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肉叔又看到一條新聞。
沒錯,又。
似曾相識的新聞不知道看到多少次了——

一頭體長八米的抹香鲸,橫死在意大利撒丁島海灘。
死因很可能是肚子裡的塑料垃圾阻塞消化道:
在它體内有塑料杯盤、漁網魚線、毛巾床單等等垃圾,重達44斤!
更令人傷感的是,她原本即将當媽媽,肚子裡有近三米的鲸魚寶寶……
胎死腹中。

塑料垃圾的話題聊起來無解。
但從抹香鲸的悲劇,和每年很多發生在其它動物身上的悲劇,都直指同一件事——
人類的一舉一動,正強烈地影響着地球上其它動物的死生。
日本沖繩沙灘上,寄居蟹因遊客們撿走了貝殼,隻能委身不那麼堅硬的塑料蓋。

海馬因找不到海草,習慣性地用尾巴抓住一根不知道帶有什麼細菌病毒的棉簽。

随着人類生活用地不斷擴張,資源掠奪範圍不斷擴大,人類跟野生動物們的栖息地難免會産生重疊。
鳄魚大佬不得不在城市漫步,嘤嘤怪水獺隻有水泥縫隙休息,猴子……
猴子不愧是大聖爺,還學會了掰着人類的灌溉設備偷水喝……



你看,當我們的城市與它們的領地重疊,各種“奇景”随之而來——
生活在重疊區域的野生動物,要怎麼樣适應,人類。
BBC自然曆史紀錄頻道的大神們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于是又拍出一部超水準的自然紀錄片——
野性都市
Nature's New Wild

跟前兩年的《地球脈動2》《藍色星球2》一樣,《野性都市》也是BBC拿重金砸出來的大作(誰讓BBC那麼有錢呢,英國每戶每年要交1000多人民币的有線電視費,其中7成給了BBC拍紀錄片)。
不太一樣的是,《野性都市》不再是純紀錄片導演掌鏡,而是——
《逃出絕命鎮》的丹尼爾·卡盧亞。

就是當年刷屏的這哥們兒
由演員出身的他掌鏡,《野性都市》篇幅不長,隻有三集,但主題非常集中:
把鏡頭對向了城市裡的動物,從淺至深呈現了人類和野生動物相處的問題。
而且畫風還賊幽默,不信你看——
1來城市相親的野山羊
以色列沙漠,一群雄性野山羊。
它們活潑又伶俐,來到密支佩拉蒙,尋找人類種下的青青草地。

它們打着吃貨的旗号來,其實卻把相親看得比吃更重要。
這種羊的雌性,全年隻有一天發情期。
對于公羊而言,時間緊、任務重——
錯過一天,就是錯過365天。
一頭年輕的公羊,我們姑且叫他“愣哥”。


出發前,愣哥非常自信,積極打開探探、陌陌、附近的人(感應器官)尋找發情期母羊。
愣哥發現兩隻潛在對象,正坐在石頭上優哉遊哉地曬太陽。
人家姑娘也瞟到他了,但瞄了一眼後,轉過身去當做啥也沒看見。

愣哥也是頭鐵,不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人間真理,人家明明不理他,他還非要把鼻子往人家屁股怼。
嘬什麼大死(讀shi)呢?

果然,人家一看哥們兒你變态啊,就跑了。
愣哥還不死心,準備搞搞那個跑掉的妹子的閨蜜。
呵呵。

愣哥相親的一天,是慘遭拒絕的一天。
兄弟,妹不是這麼把的啊~
給你們瞅瞅成功人士都是怎麼把妹的,有技巧,掌聲有請今天的教員,情場老手舌叔。

看看舌叔是怎麼撩妹的:
見到心儀對象,秉持住了風度,站在安全範圍外,先吐吐舌頭表示好感。
對象掉頭就走,貌似在拒絕?
不,那是在試探你的誠意。
隻要持續吐舌頭,妹子就很難抗拒你的魅力。
(此技巧适用于人類,不信你們去公園和廣場上試試)

略略略
所以這一年,愣哥又要自己一頭羊過了。
當然了,它還是可以時不時進城吃草啃樹葉,畢竟……
這些吃素的羊對城裡人造不成威脅,反而為城市注入些野性氣息。
城市同時也為山羊們提供了吃不完的食物。
這局,雙赢。
2鳄魚高爾夫球童
經常去高爾夫球場的朋友,我們可以認識一下,肯定對球場上的小動物見怪不怪。
但如果是四五米長的肉食動物短吻鳄呢?

