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可以說是近年來中國最成功的喜劇之一,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作為其之後的系列片之一,并且絕對不是最後的那一個,《港囧》無疑可以借着《泰囧》的聲勢,繼續着徐峥另類的成功。

如果《泰囧》在泰國拍攝,是為了異域風情,是為了那一聲誇張的薩瓦迪卡,那麼港囧又有什麼必要在香港拍呢?香港早已沒有以往的神秘,無論是貝聿銘設計的中國銀行大樓還是讓人有密集恐懼症的樓群,對于國人來說,早已不再陌生。

在上海拍,在廣州拍,從故事情節上來說,又會有多少不同呢?

答案當然是不同的,因為港囧裡有太多的香港元素。音樂、電影,甚至樓房,無疑都是影片很重要的背景。

讓人唏噓的是,這些元素,往往都是關于香港的過去,卻絕對無關香港的未來。

這些讓人印象深刻的“香港元素”,首先是音樂。當一首首張國榮、張學友的過去以電影主題曲的方式串燒播放,觀衆發現這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音樂上的緻敬,更是一種記憶上的找尋。多少70後、80後的課桌裡沒有幾盒四大天王、張國榮、BEYOND的卡帶呢?那是香港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多少明星、多少名曲早已成為了那個年代人自己的青春記憶。可是,今天的香港又還有什麼音樂呢?當每一次頒獎典禮上領獎的都是陳奕迅、陳奕迅、陳奕迅,每一次領獎的都是容祖兒、容祖兒、容祖兒,香港的流行音樂早已沒有未來。

随之上場的香港元素,是電影。 在這個“古惑仔大戰鐵頭人”的橋段中,大胖子王晶穿着不系扣的襯衣在那裡指手畫腳導演着八九十年代大紅大紫的古惑仔的時候,總讓人有一種時代的抽離感。和如今場面、特效動辄上億的投資相比,古惑仔裡面那幾把誇張的西瓜刀的成功,隻能說是在大陸那個缺乏娛樂的市場突然打開的階段,一種适當其會的成功。當王胖子在那裡故意做作的時候,至少在我眼裡,這并不像一個有着輝煌過去的喜劇大導,更像北京街頭熱愛撸起袖子跟人們說道古往今來的北京侃爺。或者,更像是寓居在天津第五大道的寓公們,他們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犧牲品,他們的存在的價值隻是關乎曆史,并沒法給香港的電影人指出一個未來。

還有一些香港元素,就是像王晶一樣的“人”。比如長期浸淫香港喜劇電影的爆破師八兩金,在香港曆史上多少成功的電影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驚天地泣鬼神的面相實在是喜劇電影中不可多得的特型演員。我不奇怪的是徐峥怎麼在古董市場把這些古董淘回來的,我奇怪的是這些老古董竟然還活着。這句話對這些這個年紀在大陸會被稱為“人民藝術家”的演員來說非常不敬,我隻是覺得,我感覺那些電影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大陸的觀衆對于這些香港電影過氣的前輩們,遠比那些默默無聞的後輩更為熟悉,這是香港電影的驕傲。這種驕傲,不是過去時,就是過去完成時,但絕對不是現在進行時。

還有一個讓人震撼的香港元素,那就是香港民居。 當徐峥與包貝爾在鴿子籠一樣的香港民居裡奔跑時,畫面是讓人窒息的,從畫面中總能聞到一種擁擠、破爛、發黴的味道,那一根根長長的伸出窗子的晾衣杆,并不符合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這就是有着全世界最高房價的香港的人居環境。這是一個被高房價綁架的城市。香港人口并不多,但香港的建築密度恐怕是全球最大的,盡管香港還有着很多閑置的荒地。也許把香港這些荒地開發出來,就足夠這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平抑自身的房價了,可是房價降了之後呢?那些窮盡一生積蓄購買了小小鴿子籠的房奴們,如何願意承受房價腰斬的後果?所以,香港的年輕人和大陸的年輕人一樣,注定會成為李嘉誠這些大地産商的奴隸。

還有一個元素,那就是奶粉。徐峥的鐵頭盔被爆破以後,釋放出來的粉末讓旁邊的另一名人民藝術家歎道“你們大陸人現在都這麼帶奶粉的啊”。大陸人源源不斷搶購香港超市裡面的奶粉,被一些香港人譏為“蝗蟲”,更有甚者,有一些人還不惜追打陸客發洩不滿,這是很傷感情的畫面。今天各大網站的頭條新聞有“香港店員比遊客多”,無疑就是這種歧視的後果。改革開放前,香港因為中英兩國政府的默契,香港成為中國與世界的窗口,香港戰後的成功實有賴于此。如今這種窗口作用已經消失,香港的重要性自然降低,香港人如果不認識到這點,反而緣木求魚,仇視陸客,香港音樂和電影衰落的故事,殷鑒不遠,來着可追。

李光耀在他的自傳裡面,反複強調新加坡推行雙語之路的原因,大意是說在被馬來人種包圍的新加坡,過于強調中華文化的地位,并不利于新加坡的和平與發展。這當然是李光耀為他自己權謀的辯解。香港的問題在于,香港和大陸這麼近,吃的喝的都來自大陸的輸出,卻還沉浸在當面對大陸的優越感中,不願意擁抱一個強大的不斷發展的祖國,還在國際賽場上噓自己的國歌,這種數典忘祖的行為讓人非常捉急。香港的年輕人,真的是,too young,too naive, sometimes simple。

所以,港囧裡的香港元素最大的意義在于表明,香港的輝煌可以用來回憶,但香港的衰落其實無可避免。誰也不會聽你的一千個傷心的理由,要麼像王晶一樣放下身段客串演出發揮餘熱,要麼在當愛已成往事的時候,在别人的故事裡被遺忘。

這篇文章寫于2015年,當年感慨香港隻有過去,沒有未來。這幾年,香港亂象橫生,每況愈下,當時那篇文章,真有點預言的味道呢。到這種預言,挺讓人傷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