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離不開快進鍵。

——尤其看國産劇。

你懂的。

無節制的慢鏡頭。

...

...

無意義的車轱辘話。

“這裡有多少同夥”“這裡是一個人”

“十一個人”“不是十一個人,而是一個人”

“二十一個人,說他們都藏哪兒去了”

“你聽錯了,其實一個人”

“七十一個人,你當我傻呀,這麼小的地方”

“傻瓜,你又聽錯了,這裡就是一個人”

“九十一個人”“二百五,是一個人”

“二百五十一個人,你真以為我傻呀” 

...

還有這種沒心沒肺的演技。

...

以上種種尴尬,讓你不得不承認:

倍速,真是人類觀影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今天。

判斷一部戲好不好,快進已經成為一個重要指标。

6分以下2倍速,7到8分1.5倍速,縱使上了8分,也未必逃得過倍速。

難道就沒有值得細嚼慢咽的“頂級”?

當然有。

這份Sir獨家盤點的2019國劇片單,你不妨看得慢一點,細一點。

《人生一串 第二季》

2019年,第一道全網高潮的開胃菜。

...

多年前,Sir曾聽一個笑話:

看AV和看美食節目有什麼相同之處?

答案:

(都)有得看,沒得吃。

那看AV和看美食節目有什麼不同?

答案:

前者你一定會快進,後者則不。

因為如《人生一串》這樣的“肉欲片”,它美就美在一個“慢”字。

在慢的凝視下。

你才能感受外酥裡嫩,肉“流”進你腸胃的爽滑。

...

在慢的凝視下。

這一口泛着油光的金黃色澤,滋味深入骨髓。

...

在慢的凝視下。

就連一個“普普通通”的烤豬蹄,都搖弋出豐乳肥臀的性感。

...

不僅是赤裸裸的食物,就連看别人大快朵頤,你也不能“快”。

就是要看肉被拉成了絲,就是要看口被燙出了煙。

就是要看那股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的燥熱。

...

...

...

在這個一切都在速食化的年代,真正的美食從來不搶時間。

真正的美食片亦如此。

《人間世 第二季》

看《人間世》,就是在看“動作大片”。

...

不。

比任何動作大片還刺激。

每一秒,每一念都事關生死。

可能因為過于擁擠,與生命的賽跑,漸漸演變成“與生命的插隊”。

醫鬧。

《人間世》制作方用整整一年的時間,記錄了100件真實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地的醫療糾紛。

病人的絕望。

...

家屬的憤怒。

...

即使未曾親身經曆,我們也能大緻“理解”。

但。

誰來體驗醫生的情緒。

“他是人,然後才是醫生”。

是人,就會對高強度疲憊。

...

是人,就會對“高難度”恐懼。

...

患者的痛苦我們談得太多太多。

是時候談談醫生的痛苦。

因為這兩者本質上并無輕重緩急之分,因為這兩者都可能成為導緻雪崩的一朵雪花。

雪花對自己的重量是不自知的。

從輕到重,就是一念之差。

《長安十二時辰》

三流古裝,看一個形,cosplay般,換湯不換藥。

二流古裝,會一個意,用意境體會時間的沉澱。

一流古裝,則少之又少。

它望的,是一片氣。

...

什麼氣?

用纖毫之間的細節雕出來的風氣。

第11集,推一名配角出場,用了一場盛大的馬球賽。

就一個進球的鏡頭一閃而過,木闆上的是長久以來,馬球撞擊的痕迹。

...

用嚴絲合縫的考古造出來的精氣。

圓領袍、六合靴、幞頭。

是唐朝的男士三件套,從皇上到庶民之間的常規服飾。

...

身上的這層皮,不隻是保暖、美觀,更是由禮法規定的,階級地位象征。

第22集,群臣亮相,從顔色上就能分出官員品級。

...

...

