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之于中國,漢唐是最難忘的記憶,也是永恒的标準,所以曆史學家錢穆常講一句話,“漢唐以來,所未有也”。其間唐玄宗李隆基開創的“開元盛世”,無疑占據着漢唐盛世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随後爆發的安史之亂卻成了中華帝國的轉折點,在史書中留下了虎頭蛇尾的無限遺憾。描繪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曆來汗牛充棟,去年陳凱歌導演用一個看似毫無幹系的《妖貓傳》的故事,努力複盤了絢麗多彩的盛世景象,無論從畫面、意象還是思想上都很值得一看,并且發人深省。
一
什麼最能構成開元和天寶間的盛世圖景?是廣闊的疆域,是鼎盛的軍力,還是幸福的人民?電影别開生面,用一場前所未有的“極樂之宴”生動複原了一個讓後人為之顫抖、為之唏噓的時代。李隆基為他的愛妃慶祝生日,在花萼相輝樓,他邀請長安城所有臣民同赴盛會。他所最珍視的的貴妃花容月貌本應封禁在深宮之中,可是他卻願意大度地分享到臣民中間去,他是多麼體恤他的臣民,又是多麼得意自己的擁有。楊玉環,這個大唐盛世剪不斷、理還亂的符号,承載了所有人對美貌的喜愛和盛世的膜拜。在贊歎和歡呼裡,在絕對忠誠的擁戴中,在依依不舍的流連下,一個震铄古今的全盛時代呼之欲出。
妙就妙在,這場宴會是從白樂天和空海的追尋和破解中展開的,與司湯達的小說《紅與黑》中于連對于逝去的拿破侖時代的懷念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一切美好的東西的隕落,隻有在最終一去不返、塵埃落定的時候才能真正讓人感到惋惜和悲切。在追憶和懷念中,一切又會變得更加似有似無、亦真亦幻。
所以,在日本遣唐使阿部仲麻呂的筆下,有關極樂之宴的一切是那麼真實又是那麼虛幻。在燈光的輝煌裡,在人聲的喧嚣中,精通幻術的白鶴少年閃亮登場,時而幻化成笛聲悠揚的仙子,時而交織成翩翩起舞的飛仙,揮灑出真正的大唐氣象——那麼光鮮亮麗,那麼包羅萬象,那麼恢弘壯闊,那麼蕩氣回腸。
可是,這無限美好的一切畢竟是建立在幻術的基礎上。丹龍告訴楊玉環,白龍是他的父親黃鶴領養的,可白龍不願意撒謊,坦言他的生父為了償還賭債把他賣給了師父,可知盛世畢竟不是所有人的伊甸園。
二
當代詩人餘光中曾寫詩形容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貴妃的美貌,詩仙的才氣,無疑是那個時代最讓人回味的印記,那麼極樂之宴怎麼少得了李白的身影。當高力士扛着一身酒氣、衣着邋遢的李白進入花萼相輝樓時,一代醉仙的形象活靈活現。高力士以榮華富貴相許,又以皇命相逼,要李白為貴妃寫詩,李白不為所動,卻要高力士這位皇帝身邊的寵臣為他脫靴。他的特立獨行,狂狷自傲,遠比白鶴少年用幻術營造的假象更能代表盛唐氣象,所以,楊貴妃對李白說,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李白命高力士轉過身去在他的背上揮筆寫下這首《清平樂》。這真的隻是命題作文、應景之作嗎?在他的心中,貴妃究竟是一個什麼位置?玄宗皇帝原本精心準備了一首祝壽詩,自慚形穢之下隻能作罷,他一定從這首詩中讀出了什麼。但是,他的至高權力絕不會允許他自慚形穢,他一道聖旨就能将李白永遠驅逐出長安。
那天晚上,沒有上下尊卑,但皇帝卻始終是威嚴的皇帝,太監也始終是盡職的太監。那天晚上,臣民可以向貴妃傾訴愛慕,寵臣可以為詩人脫靴捧墨,皇帝仁慈而又輕蔑,大度而又嫉妒,這樣的盛世真實而又迷離,美麗而又幻滅。
三
當晚最後一位登場的是安祿山。與才高八鬥的李白不同,這是一位兵強馬壯的節度使。李隆基終于放下皇帝尊嚴,散發擊鼓迎接這位身懷異心的野心家。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安祿山肥胖的肚皮和明晃晃的彎刀,玄宗皇帝無骨的逢迎,一定給長安臣民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和困惑。
有關安祿山謀反的傳言早已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面對這個他親自委任的三鎮節度,他不願相信,更不能相信他會謀反。國家雖然強盛,可是中原百姓已經近百年不知兵,帝國早已呈外強中幹之勢。他已經老了,何況他身邊還有一個讓他無限眷念、無心朝政的楊玉環。他甯願掩耳盜鈴,也無法、更無力面對一旦眼前這個心懷鬼胎的胡人謀反的現實。
所以,他給了安祿山驚人的禮遇,他陪着安祿山癫狂起舞,他希望用他的禮賢下士實現“人心換人心”,可是又怎能避免“真心換絕情”呢?
