞人的存在”的合理性,魁北克的電影也遭遇 ...
#魁北克新電影# “狹隘的民族主義”是嗎?這一有失偏頗的觀點恰恰印證了“殖民地的人民隻有在革命之時,他們的聲音才會被聽見”,或者羅恰的那句“隻有當一名法國警察被殺死時,法國人才意識到阿爾及利亞人的存在”的合理性,魁北克的電影也遭遇 ...
#魁北克新電影# “狹隘的民族主義”是嗎?這一有失偏頗的觀點恰恰印證了“殖民地的人民隻有在革命之時,他們的聲音才會被聽見”,或者羅恰的那句“隻有當一名法國警察被殺死時,法國人才意識到阿爾及利亞人的存在”的合理性,魁北克的電影也遭遇到與第三世界相同的壓迫:英語電影(好萊塢)的宰制。因此隻有在魁北克的一種“少數電影”發聲之時,在魁北克的新電影建構起來之時(即使對于法國新浪潮有所借重),加拿大才可意識到魁北克的存在。
手搖攝影機間或抽身出對主角的拍攝而轉向流動變幻的街頭景象,以其靈動好奇的目光與行人碰觸,并不包含任何角力的成分。在這些最美的片段裡,讓·魯什式“真實電影”的采訪對象頓時從作為單數的人變為整座城市,而城市空間則通過其特有的閃爍應答着攝影機的提問。
2023.10.28
7/10
和那些法國本土的新浪潮比,覺的差點意思,可配合加拿大的雪,又覺得有點意思。
【01:14:26】
Coltrane's Naima!和同年的Nobody Waved Goodbye一樣的自我迷戀且幼稚頑固,但至少Nobody不像早期戈達爾那樣聒噪 青年知識分子電影 滿是法語加拿大人的民族主義牢騷。男人認為女人幼稚單純 而他們自己卻困在自己假象的存在危機中難以自拔。該片在當年蒙特利爾電影節獲最佳影片必因民族主義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