以紫為三品之服,金玉帶銙十三;绯為四品之服,金帶銙十一;淺绯為五品之服,金帶銙十;深綠為六品之服,淺綠為七品之服,皆銀帶銙九;深青為八品之服,淺青為九品之服,皆鍮石帶銙八;黃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銅鐵帶銙七。

——《新唐書·車服志》

當然,最重要的,是再現了一代盛世的神氣。

原來,那片盛世的絢爛背後——

真的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品行;真的有“順勢而為,為而不争”的智慧;也真的有“放下屠刀”的慈悲。

《十二時辰》編出的,是一幅不動聲色的清明上河圖。

它就是把你拖出熒幕,拖進故事的時代,拖到特定人物的身邊。

它既是一場大唐盛世的想象,也是一場關于中國人審美與品格,情感與生活的遙望。

快進一秒,等于快進了一個時代的切片。

你,就看不真了。

你,就暴殄天物了。

《大宋少年志》

這絕對是你今年會走眼的寶藏劇。

...

得承認,第一眼感覺是不好。

無論服飾,化妝,還是演員出戲的雙眼皮。

...

而讓人上頭的,卻是今天國劇最最薄弱的一環——

劇情。

大宋天下,北有遼,西有夏。

三國盤桓,攻守莫測。

唯有相互派間諜刺探。

男主元仲辛,一開始和宋朝的密探達成協議——

要五萬貫。

...

轉眼間,又和遼國的使臣伸手——

一萬貫。

...

到底搞的哪出戲?

《大宋少年志》帶來的是純智力的享受。

Sir統計過,光前五集,反轉就多達十幾處。

快進一秒鐘,你可能都搞不清楚哪個人物是哪國人。

每個騷年都是矛盾的集合體。

每個少女也無一甘當傻白甜。

...

最重要是,成長中的殘酷,《大宋》一點沒有粉飾。

——反而撕碎給你看。

就像結局。

許多粉絲不滿,說殘酷。

沒有大團圓,沒有抱得美人歸。

但這不就是成長本來的面目?

如果成長,意味着衆叛親離,成為孤獨的行者,你還選擇成長嗎?

不要輕言成長,成長要付出的代價,很大。

不要輕言志向,志向要付出的代價,更大。

《金宵大廈》

今年頭号港劇。

...

十個小單元,十個小故事——

《娃》《鴉烏》《嬰》……

光名字就陰風陣陣。

每一個鏡頭都浸透着老港片的風味。

躲在縫隙裡與你對視的貓。

...

在逼仄的樓道裡滴答滴答的雨傘。

...

當然還有香港鬼片标配——怎麼也合不攏的電梯門。

...

TVB編劇們再一次實力向我們證明:拍鬼片,香港還是華語地區NO.1。

而撕開恐怖的外衣,《金宵大廈》的“骨相”又是什麼?

全是對當下社會陣陣見血的諷喻、反思。

《嬰》,貌美保姆利用現代女性育兒的焦慮撬動家庭,鸠占鵲巢,說的是母愛畸形。

《娃》,獨居老父,寄情性愛娃娃,以此替代愛女。背後是老年社會行将就木,沒有性愛人權的凄涼。

...

還有《鴉烏》。

早熟的東東發現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拼不過同學家裡的錢,奔波操勞的父母總是失望,于是不願長大,想躲在鴉烏制造的沙地裡自欺欺人。

...

這段“讀書無用論”,字字灰心。

一句“隻知道鬧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更觸目驚心。

讀書才會出人頭地,你讀不成書就沒用了,現在滿街都是大學生,還不是高分低能,學生都沒做好生涯規劃,大學生平均月入不升反跌,房價連續十二月創新高,隻知道鬧事,身在福中不知福,年輕人别抱怨,将來的路會更難走。

年年都有“港片港劇已死”的論調。

但年年都有如《金宵大廈》這樣的赤子之作借屍還魂。

港片港劇會死嗎?

