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上的關系變得平和的,

比起真相,更多的時候是謊言。

謊言會縫合暫時的矛盾,使不安沉睡。

真相比謊言更讓人難受,

所以大部分人都想避開真相。

...

文丨舊故麻袋

謊言是什麼?是比真相更容易讓人接受的一種信息,通過刻意隐瞞并提供與事實不符的說法,讓真相掩蓋在背後,不讓人輕易發現。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或許是發現真相後的一場争吵,或許是真相曝光後的一次決裂,或許是了解真相後的無可奈何,又或許是我們聽多了謊言,便不再能分辨出真相,那時我們能做什麼?除了放棄對真理的信仰,滿足于謊言堆砌的故事,我們還剩下什麼?

...

關于“謊言代價”的闡述,沒有人能夠說透,世上也唯有“那件事”能拿出來用作警示。“那件事”背後的災難,震驚世界,駭人聽聞,但卻被和諧多年,鮮為人知,如今HBO和Sky将鏡頭對準了那場真實發生的災難,那場被稱為“曆史上最嚴重的核電站事故”的災難——《切爾諾貝利》。

...

事故後的遊樂場

《切爾諾貝利》

...

這是一部讓人透不過氣的恐怖片,因為“切爾諾貝利事件”從開始到現在,讓人除了恐懼之外,更多的是心寒。如若是天災,我們還能怨天,可在這場“人禍”占主導的事故裡,釀成人類災難史最恐怖慘劇的竟是人類自身,也是這場災難讓我們意識到:比災難更恐怖的,是人心。

...

如果你不了解“切爾諾貝利事件”,我可以用一組數據來傳達事件背後的殘酷。

1986年4月26日淩晨1點23分,由于操作人員違反規章制度,蘇聯烏克蘭普裡皮亞季附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第4号反應堆發生爆炸,釋放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

事故導緻31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于放射性物質影響而緻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線影響而導緻畸形胎兒的出生。

...

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受污染最為嚴重,由于風向的關系,據估計約有7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的土地,27萬人患上癌症,超過33.6萬居民被迫撤離。

...

事故發生後,有60萬到80萬人受招募回到疏散區内清除輻射污染物,被稱為“清理人”,這當中的10%的人犧牲,16.5萬人落得殘廢。

根據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研究成果報告預測,全球共有20億人口受切爾諾貝利事故影響,近34萬人無法再回到自己的家鄉。

...

事故後的幼兒園

而若想消除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故後遺症需800年,反應堆核心下方的輻射自然分化則要幾百萬年。

即便是在距離事故發生33年後的今天,通過這些驚人的數據,也能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窒息的焦灼感。

...

事故後的學校

為什麼一場核電站爆炸影響會如此慘烈,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死于這場災難,導演用一部《切爾諾貝利》的5集迷你劇為你解謎。

如果隻用兩個字概括釀成這場悲劇的罪魁禍首,那就是:謊言。

...

謊言是工作人員對核事故發生時的刻意隐瞞。爆炸發生後,有工作人員拿出輻射測量儀,上面數值直接爆表,他喊到“反應堆堆芯爆炸了”,但其他工作人員為了掩飾自己的操作失誤,一個勁的說他被吓壞了,有的甚至安慰他說:“你神志不清了,石墨核反應堆堆芯是不會爆炸的。”

...

那些不懂技術的高層,在收到技術人員宣稱“沒什麼大事”的反饋後,互相推卸責任,最初檢測到的輻射外洩速率是每小時3.6倫琴,核電站的幾個負責人都覺得這個數據尚可,還不至于産生更大的威脅。

...

...

...

當身為蘇聯專家的男主接到電話說到外洩速率打每小時3.6倫琴時,意識到事态嚴重性,表示要疏散人群,可話還沒說完,電話就被挂斷了。

...

核電站主管把工作人員召集到一起開會時表示,事故已被完全控制住,而管理層聽到這一結果後,對相關幹部做起了政治工作,談信仰,談國家,談人民,就是不談事情本身。最奇葩的是,他一番高談闊論後表示要封鎖一切消息,封城,不能讓消息外洩。這一提議還得到了在場一衆“馬屁精”的鼓掌。

...

...

核電站内部消息被封鎖,那外部的民衆就更加對消息不得而知了,大家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

一聲巨響後,附近的市民出來圍觀“火災”,大家都覺得灰屑飄落的場景很美,像雪花,孩子們還為此歡呼起舞,卻不知,這些灰屑,其實是核洩漏引起的放射性塵埃。

...

...

...

這場事故中受輻射傷害最大的,除了電站内的員工,還有第一時間到場滅火的消防員。趕到現場的消防隊,并未被告知核洩露,以為隻是來救火的,所以沒攜帶任何防護措施,大家雖然在空氣中聞到了金屬味,但也并沒有把它當回事,在火場持續工作了5個小時。

...

有人無意碰到地上的“石塊”,手開始潰爛。

...

随後3個月内,這些消防員有28人死于急性放射病。死神一直圍繞在他們身邊,但前往救火的消防員卻無人知曉。

...

事故發生後消防員真在滅火

随後是從各地調來參與事故處理的軍人,他們并未被告知要去哪裡,甚至還簽署了保密協議,卻未料到成了第一批事故處理的“敢死隊”。

為了撲滅反應堆内的大火,軍人空投硼砂中止反應堆的核反應,同時在反應堆底挖一條隧道,用來灌注冷卻劑。他們中的大多數都遭受嚴重輻射,不僅死況凄慘,還要被灌上混凝土、加上鉛蓋,區分埋葬。

...

放射性污染是潛伏的危機,你看不見也摸不着,但是不知不覺,可怕的死亡方式讓人的身體從内到外,從外到内都會熔化。

...

新的一天,市民們依然毫不知情,他們像往常一樣趕去上班,孩子們像往常一樣快樂上學。

...

...

放射性塵埃随風飄散,但蘇聯沒有對外發出任何警報。他們沒注意到,載着核物質的雲朵逼近市區,鳥兒開始随處亂飛,驚恐鳴叫......

...

真相掌握在了少數派的權力者手上,而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民衆卻被早早推進了死亡的深淵。

如果高層真的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采取緊急應對措施,及時疏散人群,降低損失,完全可以避免造成那麼多的傷亡。而現實是等到事情暴露,已經是事故的兩天後了。

...

曆史記載,最早察覺出端倪的是瑞典,輻射已經飄到瑞典,當瑞典Forsmark核電站在例行檢測員工身上的輻射值時,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而蘇聯依舊對外口徑一緻,官方聲明表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一起事故,一座核反應堆遭到破壞。我們正在彌補事故造成的影響,所有受影響的人都已得到幫助,我們已經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

莫斯科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被蒙在鼓裡的市民還在慶祝五一節,即便有機警的人想要離開,卻發現出城的路都設了路障,已經出不去了,他們被徹底困住了。直到事故發生後的第二天下午,市民才收到撤離通知,再2天後,核電站方圓30公裡内的居民才開始撤離。

...

事故後的度假區

而現在,切爾諾貝利的災難依舊在延續,目前,核輻射地區的大多數兒童還在不斷發生變異,兒童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數量依舊在上升,這一結果讓人心痛。

...

現實挽回不了任何損失和危害,電視隻能警醒世人:謊言換不回任何尊嚴,有的,隻剩下無盡的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