邁着霸氣的“大王來巡山”步伐,絲毫不怕人。

你也不用害怕,因為鳄魚并沒閑工夫搭理你(前提是别作死去招惹),他們正忙着泡妞呢!
池塘霸主的表白的方式也很霸氣:
先把方圓五公裡的其它雄性趕走,留下她和自己,再慢慢追,總會追到手。

達令,這片魚塘被我承包了
節目組剪輯也是皮,當雄性短吻鳄追到雌性,跟它在水下不可描述時。

鏡頭一切,高爾夫球入洞了。

為什麼,為什麼現在的動物紀錄片都這麼兇!
鳄魚:小心我來敲你門。

這是快樂逐漸消失の分割線
如果說野山羊、短吻鳄尚且跟人類和平相處,共享同一個空間,那麼接下來的劇情要虐了。
人和野生動物,不可能沒有沖突。
或者說,有利益糾葛的地方,就有沖突。
3被人“帶壞”的猴子
在哥斯達黎加,生活着一群白面卷尾猴,它們撿人們吃剩的各種食物,也接受遊客的投喂。


看起來似乎是Love&Peace?
不,這種行為時間一長就帶來了隐患。
在與人日益相處中,本性是該畏懼和遠離人類的猴子們,學壞了:
“耍猴”來讨好單純的妹子,賺取食物。

看見你吃香蕉,就圍過來厚着臉皮要。
而且隻要你喂了第一隻猴子,就會不斷有猴子來找你……

小哥:我隻是想吃個香蕉
還有更過分的,智商很高的猴子學會了不問自取,偷——
乘你沒注意,就把你包裡的食物抱走。

這種對于人類可定義為“偷竊”的犯罪行為,對猴子們又該如何定義?
根本沒辦法定義。
但卷尾猴們卻因此跟當地人交惡,面臨可能被趕出這片土地,甚至實施安樂死的命運。

當野生動物與人類正面剛,無疑是必敗的一方。
什麼“某山遊客因打猴子遭到猴群圍攻”都是個例,隻要人類想,一個響指就讓動物們灰飛煙滅。
所以,當野生動物和人産生沖突時,如果我們坐視不理,那它們可能會遇到滅頂之災!
在美國一個小鎮,就曾差點發生這樣的事。
所幸人們自發地及時阻止了悲劇——
4小鎮居民救了它
美國一個三千多人口的小鎮,名叫水晶河鎮。
這裡有發源于地下泉的清澈河流,顔色如同水晶般透明,沒有半點瑕疵。
但最最吸引遊客來玩的,是河中敦厚可愛的瀕危動物,傳說中的“美人魚”原形,海牛。

水晶河鎮的海牛每年能為當地帶來超3000萬美元旅遊收益;同樣地,它們在這裡安居樂業,繁衍出快樂大家族。
可你知道嗎?
30年前完全是另一番模樣——
那時的海牛飽受水污染和船隻的威脅,而身上傷痕累累,甚至不少重傷去世,族群的數量急劇減少。


當地社區居民自覺發起了保護海牛的倡議。
熱愛野生動物的隊伍還是很龐大的,100多名志願者,自願從此時刻關注和保護海牛。

2017年,海牛成功擺脫了“瀕危物種”身份。
你瞧,在自家房屋旁邊小河裡就能看到海牛,是多麼幸福的體驗。

看完《野性都市》三集,肉叔覺得野生動物在城市中混的情況,大體分三類——
第一類動物,利用城市的食物和設施,重構自己的生活。
比如,流浪到新加坡的水濑,沿着河道居住。
餓了跳進河裡抓魚吃,閑來無事在草地上散步,還以多勝少了另一隻散步的狗狗。


俨然過着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啊~
第二類動物,往返城市和野外之間,尋求覓食和野性的平衡。
像上文提到的野山羊boy、短吻鳄和海牛。
開普敦(南非第二大城市),斑嘴環企鵝在城裡築巢,一方面因為栖息地被破壞,另一方面可以躲天敵。

但雄企鵝每天要走100公裡去沙灘捕魚,再回來喂養妻兒。
百公裡路途艱險,随時可能被車碾死。
這樣的危險系數,很難跟被天敵狩獵來作比較。


還有第三類動物,在與人類的沖突中、死傷中,探索一線生機。
哥斯達黎加的白面卷尾猴就在跟人類鬧掰了後,前途未蔔。
斯裡蘭卡,砍樹造田,原本生活在森林中的大象缺了食物。
饑餓促使它們沖上人類的農田狂吃,而人類為了保衛農作物,用上了爆竹和照明彈對付它們……

人類為了自己的發展,城市勢必會不斷擴大,勢必會吞并野生動物的栖息地。
接納其它生命,也理應是未來城市必須具備的功能。
有句老話說:保護野生生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為什麼?
學會接納它們,并不僅僅是它們的幸運。
要知道。
能心平氣和地與其它生命的共處——
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幸運。

想看的,騰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