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名年輕的老師,對于教育懷有遠大的理想,躊躇滿志地走入教室,面對自己要開始的工作時;當一位滿懷愛意的母親看着自己懷中熟睡的孩子時;當一個6歲的小女孩拿着自己的書包,懷着緊張和興奮的心,準備去到陌生的學校時……

從教育最初預防犯罪
我想沒有一個人不是對即将面對的新的一切,滿懷期待的!可是現實是什麼呢?
年輕的老師看到的是沒有任何學習動力、懶散的學生;母親看到的是在外面遊蕩,混迹幫派的兒子;小女孩兒看到校園裡各種欺淩和暴力的行為……

現實的校園
當現實的一切,如同一個粗魯的暴君撕碎所有的美好時,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
殘酷的環境
年輕的愛林老師來到混合制中學,擔任英語老師,懷着對教育的滿腔熱情,想要改變青少年犯罪和暴力的初衷。卻在進入學校後,發現現實遠比自己預計地要殘酷的多……

挑釁的學生
她班級的學生們,許多都是幫派成員、參與各種校園暴力……并沒有有理想中窗明幾淨的教室和認真上課的學生。隻有舉止粗魯、滿嘴髒話的叛逆少年們。

随時發生的校園暴力
仿佛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充滿着憤怒,對于家庭暴力、種族歧視、幫派交易……他們是學生,但卻生活在社會的每個陰暗角落。他們憎恨自己的家庭、憎恨學校、更憎惡老師!

學生們在社會中的掙紮
因為在他們心中,沒有人關心他們、學校裡隻是一些自以為是的人。說教讓他們反感,心中沒有安全感、沒有被尊重,那又何來學習的意義和動力呢?也許隻有在幫派中、暴力團夥中他們才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和被看到的意義……
上課沒幾天,愛林老師就震驚了,層出不窮的校園打架、鬥毆、甚至還有槍擊事件……她開始質疑自己是否适合這裡,自己是否勝任老師這個職位。
課堂之外需要被看到的
通過書寫和分享,愛林老師逐漸發現,班裡每個學生都有玩世不恭外表背後的一段傷痛,而表面的張牙舞爪隻是為了保護自己那顆破碎的心。

孩子們的傷
一張侮辱黑人的漫畫、一次課堂遊戲,她發現學生們對于暴力、拉幫結派、力量有着自己片面的認知,而他們還深信不疑。卻對于人類史上殘忍的大屠殺事件毫不了解……

幫派的價值觀
作為一名教育者,她意識到,也許學生們說得對,現在對孩子們灌輸純粹的知識,沒有任何意義。他們看不到希望、不知道什麼值得追求、什麼應該摒棄和抵制。他們用從混亂的原生家庭中得到的同樣混亂不堪的價值觀來看待周圍,那麼教育之于他們應該是什麼呢?

Eva的憤怒
同樣,在教育中,我們是否總是有着固執的自以為是呢?教育中表面的問題真的是問題根源嗎?
一個孩子不願意讀書,經常逃學,就是因為他本來就不願意上學,沒有學習動力嗎?憤怒的學生,總是喜歡大吵大鬧,就是因為他本來脾氣暴躁嗎?也許是我們成人的自以為是遮蔽了自己“看見”的雙眼。
一個孩子、一名學生,他們的本心都是希望自己被家長、被老師看到的,這個看到沒有任何附加條件,而是作為獨立的個體、一個完整的人被看到!看到他們的感情、看到他們的渴望、看到他們的獨特……
一場心靈的旅行
孩子們的不幸和問題,更多的也許是這個社會的問題:種族歧視、貧富差距、不同人們的隔離與敵意、崇尚暴力、不健全的教育體制……
但愛林老師不想就無力地看着學生們自我放棄。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可以作為教學的研究者和創新實踐者。

愛林老師對于權威的質疑
她開始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改變教學方式、改變教學内容、改變教學觀……她開始思考:什麼可以使一個人真正從心底去改變呢?是讓這個人去真正經曆和體驗,在過程中去感悟、去反思。

愛林老師的旅行
是的,比起引導學生學習,做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才是當下她想要去做的。此刻愛林更多地關注的是學生人格的發展!所以,她為學生們組織了一場旅行,去博物館,去了解大屠殺的真正曆史,去觸摸種族歧視、屠殺、暴力戰争留下的傷痕。

對于生命的思考
她讓學生們從去關注一個普通人開始,去感受飽受屠殺折磨的一個人的生命,思考生命對于普通人的意義!聽幸存者的訴說,做人與人的溝通、交流,喚起人類内心對于生命、對于每一個個體應當給予的尊重和愛!

