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态自殺LandscapeSuicide(1987)的劇情介紹
在這部電影中,本甯繼續通過兩個殺人犯的故事來審視美國文化。埃德·蓋恩(EdGein)是威斯康星州的一名農民,他在20世紀50年代曾多次謀殺受害者。伯納黛特·普羅蒂(BernadetteProtti)是一名加州青少年,1984年,她因朋友的侮辱行為捅死了朋友。
靜态自殺LandscapeSuicide(1987)的影評
筆記(2023.11.19)
除了開頭的網球之外,間歇黑屏的剪輯隻出現于描述暴力的鏡頭中,一種沉重而拒絕被透明地解釋、拒絕成為表意乃至抒情手法的姿态:它宣布,影像/叙述中的連續性是一個無比蒼白的假象。而連續性,特别是在傳統商業電影語法中,是所謂拟真的一個關鍵要素 ...
無産悲劇的誕生
當一個無法被主體信服為絕對本質的行動在主體自身之内發生時,這個行動的來源會成為對主體而言漠不關心的表象,主體對這樣的表象在認知層面上保持着一種“旁觀的意識”,而這種旁觀的意識會将行動源頭的真正精神實體分裂成兩種絕對對立的力量,倘若在 ...
第一次看班甯。鬼畜般的網球發球+漫長的訪談式審訊+外景PPT+美國金曲,把殘忍與黑暗普世化,仿佛它們存于世界每一個角落,人們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言語中,冷峻壓抑的氛圍做得很好,結尾殺鹿那裡非常有力道,看完想給《大象》減一分。感謝海嘯字幕組。
片頭兩組網球鏡頭景借以表示電影的核心描述對象及其結果将被置于鏡頭之外,而即使是無意義的舉動也将對環境造成影響。固定機位還原犯罪過程時注重表達方式而非傳達的内容,加上兩案件之間景象鏡頭裡人的缺位造成心理效果,相反的叙述手法讓觀衆從“怎麼樣”過渡到“什麼/在哪”并最終關注“為什麼”。
正在看第一組鏡頭 第一組鏡頭就讓電影史一多半導演翻犯了傻逼
我的第一部詹姆斯·班甯。作為一個案件愛好者,第二部分的平原鎮慘案我是十分熟悉的,但當它被以這樣冷靜而間離方式影像化,又使我有了與當初閱讀案件文字資料時截然不同的感覺。影片中的景物、聲音、口述共同消除了任何關于犯罪事件的叙事中可能存在的戲劇性,引領着觀者踏上犯人和受害人或許曾親身走過的路。我不認為班甯在試圖解釋這一切發生的原因,他隻是以類似拼圖的方式呈現當時的世界,且這種呈現并非不容置疑的,它就像犯人們面對鏡頭講述出的記憶一樣難辨虛實,或者說,真實與虛構之間本就未有過清晰明确的界限?兩位受害人伴着彼時流行金曲(80年代音樂劇《貓》中由Elaine Paige演唱的Memory和50年代Page Patti的Tennessee Waltz)打電話、跳舞的兩場長鏡,怎能讓人不為之動容!
和以往看的電影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