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展開于1962年的美國,一個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年代……要想看懂這部電影,先掃個盲:
《綠皮書》是什麼東東?它是1936年,紐約哈萊姆黑人社區的郵局職工維克多·雨果·格林和他的妻子出版的一本書。 書中彙編了當時願意接待黑人旅客的餐館、酒店、旅館和度假目的地,1936年的第一版後,這本并不厚的綠皮小冊子很快銷量飙升。一直出到了60年代中期,随着平權運動的進展,這本書才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現在的人很少聽說過《綠皮書》,但在當時幾十年的時間裡,這本綠皮書算得上是黑人旅行者的聖經。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托尼,是個白人小混混。
他有妻子和兩個孩子,失業在家,生活拮據,不得已時,還必須靠賭博過日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天,朋友介紹他去面試一份工作。
原來是一位黑人鋼琴師唐要去南方巡回演出兩個月,在此期間,他需要一位司機兼保镖。倆人談好一周125美金的報酬後成交。

圖片發自簡書App
“改變大衆的想法需要勇氣。”
唐懷揣這樣的勇氣,拿着“綠皮書”,想用音樂巡演來改變人們對黑人的歧視。
而托尼呢,本身就抱有很強的種族歧視觀念。但為了養家,他還是決定和唐一起出發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于是,一場跨越種族、貧富、階層的旅行開始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托尼抽煙、随地撒尿、滿嘴髒話、聽流行音樂、一言不合就打……是一個社會底層窮屌絲;
而唐沉默隐忍,高雅講究,是一個典型的精英人物。
倆人在一起“雞同鴨講”,一路上都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

圖片發自簡書App
巡演過程中,唐用他精湛的表演征服了托尼,托尼開始自豪地稱呼唐為“天才”。
在唐的感染下,托尼不再去賭錢;開始給妻子寫情書;欣賞大自然的美;還将偷竊的石子送回……
不僅僅是托尼在改變,唐也開始嘗試吃“不衛生”的炸雞,把雞骨頭扔出車窗外。但唐還是有原則的,當托尼扔紙杯時,他立即阻止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越往南走種族歧視越嚴重,于是,托尼就成為了唐的保護神。
在印第安納州,白人欺負唐,給唐準備了一架滿是垃圾的鋼琴,還說“黑鬼彈什麼不都是一樣彈”!托尼一個耳光扇過去,真是大快人心!
唐在酒吧喝酒,被三個白人小混混圍住糾纏,托尼又急忙趕去救了唐;
侍者不允許唐用衛生間,托尼就載着唐到賓館如廁後,再趕回來演出;
唐和另外一個白人在浴室被警察铐住,又是托尼去賄賂警察放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托尼也和唐也因為彼此對事情的看法不同而争吵不休。
托尼認為,他面臨的經濟壓力讓他自己的生活就像黑色。而唐是個成功人士,他有地位,有能力,有成就,也有錢,這些在托尼看來,唐并不像是黑人。
唐站在雨裡對着托尼吼出他的孤獨:“如果我不夠黑,又不夠白,又不夠男人,那我到底算什麼人?!我隻能一個人孤單着……”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是的,唐的人生就像是汽車停在了農田前——黑奴們靜靜看着一個白人在修車而黑人老闆卻端坐在駕駛室裡……
一邊是衣着褴褛,大汗淋漓的黑奴,一邊是衣着考究,精緻優雅的黑人藝術家。相同膚色的人群,卻有着截然不同的命運。馬路邊的栅欄,如同一道巨大的分割線,将唐隔離在黑人之外。
而在白人生活圈裡,舞台上的唐是受人尊敬高高在上的殿堂級音樂家。而走下舞台的他,連在洗手間内如廁的資格都沒有。
他既不被白人社會認同,又不被黑人群體接納。
他隻身一人站在兩個社會的交界處,孤獨地讓人心疼……
I am not white enough, not black enough and even not man enough.
最終,托尼給了唐力量,他牽着唐的手一起離開了種族隔離的餐廳,拒絕為歧視黑人的白人們演出。

圖片發自簡書App
唐,作為一個黑人,學會了擁抱自己的同胞,他和托尼一起在黑人酒吧大肆享受音樂的快樂。
托尼告訴唐:
“人之所以自己感到孤獨,是因為自己不肯先邁出那一步。”
最終放下,并和自己和解的唐,拿着那瓶夜夜獨飲的酒,在聖誕夜來到了托尼家。而托尼全家盛情款待了唐,他們成了一生摯友……
喜歡這部電影,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首先邁出那一步,孤獨就落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