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啡未冷前

《
了不起的蓋茨比
》海報
最近才把《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版給看完,稍不注意看成比爾·蓋茨了,電影裡的紙醉金迷的生活,似乎看到了《紅磨坊》的再現,查查導演巴茲·魯曼資料,個人作品裡有《紅磨坊》、《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廣為人知的作品,給人描繪的是:總逃不掉夜莺燕語共此刻,紙醉金迷盡歡愉的場景。
電影裡根據同名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改編,有影帝李奧納多親情演繹。電影最後作者在蓋茨比名字前面寫上了“了不起”,期初在想,他了不起的地方在哪裡?一直是想深究的答案,“了不起”或許是很寬泛的概念。
而萊昂納多的演繹,卻演繹了一個人一生的傳奇。
而好的作家,能用文字給我帶來一個豐滿的世界,本書的作者菲茨傑拉德,用村上春樹的話說:“無論被現實人生何等殘酷地打翻在地,他都沒有喪失對文學的信賴。直到生命的最後,他都堅信自己能在寫作中得到拯救”(引自得到APP),一句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偉大地位。
01. 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知乎熱榜『窮可以讓人卑微到什麼地步?』,影片裡有富麗堂皇的奢華生活,蓋茨比在掩飾着自己的過往 ,給人總是各種猜測“德國戰敗時的間諜”、“德皇的殺手”、“還是殺人犯”…………給人太多的想象空間和神秘感,迫不及待地去尋找答案。
而五年前尼克隻是個窮小子,黛西不知,在此之前,蓋茨比航過海、參過軍,通過自己的努力,逆襲成為一名富豪,追求自己初戀黛西,似乎沒有受到命運的垂青,卻特意制造聚會,卻迎不來黛西的愛,而黛西卻嫁給了貴族湯姆·布坎南,從此隻能隔海相望。
“窮得卑微到,真正愛一個人的權利都沒有”。
卑微英語是lowliness,“卑”和“微”又可以拆分單個的詞,身份低微和渺小,當然也是身份上的特指。
想到卑微,最先想到的是張愛玲,一句“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24歲的張愛玲和38歲的胡蘭成的相遇,便很快戀愛了。而他們的談情說愛的方式是他們最初的相識的延續。胡蘭成在南京辦公,一個月回一次上海,一住八、九天。每次回上海,他不回美麗園自己的家,而是徑直走到赫德路,先去看張愛玲。兩人每天在一起,喁喁私語無盡時。當時世人并不了解他們之間的感情,隻覺得胡蘭成的身份是漢奸,又有妻室,年紀大到幾乎可以做張愛玲的父親。世人覺得這樣的愛情似乎不可思議,都為張愛玲惋惜,而張愛玲不覺得。
現實很殘酷,一個人的身份被金錢和地位成了衡量标準,一切變得蒼白慘淡。
02.遙不可以及的綠光,難以掩飾的痛苦。
而電影開頭,蓋茨比的名字再一次震驚了黛西,蓋茨比的憂喜終結于黛西。
“真慶幸是個女孩,我希望她做個傻姑娘,傻姑娘在這個世界上才是最幸福的,美麗的傻姑娘,而且一去不複返。”
似乎每次派對,都成了蓋茨比對黛西的遙遙相望。
“他買下那房子,就是為了接近她,他辦那些派對,就是希望她能來一次,他不斷地問及黛西,我是最先知道她情況的人。”“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五年沒見的姑娘,現在卻隻要我請她來喝茶,真謙遜。”
黛西面對了丈夫的不忠,隐忍出軌,過着極具奢華的生活,還得談笑風生。
最近在看川端康成的《雪國》,最讓人難忘的一句話:“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而電影裡,無數次的穿越霧霭,透過綠光所及的便是黛西的家,一段遙不可及的愛。《雪國》裡島村對葉子的朦胧的愛慕之情,卻是以『徒勞』來收尾,虛無缥缈幻化成一堆大火之中,而蓋茨比拼盡全力,在無數次的日夜的等待中,盼來了黛西,隻有冷冰冰的無言以對。
“竹籃打水一場空”更為貼切,每個努力的人,在感情上未必能得到真愛,不免的想到『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悲壯的故事。夢可長可短,愛之所及,破碎的無聲無息。
03.“成功” 正在成為僞命題
如今市面上最多的就是關于『成功學』的課程,成了販賣焦慮的始末。
“父母是北達科他州的窮苦農民,但他從不接受他們是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的想象中,他是上帝之子,注定成就偉業,為追随命運,16歲的蓋茨遠走他鄉,一天下午,在蘇必利爾湖的岸邊,他看見一艘遊艇處于險境,他劃船入海,救了遊艇和船長,酒鬼富豪丹·科迪,這就是他的機會,他抓住了,就在那時,他決定改名叫蓋茨比。 他開着遊艇離了危險,也駛向了未來,蓋茨比充分展露技能和雄心,五年裡,他們航遍了世界,如何像紳士一般穿衣打扮,言談舉止,蓋茨比希望能繼承科迪的财産,丹科迪死後,科迪的家人騙去本該由蓋茨比繼承的遺産,他隻剩下扮演紳士的能力,卻又一次窮困潦倒。”
成功是不能複制的,深深的紮心,如今金錢至上的社會,“成功學” 已經成了标榜的代名詞。
想到成功,最先能想到的是蘋果創立者史蒂芬·喬布斯、Facebook的創立者紮克伯格……或許現在時代給我們太多浮華和浮躁的一面,每個人都在被成功學的心靈雞湯來充斥,成功似乎帶有太多的“功利性”。
聖經《新約·馬太效應》一則寓言: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3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于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于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1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裡,怕丢失,一直沒有拿出來。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便讓人想起了——馬太效應,比你層級高的人比你還努力,甚至付出更多的努力。
成功隻是成長的一部分,内心足夠強大之前,慢慢走向階層的高塔。
04.破裂的“美國夢”
“美國夢”到底是什麼呢?美國最具代表的恐怕是——自由女神像。
(美國夢)是一種相信隻要經過努力不懈的便能在美國獲得更好生活信仰,亦即人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富裕,而非依賴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
正如電影裡的台詞——于是我們繼續往前掙紮,像逆流中的扁舟,被浪頭不斷地向後推,紐漂喪失在自己的夢當中,拼命的爬進圍城,想想如今拼盡腦袋往大城市沖的人,總會想到“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留不住靈魂”。
得到裡面有一期内容《拒絕逃離北上廣,見識決定命運》,城市文化對一個人影響程度有多大,盡管大城市到處都充滿了阻礙,高房價,居住條件惡劣,空氣多麼糟糕,道路多麼擁擠,還是要拼勁全力留在大城市,而電影裡的蓋茨比也是如此,最後死在了搶下,“美國夢”就此終結,唯獨隻有托尼陪着到最後,黛西卻跟着全家旅行,曾經花大筆費用開Party請來的大衆,消逝的無影蹤,門庭冷落的世道人心。
關于蓋茨比給了太多的問好和懸念,關于愛的執着,關于人生的逆襲,關于人格的魅力,能給人太多的鼓勵,成為每一個追夢人的縮影。
人生不過如此……
-THE END-
原創文章,轉載請标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