深刻地影響
這次博物館的參觀對于學生們來說,與其說是一場旅行,不如說是對于生命意義真實地觸碰與對話。愛林老師的教學不再僅僅是簡單地關注學科,她在關注人,也教會了學生們,去關注人!愛林老師,給了他們一個超越種族、幫派、家庭,而是真正獨立生命的視角,讓他們看到世界和命運的樣子,而作為個體的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珍貴的生命!
動人的情感在教育中流動
當孩子們内心有所觸動和反思時,正是行動的時候!
愛林老師在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為班裡每個同學組織了一場名為“改變”的派對!

改變Party
她不是這場派對的組織者,她開始傾聽,并且教學生們嘗試着去傾聽周圍的人,他們為身邊同學的改變和感悟而喝彩,因為他同樣說出了他們的心聲!愛林老師的教學行為也在轉變,她不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去做,而是幫助、引導他們擁有自己新的價值觀和人格。

女孩兒心底的改變

勇敢面對家暴的女孩兒

無家可歸的學生找到了歸屬感
每一個人勇敢地對過去的傷痛、絕望、軟弱道别,而真正開始帶着生命的力量去克服自己生活和學習中要面對的困難!每一個人在這場party中恍若重生!
平凡人的力量
這樣的探索在繼續,因為送給學生們《安妮日記》這個描述戰争殘酷和生命可貴的經典書籍,愛林老師沒有要求學生們什麼時候,閱讀、應該如何閱讀,卻讓大家都愛上了閱讀教育的本質在于引導,而這種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答、引而不發的引導,影響卻是深刻而劇烈的。

Eva跟老師讨論書中的情節
大家對幫助安妮逃避納粹迫害的密普吉斯女士非常敬佩,得知她還在世居住在歐洲的時候,學生們都想邀請她來高中講述那段曆史!
但這是一項艱巨的挑戰,學校不會提供經費請這位女士來,這位老人為何要千裡迢迢從歐洲過來呢?

團體活動
基于問題為中心的教育任務擺在愛林和學生們面前,沒有想到這群平時搗蛋的學生們,卻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手!他們舉辦各種野餐、音樂節、活動來籌集錢款,給密普吉斯女士寫信,最終說服了她,真的來到了這個普通的美國高中……

和諧的師生共舞
感動于學生們團結地在一起合作,籌集錢款的行動,因為我看到了教育中最閃光的那一面:基于師生共同體驗中,創生的教育!在這一個個積極的互動中,老師和學生都獲得了真摯的情感體驗,豐富和滋養了彼此!
當密普吉斯女士告訴孩子們,她的經曆、她對于英雄的理解,學生們對于平凡和力量有了新的認識!

對于英雄的讨論

做自己每一天的英雄
什麼是英雄?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卻堅持做正确的事情!熱愛且珍惜生命,每一天不放棄自己,哪怕隻是解決自己一點點難題,就是英雄!

Eva堅定地指認兇手
孩子們從這次對談中獲得了心中的力量,于是Eva懷着巨大的勇氣,在法庭上做出了自己堅定的選擇,指認出了真正的兇手,也許那一刻後,她會失去家庭的支持、同幫派人的信任、甚至激進父親的愛,卻收獲了自我追求真實的力量!這樣的成長是巨大的,這樣的教育影響真的是持續一生!
自由在愛中生長
不知不覺中,愛林老師和學生們都将班級當作了自己的歸屬和家!在彼此的了解中、支持中、他們獲得了珍貴的愛!

重回家庭

珍惜這個班級

班級成為了精神家園
因為這份被喚起的愛,幫派男孩回歸了家庭;因為這份愛,冷漠的酷女孩兒決心要留住老師;因為這份愛,師生團結在一起,開始“自由寫作”,作為一個社會獨立的個體,為自己發聲!

學會為自己發聲
此刻愛林老師和學生們,他們不僅在學校中踐行教育活動,更是将教育開放,在社會中進行自由寫作。他們成為了社區、社會教育、文化的共建者!

教育開放到社會中
在這樣一段互動教育的過程中,愛林老師和學生們都彼此找到了自己作為個體的意義和價值。也正是在這樣基于尊重、理解的愛中,他們找到了自由地在現實中生活的希望!

工作的意義和價
電影最後,愛林老師向要離去的丈夫,說出了一個教育者心中的愛,這份愛讓平凡、辛苦的工作有了生命的意義和個人的價值。
那是一顆心對于一學生的愛、對于教育的愛、對于世界的愛!在這樣的愛中,她看見到了自己、看到了學生、也看到了世界!

老師簡單的幸福
是的,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是心中的那份熱愛是不會熄滅的。
教育大概就是這樣一個點燃的過程吧,當發現那一點點光亮可以讓其他的心靈有一點點啟發,有一點點觸動,那麼這樣的燃燒就是有意義的!教育和生命在此刻也定格了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