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美劇《權力的遊戲》(以下簡稱:《權遊》)改編自喬治·R·R·馬丁所著的史詩級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以下簡稱:《冰火》)。“蘸《權遊》品《冰火》”系列文章,就着已上映的劇情來感受對應原著情節的細膩以及人物複雜心理的精彩筆墨。反之,通過與原著對比來感受那些影視改編處理的絕妙之處。

前兩季的《權遊》将珊莎*史塔克塑造為一個生活在美麗詩謠和彩色童話中,單純度超高,高到能隐瞞内心真實感受的傻姑娘。

如果是現代,規矩懂事又不失童真的珊莎,若能生在類似史塔克家族一般家底還算殷實的家庭中,定是個讨人喜歡人見人愛的好女孩兒。而放在疆土統治不穩定的權鬥時代,便好比挪夏蓮至北極一樣,顯得愚蠢且格格不入。因此,一開始與“權鬥”違和的珊莎似自帶遭黑屬性,不僅惹人不快,受粉絲唾棄,還默默帶上自此不曾摘去的昵稱“三傻”。

《冰火》中的珊莎是否一開始就傻,傻到與妹妹相看兩厭,傻到厭惡父親,傻到跪舔王後和喬佛裡?

奈德答應勞勃南下君臨出任首相,隊伍在三叉河流域停歇時發生了一段動靜不小的小孩争端。二丫艾莉亞的狼咬傷王子,内心裝滿恐懼的她趕走狼後足足失蹤三天。史塔克家仆找到二丫,剛帶回營地,衣服未換飯沒填肚硬生生領王後命到國王面前認罪。對此,奈德怒不可遏。

“這女人該死!”奈德大步朝門口走去。“去找珊莎,然後把她帶到會客廳,到時候可能會需要她出面作證。”他火冒三丈地走下高塔樓梯。前三天他親自率領搜尋隊,自打艾莉亞失蹤,他幾乎沒阖過眼。

以上這段原文蘊含了重要的信息

(1)事件往惡性發展的推手是王後;

瑟曦*蘭尼斯特,這女人因為自家孩子的一點點兒輕傷無所顧忌地瞎折騰,絲毫不顧及其他,隻為了出氣。

...

《權力的遊戲》劇照

(2)珊莎與父親、妹妹的關系并不糟糕。

原著是奈德親自找人請珊莎出來作證,而改編的劇情則是奈德不願珊莎出面。改由王後主動出擊,派人叫珊莎作證。如此一來,整件事所承擔的使命就變了。

按原著,奈德先找珊莎,說明他們父女倆的關系在此事前還不錯。至少在史塔克大人眼裡,以兩姐妹的情義,姐姐定會幫妹妹。而劇集則直接給人一種奈德不信任珊莎,愛二丫比三傻多的感覺。

實際非也!

熒幕劇集與文章最大的不同在于,節奏。熒幕劇的節奏往往較文字來得快,會更緊湊更明顯突出主線條。因此,人物間關系的變化不似生活中那般進展緩慢。但過渡的标志性事件一定會有。

三傻二丫以及喬佛裡的鬧劇,在書中就如生活中一般,是姐妹關系父女關系出現裂痕的一個催化事件。劇集裡則不同,這場鬧劇俨然貼切權鬥主題。未進君臨,蘭尼斯特給史塔克來了個下馬威。同樣的,劇集中的人物表現自然得貼合事件使命的節奏,三傻就不得不成為犧牲品。好在她的作證表現與原著相符,才不至于為了節奏而犧牲人物的内核本性。


...

《權力的遊戲》劇照

珊莎為何不道出真相,全力維護妹妹?

不難理解,未經世事的小女孩往往會放大一件事的影響。她的具體心理活動我們都不清楚,不過可以肯定她怕,怕自己的王後美夢會因此止步,但又不敢貿然作僞證,故而隻能選擇中立,誰也不幫。

二丫聽見三傻說什麼都不記得的時候,暴怒跳起來打姐姐,一口一個“騙子”地喊。看着好像二丫有理,三傻可惡,實則非也!

艾莉亞雙手握住木棒,朝王子後腦狠狠一敲,隻聽喀啦一聲,棍子應聲裂開。喬佛裡則踉跄旋身,大聲罵着粗話。米凱拔腿便往林子裡沖。艾莉亞揮棒再打,但這回喬佛裡舉起“獅牙”,把她手中的掃帚打斷、震飛。他後腦勺全是血,眼裡燃燒着怒火,珊莎拼命尖叫:“住手,你們兩個都住手,你們把事情搞砸了。”

從以上原著文字可見,二丫處理事情過于莽撞。米凱被喬佛裡當作欺負她的小子(實際王子想耍耍威風),她若挺身而出,擋在米凱面前阻止喬佛裡進一步傷害,那麼問題便迎刃而解。但二丫是個頑皮的小孩,沒想太多。着急忙慌用最糟糕的進攻來解決燃眉之急。換言之,她的進攻讓王子失去尊嚴失去理智,不可避免有過錯。

...

《權力的遊戲》劇照


...

《權力的遊戲》劇照

相對看來,反倒是三傻在整件事中最冷靜理智。但沒辦法,她也還是個小孩,不懂王後夢意味着什麼的小孩,不知道什麼都不說是否真的兩邊都不傷害的小孩。

爛尾《權遊》結束,精彩《冰火》依舊。

(作者:草莓味菊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