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小說翻拍越來越多,觀衆的眼鏡跌了一次又一次,本來已經懶得再撿了。
可這次,不僅想撿,甚至還想丢上台去。
激起争議的,是一部前天開機的大制作——《沉香屑 第一爐香》。
這制作有多大?
張愛玲經典IP,許鞍華執導,王安憶編劇,杜可風擔當攝影指導。
每個名字都是金字招牌。
這争議有多亂?
馬思純飾葛薇龍,彭于晏飾喬琪喬,俞飛鴻飾姑媽。

開機照出來不到一天,段子滿天飛——
男女主角都這麼壯,這不是拍《第一爐香》,而是《駱駝祥子》吧?

這《第一爐香》給我感覺不像黴綠斑斓的銅香爐,而是這個:

紅紅火火,飄飄笑到頭掉。
但笑完,還是注意到一些粉絲的辯駁——
馬思純就是葛薇龍
她演了就會讓自己變成這個人物
演員從來不是演像不像,而是演對不對

那今天就來聊聊,馬思純到底變不變得成葛薇龍。

不論粉絲多麼言之鑿鑿,也掩蓋不了彩虹話中的“虛”。
因為,如果你真的“是”,那就不需要“變”。
站出來,人物就對味了。
事實上,馬思純不适合葛薇龍,也不适合虎妞。
斯琴高娃老師這一臉又虎又剽又熱辣的味道,她哪有?

她的臉上,寫滿乖巧、正經、凜然正氣。
穿上民國校服,是像女學生,但不是走投無路,堕落風塵的;而是遊行隊伍裡喊口号的進步青年。

很多人說她黑、胖,但其實,這兩點都是可變的。
她最難以改變的,是整個人都有一種鈍感。
這是她的大骨架、大顱骨、圓眼睛、寬鼻翼、唇峰不明顯的厚唇……再加上過于敦厚的氣質,共同組成的。

而這一切,都和張愛玲原著中對葛薇龍外貌的描寫,背道而馳——
她的臉是平淡而美麗的小凸臉,現在,這一類的“粉撲子臉”是過了時了。她的眼睛長而媚,雙眼皮的深痕,直掃入鬓角裡去。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也許她的面部表情稍嫌缺乏,但是,惟其因為這呆滞,更加顯出那溫柔敦厚的古中國情調。
或許有人會說,呆滞,四舍五入,也可以等于鈍感?
抱歉,這入不了。
馬思純的鈍感,不是神情上的古典溫吞,而是一種麻木——我是好人家生養的女兒,你們那些晦暗龌龊我眼底都放不下、心裡也體會不了。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裡生長在畸形家庭的小諾,一個暗黑少女,被她演得滿臉不屈——衣服我租的,堅貞是真的。

《第一爐香》本是煙一般輕飄的晦情故事,之所以震撼,是因為它描寫了一個少女心甘情願的堕落。
這個故事高妙在,從頭到尾,沒有逼良為娼這一說。
如果有主導,那也是“誘良”。
但馬氏薇龍卻可以憑一己之力,把它變成一個逼迫的故事,并且感覺還是會絕食自盡的那種。
憑她通身的良家氣派,姑媽那一櫃子漂亮衣服,發黴了她也不會試穿。
再說了,俞飛鴻的姑媽,需要靠馬思純去勾引男人?那隻可能是因為姑媽太美麗,男人不敢接近。

由于馬思純的“不合适”,很多網友也開始列舉自己認為合适的演員。
如果按原著描寫,最貼近的,應該是少女時代的劉亦菲。
但,如今骨骼感越發明顯的她,也不适合了。

還有人提名宋轶,可在我看來,宋轶雖然古典,但氣質并不溫柔呆滞,反而非常跳脫狠厲。
不像是被玩弄感情、還心甘情願養男人的,而是會和男人同歸于盡的。

所以似乎也不能全怪許鞍華。
畢竟,這年頭想選一個張愛玲女主,是很難的。

女主選失敗了,男主角彭于晏呢?
跑得更偏。
彭于晏的問題,和馬思純有一點像——他們倆都量感太重,太實在了。
兩個一點疏離感都沒有、親切的鄰家大哥哥小姐姐,演一個舊香港的晦情故事;兩張錫紙燙、大波浪都渣不起來的敦厚臉,演一場“我愛你,與你無關”的逐心虐戀,可能好看嗎?

