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刷微博時,無意中看到自己關注的某位當紅網絡作家分享的在泰國探班肖央的故事,他說“今年年中,我去曼谷探班肖央的電影,見到他的第一面時,我吓了一跳,他滿臉胡須,身上又髒又臭……”而他探班的這部電影就是《誤殺》,一部聽起來就會讓人感覺不寒而栗,卻憑借着劇情和演技的雙高口碑吸引着大批的觀影人前往觀看。而我,就是其中一人。
2
本以為電影開端會循着常規的形式展開,或直接就是一場“殺戮”,然後整個劇情則圍繞這個“殺戮”來分析和破解,又或是先展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一次意外打破了甯靜和美,從此上演的便是報複或者不間斷的“殺戮”……直到鏡頭從上空聚焦到四周都是鐵絲網的監獄時,我徹底迷惑了,但立刻又清醒了。或許正如我們小時候學習語文課本,研究課文的表現手法一樣,影片開始設置懸念,采用倒叙的方式為我們講故事,就在我自以為我的猜測八九不離十的時候,黑黢黢的幕景裡突然燃起一從微光,看着主角擎着這束微光開始小心翼翼轉向時,出現在微光範圍内面如死水的男人就那樣平靜地躺着,那一幕激起主角的尖叫,而同頻尖叫的還有屏幕外的我們,正當我們被鏡頭裡的驚懼籠罩之時,鏡頭突然鬥轉星移地切換到一個正在侃侃而談的中年油膩男的盆般大臉上,此男便是影片主角。他叫李維傑,一個自稱沒文化,卻放言偵查能力比當地警察厲害的市井小民;一個自稱沒膽量,卻默默使勁利用蒙太奇手法幫助妻女編輯證據鍊企圖瞞天過海的家庭頂梁柱;一個自稱沒本事,卻能義無反顧擋在前面保護他所愛之人的男人。沒錯就是他,在電影情節向縱深和緊湊發展時,他收獲了一大波的好感,也突破了正與邪的純粹定義。
3
那時的李維傑好像正在經曆着中年糾結。身為一家網絡公司的老闆,本可以靠着嚴格的商業法則賺得盆滿缽滿,卻始終熬不住作為一個普通百姓的良心拷問,所以面對下屬提出對那些無法按時交網費的家庭進行斷網處理倒逼他們繳費時,李偉傑隻是垂下了頭,在心中深歎了一口氣:“算了,他們家女兒最近也要高考了,等他女兒高考完再一起收吧。”接着無奈地點了點手中的錢,合算着給了下屬一些散錢。身為一個和美之家的頂梁柱,本可以靠着嚴厲的父親形象采用一言堂做決定,卻始終不會放棄一個長輩可以為子女默默做的任何付出。所以即使在餐桌上斷然否定了女兒參加高費夏令營請求,卻依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蹑手蹑腳地把簽好字的同意書放到了女兒的床前。身為小鎮遵紀守法的良民,本可以靠着“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普世哲學過着順遂的日子,卻始終受不住内心喊出的不公平,所以在看到“掌權者”肆意在無辜老百姓面前施行精神壓迫之時,他還是抓住間隙沖到前面給弱勢群體提供了幫助。他深知在别人面前當好人的後果,可能得不到該得的商業利益,可能會慘遭惡人報複,但他依然這樣做了,因為他正經曆着中年糾結;他深知在家人面前當“惡人”的後果,可能會疏離親子關系,但他依然這樣做了,因為他正在經曆着中年糾結。

圖片來自網絡
4
李維傑糾結着成為了不完整的好人,他的好時刻帶着鋒刃。他疼愛妻女,善待鄰舍,親待下屬,想就此安穩度日。這一點可以從對“平安”二女的稱呼中得見,然而關于平安的期待卻在得知大女兒的遭遇後徹底被打碎,他心疼,他自責,他焦怒,甚至開始變得冷漠,一邊安撫恐懼中的妻女,一邊熟稔地制造證據鍊。處理完善後事宜後,當他再次面對妻子的擔憂時,隻是滿臉無懼地說道:“誰是素察,從現在開始,我們誰都不認識素察。”那一刻,他冷漠極了,你甚至無法将他與小鎮居民嘴中的“好人李維傑”聯系在一起,可他又隻是一個想要去保護自己所愛之人的男人,他深知誤殺的是誰,深知主動自首後被誤殺的人身後擁有怎樣的權力網,他沒有選擇,隻能用自己僅有的智慧與權力抗争,隻有與權力抗争到底,他的家人和他才能最終不被權力荼毒。從這一點看,他還是一個好人,一個帶有鋒刃的好人,這個鋒刃朝向的就是一切對家人幸福安全有威脅的人和事。所以他成功阻礙了司法取證,利用了小鎮居民的善良,獲得了無罪釋放,也引發了一場群衆暴動,而這場群衆暴動直接打破了上層的權力媾和。

圖片來自網絡
5
本以為糾結的李維傑與權力層的較量就這樣結束了,或許他不會再糾結。然後事實是,平民與權貴的較量,二者沒有一方必赢一方必輸,而是雙輸,素察的父母輸在妄圖用權力壓制公正,李維傑輸在成功用“詭計”迷惑了公正,李維傑糾結了。他一方面為保護了女兒而暗自歡喜,一方面為妨礙了公正而自我唾棄,所以他面對悲痛無比的失獨父母時,他還是說出了真相,并深深鞠躬。那一鞠躬裡他想清楚了,弄明白了,原來這樣的結果也非他所願,表面赢得了這場角逐,内心一輩子都會被良心譴責,所以當他拿到妻子遞過來二女兒的試卷時,他看着手動更改過的成績,沒有揭穿,隻是皺着眉看向遠方,然後拿着試卷說道:“去買口琴了。”
後來,李維傑沒有去買口琴,而是直接去警察局自首,面對警方和媒體說出了案情真相,這一坦白讓所有支持過他的人都嘩然,唯獨隻有李維傑覺得内心淡然,因為他再也沒有負罪感。他深知對公平和正義耍小聰明終将反噬其身,小女兒的更改分數的行為就是最好的例證,如果他今日不站出來,在對子女的未來教育中他将再也無臉站出來,在以後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他也将無勇氣站出來,所以糾結中的李維傑選擇了一個性價比最高的方式站出來了。

圖片來自網絡
面對知道真相的大衆的那一刻,他不再糾結。可人們卻糾結了,這一點從最後頌叔被采訪時的表情可以窺見一二,這個小鎮從此被疑雲籠罩,到底該相信掌權者的強硬,還是相信好人們的自證?這是一個問題。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