四
安祿山終究還是反了。他的兵鋒直指長安,玄宗帶着他的女人倉皇出逃。馬嵬驿前,将士止步,向皇帝發出對他多年來沉迷女色、寵幸奸臣的無聲抗議,可是條件竟然是貴妃的人頭。帝國最有權勢的男人們,終于開始讨論一個女人應該怎麼死。
玄宗皇帝開始陷入他很多年來未曾面對的生死迷局。如果他舍不得楊玉環死,那将士們的騷亂恐怕會危及他本人的性命;如果他輕易地讓楊玉環死,那他至高無上的皇帝尊嚴将一敗塗地。他想保留愛情的美好,更不想失去皇帝的威嚴,這真是一個難題。
盡管李隆基天縱英明,可是他畢竟在皇帝的位子上坐得太久了。他的奶奶武則天留給他的名臣姚崇、宋璟、張說等早已凋零,甚至那個“口蜜腹劍”但祿山畏之如虎的李林甫也已不在,現在他的身邊隻有自己的家奴高力士、江湖道士黃鶴和遣唐使阿部仲麻呂。
楊玉環必須死,可他又必須讓貴妃相信他不會讓她死,他還必須讓将士們相信他并不會答應他們的條件,貴妃的死隻是高力士擅自行事的結果。他是皇帝,隻要他不願意,沒有人能要挾他。于是,在鶴仙人和高太監的參謀之下,一條名為“屍解大法”的妙計炮制了出來,他們讓貴妃相信她隻是“暫時”冬眠,危機過後玄宗将前來喚醒她;他們在金吾衛陳玄禮面前制造高力士擅自勒死貴妃的假象,皇帝甚至對他痛責不已,可見皇帝本人并不接受任何人的威脅。實際上,他們暗中向貴妃的酒中下了蠱毒,貴妃“假死”之後蠱蟲将無情地奪去她的紅顔與性命。
讓人不解的是,他們大費苦心安排的“局”最終目的無非是讓貴妃死,可這和最開始用一條白绫了結性命有什麼區别呢?就為了讓楊玉環相信李隆基對她的愛嗎?可是楊玉環卻早已洞悉了所有的陰謀和陽謀,但她願意用她的死換回李隆基的天下。相比苦心算計的男人們,貴妃的大度和胸懷無疑會讓他們羞愧汗顔,她才是真正的盛唐之魂,她才是真正的大唐榮耀。
玄宗希望用貴妃死的過程來證明他的權力和愛情,可是将士們卻從貴妃死的結果看透了他的老邁與昏聩。他的權力中心不可避免地消散了,他雖然從不信任太子,他甚至曾經一日殺三子,他從未想過在他還活着的時候将位子傳給任何人,但權力的天平不可避免地倒向了太子那一方。
六
雖然影片裡沒有提到,但我們從曆史中知道,不久後,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大唐盛世就這樣草草結束了。玄宗皇帝在位四十四年,開創了開元盛世,也肇始了安史之亂,但比之在位四十八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的梁武帝,他是幸運的。如果他能在開元之末、天寶之初傳位他人或突然崩去,他無疑将成為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然而曆史沒有如果。
如果有人問我從陳凱歌這部充滿神奇和魔幻色彩的影片中看到了什麼,我會說,盛世危言。如果有一天我們有機會重回大唐見到玄宗皇帝陛下,我們一定要提醒他,小心那個安祿山!
其實還要小心你自己!
——此文寫于2018年3月17日
北京在近5個月沒有有效降水後,突降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