但也幸虧,這倆人敦實得旗鼓相當,否則可能就是這種——

“竟是她嫖了男人”既視感。
而,原著對喬琪喬的描寫是怎樣的?
他比周吉婕還要沒有血色,連嘴唇都是蒼白的,和石膏一般像。在那黑壓壓的眉毛與睫毛下,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時而露出稻子下水的青光,一閃,又暗下去了。人是高個子,也生的停勻,可是身上衣服穿的那麼服帖、随便,使人忘記了他身體的存在。
《第一爐香》其實不是第一次拍,TVB早年曾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糅合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心經》拍成了一部叫《侬本多情》的電視劇。
男主角由張國榮飾演,輕佻風流。

以他的外形,其實并不符合混血、蒼白的描述。
但這個選角還是不錯的,因為它指導了男主角的方向——量感輕的、涼薄的、再加上紙醉金迷,有一日過一日的頹靡。
因為難以捉摸,永遠沒有實在的擁有感,才能讓女人欲罷不能、甘心包養。
而彭于晏,一身腱子肉,去拉黃包車,可能都比我賺得多。
一張黝黑厚道的臉,讓我養他,他不好意思,我也受累——看上去很能吃的樣子。

目前網友呼聲最高的喬琪喬,是年輕時的尊龍。
因為有混血感,有風流态度。

老實說,換尊龍我肯定願意養的,但養他前,我肯定目的不單純——這一看就是故意裝窮接近我,說不定明天就被告知是哪個國家的王子、大隊金裝車馬來接他繼承王位,我搖身一變成王妃,買賣不虧。
尊龍還是格局太大,貴氣逼人了些。
飄飄心中的喬琪喬,大概是吳啟華年輕時的模樣。
雖不是混血,但輪廓夠深,也可以搪塞過去。

關鍵是那股子得天獨厚的斯文敗類感——他身上幾乎集齊了張國榮的孩氣多變,梁朝偉的猶疑不決,陳冠希的痞氣渣蘇。

可以說是渣男特質之大成者,再加上天生的淺白唇色,色氣滿滿。
看了他的張達民,我理解了阮玲玉。
他若演過喬琪喬,相信我也能更懂葛薇龍。

說了這麼多,其實永遠還是在說xxx年輕時。
如果問飄飄,現在的年輕演員,就沒有能演張愛玲的嗎?
很抱歉,似乎是沒有了。
我很少這樣下斷言,上一次這麼說,是說:現在演員演不好李碧華。
而在中國女作家裡,張、李其實是有相近之處的,她們都文筆蒼涼,都奇怪,都飄渺,都不那麼關心社會。
李又是不如張高明的,她欠了一些節制美——涼得冰凍,豔得過火,奇得太絕。張愛玲是離席起坐時,微不可聞的一聲歎息;李碧華是撕破人皮面具,讓大家看滿座貴賓都是鬼。
但,不論是這倆誰,現在的年輕演員都演不好。
他們滿臉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的欲望,身段卻是親切親切更親切的低下。
怪異?頹喪?疏離感?
避之不及。

裝傻白甜、接地氣最安全,把“沙雕”“吃貨”的帽子帶得飛起,一句“高冷”的評價就可以讓他們惶惶不可終日。
更為實力派的演員呢?
一臉争氣相,一派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如花和豔紅。

一臉“老娘天下最牛”的上海灘霸王姐妹花,曼璐,曼桢。

不光演員沒那種味道,導演許鞍華這次也未必能導好。
因為她現在是越來越喜歡宏觀視角、喜歡把小題材無限拔高了。
回顧她近年來的《七裡地》《黃金時代》《明月幾時有》。
簡介竟無一不以“三代人的生存、夢想、尋根”“走向了創作的黃金時代”“卷入了曆史的滾滾洪流”為結尾……

這使我不得不擔心,《第一爐香》會不會被她“升華”到不止一爐香能講完的故事。
我們在追求陽光爛漫、強勢向上的女性形象,追求24孝、這狗那狗的好男人的同時,似乎也污名化了“頹喪、嬌柔、涼薄”的氣質。
也忘記了,一場從瑰麗走向蒼涼的逐心遊戲,即使不牽挂大結構,不上升到某個大層面,也是不羞恥的,好看的。
因為污名化,所以乏人問津;因為不被青睐,所以越來越少乃至喪失。
喪失後,再去尋找,卻怎麼也拍不好了。
因為拍不好單純的情愛故事,拍不出有味道的晦暗人物,就強塞進去雜七雜八的看點,撐成一個四不像。
一切都在惡性循環。
然而,張愛玲若是隻着眼于“傾城”,而不是“戀”,那還叫什麼張愛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