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2:怪獸之王》上映四天破5億,看似隻是爆米花怪獸特效片的哥斯拉,何以會有如此大的票房爆發力?
皆因本次《哥斯拉2:怪獸之王》,回歸了哥斯拉系列原有的設定初心,并讓哥斯拉曆史上有名的怪獸同時出場,同框互毆之餘,更為将來的哥斯拉怪獸宇宙做好了啟動的準備。

對于熟知哥斯拉的系列粉絲,這應該是他們最想在大銀幕上看到的哥斯拉電影。
對哥斯拉完全沒有概念的萌新,也可以通過這部電影,一次性認識哥斯拉曆史上的衆多怪獸,為之後的哥斯拉電影宇宙做好準備。
讓我們回到1954年的日本,看一下第一個哥斯拉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關于怪獸的最初發想
最初的怪獸電影,誕生于好萊塢
1933年的《金剛》和1953年的《原子怪獸》,在當時有限的技術條件下,使用定格動畫和模型拍攝。
《金剛》讓巨型的大猩猩毀滅現代社會,有摧毀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社會寓意,人類如蝼蟻一樣,在巨大的破壞力下四處逃竄的場景,更是成為影史經典。

《原子怪獸》則更進一步,強調人類的發明創作給自己帶來的毀滅,受輻射影響的巨型蜥蜴,和金剛一樣進入人類社會,被科學技術反噬的人類社會,故事上有了更深層的意義。《原子怪獸》在日本上映後同樣大獲成功。

1953年,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被原子彈洗禮過的國家,還未從戰後核恐懼中恢複過來的日本,又遭遇了,由美國在太平洋上進行氫彈實驗引發的,第五福龍丸号事件。
第五福龍丸号事件注:
1954年3月1日,在馬紹爾島海域捕魚的第五福龍丸号漁船,由于美國的估算錯誤,受到美國在比基尼島進行的,水下氫彈試爆“城堡行動”所産生的輻射影響,漁船上23名船員和船上的漁獲全部受到核污染。除了第五福龍丸号外,當時在危險海域受到影響的漁船可能有數百艘。

當時在東寶電影公司任制片人的田中友幸,本身非常喜歡《金剛》和《原子怪獸》,和今天的中國電影人一樣,有着拍出好萊塢大片的夢想。
當看到第五福龍丸号事件的報道後受到啟發,在飛機上看着海面的他,創作了哥斯拉的故事——基于現實中發生的氫彈實驗事件,喚醒了在海底沉睡的遠古巨獸。

被譽為哥斯拉之父的田中友幸
有了故事原型,田中友幸找到了同為《金剛》影迷的圓谷英二,屬于技術流導演的圓谷英二,當時手上剛好有一個,關于大章魚海怪的電影劇本,在二人想法的結合下,補全了最初哥斯拉的設定和故事。

被譽為特攝片之父的圓谷英二
1954年的元祖哥斯拉

拿着小飛機玩耍的很開心
1954年上映的第一部《哥斯拉》,屬于聯合創作的産物,關于各位初創成員在本片中的擔任的角色,我的理解是,田中友幸作為最初的創作者擔任制片人的角色,圓谷英二是聯合制片人,同時提供技術支持,而後具體的實現則由導演本多豬四郎帶領。

1954年《哥斯拉》導演本多豬四郎
圓谷英二曾從《金剛》的底片拷貝中,仔細研究過好萊塢當時的拍攝手法,《金剛》定格動畫的拍攝方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
由于當時日本技術和投資的限制,《哥斯拉》使用了,真人演員穿着皮套的方式來演出和拍攝,這個解決方案也開創了日本的特攝片類型,之後圓谷英二也被譽為”特攝片之父“。

《哥斯拉》大獲成功後,東寶也加快了系列電影開發,1955年《哥斯拉的逆襲》中引入了新的怪獸安基拉斯,哥斯拉和安基拉斯的對打,為哥斯拉電影的怪獸對戰開了先河,之後的數部電影中,逐步引進了拉頓和魔斯拉。

1964年的《三大怪獸:地球大決戰》中,哥斯拉、拉頓、魔斯拉三大元祖怪獸作為地球的守護者,與來自外星的王者基多拉展開大戰。

由此哥斯拉電影系列出場的怪獸也越來越多,從這次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開始,要在現世代的CG技術下,開啟哥斯拉怪獸宇宙,可從原系列中吸取的元素是非常多的,根本不用擔心編劇沒素材。
CG技術加持下,哥斯拉好萊塢化的得與失
1998年好萊塢版的哥斯拉,本來應該作為系列好萊塢化的起源電影,但卻把哥斯拉拍成一個單純滿足動物性的怪獸,除了特效在當時帶來的震撼外,可以說是一個失敗的改編。

2014年傳奇影業和華納兄弟聯合出品的《哥斯拉》,哥斯拉好萊塢化的再次重啟,這次似乎終于找對了方向,哥斯拉”自然之力“的形象,在先進的CG技術和現代的拍攝手法加持下,完美的呈現出來。

本次的《哥斯拉2:怪獸之王》更是一次引入多個怪獸,哥斯拉電影宇宙的野心值得期待。
末日情結下的人類哲思
哥斯拉的名字,日語轉英語的音譯詞為“Gojira",本身是一個日語合成詞——日語中gorira是大猩猩、kujira是鲸。包含了最初構成哥斯拉的元素:有如同大猩猩金剛的巨大身型,同時從海底而來,猶如另一個巨大的海洋生物——鲸。
誕生于核試驗,暗示着被核彈轟炸後的日本,人們對核的恐懼。從海底而來,伴随着海嘯,如同地震一樣摧毀城市。在經曆過地震、海嘯、核彈各類天災人禍的日本,哥斯拉正是種種恐懼的集合體。

被好萊塢引進後的哥斯拉,英譯詞上也發生了一點變化,從”Gojira“改編到了”Godzilla“。
這個修改,是美國人在理解哥斯拉的最初寓意後,做出的符合西方宗教背景的再創作,”Godzilla“一詞的前半部分包含了”God“(神、上帝),也就是說即便是放到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哥斯拉也不是單純的爆米花怪獸片,象征着自然與神的哥斯拉,對人類來說有更高一層的含義。

原創講解圖一張
正如《哥斯拉2:怪獸之王》中,渡邊謙的角色說的:”人類将成為哥斯拉的寵物“。這種人類自我的渺小感,以及作為人類應該有的自省,放到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是相通的。

哥斯拉既滿足了末日情結,也是一則警示寓言,有哥斯拉的存在,人類不再是地球的主人、自然界的主宰,人類的渺小,也寓示了對大自然的敬畏。
這次《哥斯拉2:怪獸之王》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回歸了初始的設定,才讓影片取得了現在的成功。
歡迎到評論區一起讨論!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随手點個贊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