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舊故麻袋

2018年的夏季注定是屬于《延禧攻略》的,哪怕後期聲勢浩大的《如懿傳》開播,也絲毫未曾撼動它的霸主地位,反倒讓《如懿傳》落了個吃力不讨好,由于曆史、人物、劇情相似,兩部劇便被路人粉、親媽粉們拿來各種比較,《延禧攻略》因其服化道下了功夫,且色調唯美,自然是被觀衆高看一眼,且劇情反宮鬥、博眼球、有噱頭,這些都是《如懿傳》學不來的,加上《如懿傳》一開播就深陷“抄襲門”,負面新聞多到炸,更有不少觀衆抵制。

兩部劇風風火火占盡先機,讓不少低調的新劇吃了“啞巴虧”,其中就有一部精品制作被觀衆遺忘在了宮鬥的罵戰中,這部小可憐便是陳坤倪妮的新劇《天盛長歌》,其實應該叫《凰權》。

...

由于大IP屬性的《凰權》屬于大女主劇,但如今大女主劇大行其道,所以導演轉念一想,便把原本是大女主設定的《凰權》改為了權謀劇,更名為《凰權·弈天下》,在宣傳期間大家也萬分期待,對《凰權·弈天下》的服化道大為贊譽,當然不僅是服化道給力,陳坤和倪妮的顔值也是相當給力,一張張劇照、海報的流出,更是讓人感受到了這部劇的野心,有人稱其是《琅琊榜》的接力之作,看起來也毫不為過。

可是在即将上映期間,劇名又被改為了《天盛長歌》,很多粉絲不明所以,更讓《凰權》的IP屬性沒了絲毫優勢。

...

我是因為一直期待這部劇,才會時刻關注官微動向,所以第一時間知道了改名的消息,但估計有很大部分人并是第一時間知曉,以至于開播時有人詫異:名字怎麼改了,差點錯過了。

這或許是《天盛長歌》收視低迷的導火索,有了這個因,就會有後面一系列的果。

...

劇情是大家最難以忽略的問題,一部劇是否能長時間屹立不倒,需要一直抛出誘餌,比如《延禧攻略》這一點就做的很到位,哪怕是沒有宮鬥做支撐,觀衆都想看魏璎珞能在後宮搞出什麼幺蛾子,魏璎珞本身這個人物設定就是誘餌,隻要她一直在,觀衆就會不由分說的看下去。

但《天盛長歌》呢,從第一集開始是表明了“慢節奏”奪權布局,不撕逼、不鋪墊,一上來信息量就很大:衆多角色、多方勢力、前朝恩怨交織在一起,稍不留神,就會懵逼。劇情節奏很難調動人的情緒,讓人提不起勁來追劇,而且會陷入“對情節後續發展沒有期待與好奇”的怪圈。

或許這就是改動了原著的弊端,把女主視角換成了男主視角,導緻了三個問題:一、減少了緊迫性;二、沒有懸念;三、女性觀衆缺乏代入感。

...

六皇子甯弈和太子甯川之間的謀權之争,看點很足,但筆墨過淡,幾場對手戲也就是走走過場,沒動什麼真刀真槍,而二皇子和五皇子的各懷鬼胎也并沒有鬼的很聰明,這一點還真該學學《琅琊榜》中梅長蘇的“禦權之術”,隻給結果,不重過程的陰謀陽謀,讓觀衆的内心沒了波瀾起伏。

陳坤飾演的甯弈,在宗正寺蟄伏多年,看似遊走于權利鬥争之外,在世人面前也是個頹廢到隻關注蜀錦的沒落王爺,暗中卻謀略布局,可以遠距離體察朝堂,也可以貼身博弈人性。但奪權,并不是為了隻争朝夕的皇位,而是為了複仇。

...

倪妮飾演的鳳知微,女主的人設弱,人物很難立起來,前因後果的說服力不夠,人物的性格變化經不起推敲,其實如果按照原本女主視角,以鳳知微的經曆來講,前期是不明身世時的天真無邪,後期是身世揭秘的穩重大氣,這樣會更符合觀衆心理預期,也更符合劇情邏輯。

...

看着一堆男角色們講台詞,對于一個女性觀衆來說真的是太枯燥乏味了,當年《琅琊榜》至少綠葉中有幾朵鮮花,也不乏重點人物,可《天盛長歌》把女性的存在感削弱太厲害,讓我們看不到女性角色的表現力,後期倪妮以男裝示人,雖然英氣俊朗,但少了女性本身的表現,還不如直接拍男性角色得了,那楚王和鳳知微這對cp感還能強一些,腦補一出《鎮魂》。

...

但陳坤和倪妮的cp感太弱了,以至于不少觀衆開始胡亂站隊cp,反倒是顧南衣和鳳知微的cp組呼聲更高。

...

大IP、大劇作、老戲骨、磅礴拍攝,最終卻落得個聲名全無,也是唏噓。都說陳坤不再是收視保證了,當年《金粉世家》和《像霧像雨又像風》的印象還在,陳坤還是那個顔值在線的陳坤,可收視率卻早已不是那個收視率了!

...

《天盛長歌》成也劇情,敗也劇情,你說它不好,它也好;說它好,也不夠好。隻能說精品劇集的制作下,劇情推敲的還不夠細緻,是部好作品,但它本可以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