Sir沒有答案。

但Sir的态度一直擺在那——

能看一部是一部。

能挺一部是一部。

今宵多珍重。

多珍重《金霄》。

《俗女養成記》

2019,兩岸三地,論電視劇,台灣走在前面。

...

《俗女養成記》不是不能快進。

是你不會舍得快進。

裡面一針一線,全是每一個二三十歲的社畜的生活。

有睡眠,但每天起床都睡不飽。

...

有男友,但鼓掌生活屈指可數。

——男友,更像是一起睡的舍友。

最最糟心的還是工作。

穿着靓麗混在CBD,實際幹的,卻是不入流的力氣活。

...

但《俗女》好就好在,她哀而不傷。

它刺破生活的膿瘡,但也常常以幽默和诙諧去消解。

它道出人生的尴尬,但也時不時釋放出歲月醇美的詩意。

怎麼能夠有一部劇,讓人想哭又想笑。

哭它殘忍。

笑它慈悲。

而在這一哭一笑間,我們渴望的“和解”就誕生了。

本劇的英文名,叫“The making of an Ordinary Woman”。

什麼叫Ordinary Woman?

正常女人。

但“正常女人”是可以被養成的嗎?

别急着回答。

陳嘉玲怎麼活,值得你慢慢品。

你怎麼活,更需要自己慢慢想。

《我們與惡的距離》

2019還剩三個月,但Sir敢說——

劇王是它。

...

為什麼它不能快進?

因為三觀正。

但《與惡》又不是市面上常見的“三觀正”。

甚至于,它其實在反三觀正。

挑幾個劇中困境問問你——

一個新精神療養院想在某社區落成,民意群情激奮。

理由是,威脅小孩安全。

他們有錯嗎?

再問。

一惡性報複社會案件,兇手在電影院開槍随機掃射造成九死二十一傷。

且被捕後一心求死。

這時候,作為兇手的家屬,應該受到株連嗎?

我都沒有辦法走出去。

你憑什麼重新開始?

...

所以它到底想說什麼?

這個世界上不隻有一種視角。

哪怕每個正确/不正确的背面,也藏着“另一半的事情”。

《與惡》裡每一個人都帶着問題出現。

領着你,領着我們,探問這“一半”。

從司法到民意,從輿論到媒體,從受害者到加害者……

在動辄呼喚正能量的今天,《與惡》質問的是,什麼是正能量?

在遍地吹捧良心劇的今天,《與惡》反省的是,誰來定義良心?

...

《與惡》有太多情節,我們似曾相識。

《與惡》有太多情節,我們視而不見。

這也就是Sir為什麼強推《與惡》的原因。

它拿惡做文章,卻不賣弄惡,挑逗惡。

而是有着一種嚴謹、嚴肅的責任感。

今時今日,每當有社會事件的時候,網絡上總有一幫“酷愛快進”的正義使者。

他們敲擊鍵盤、傳播言論、選擇支持。

他們未了解先定調。

他們未審判先定刑。

他們最喜歡說——

殺,殺,殺。

看,這正義的自嗨,像不像另一種“極惡”。

...

以上,就是Sir為你們精挑細選的2019“年度劇”。

七部。

不多。

但坦白講,Sir并沒有多少信心有多少人真的會“不快進”看完它。

發現沒。

今天,比快進看劇更誇張的方式都出現了。

公衆号看劇,微博看劇,抖音看劇……

任何一部劇,不論好壞,其精彩段落早已肢解成各種段落,在公衆号,微博,抖音大肆傳播。

因為觀衆越來越沒有耐心。

因為觀衆越來越想直奔高潮。

于是,在這種“趕緊把褲子脫了讓你爽”的傳播規律下,狗血榮升主旋律、開挂變作通行證,瑪麗蘇,就是生命力。

一種由細密的前戲,嚴謹的布局,綿延的快感共同建構的“高級劇”正在消失。

2019,還剩七部。

2020,還(能)有幾部。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