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懂得享受精緻,

也要享受粗糙!

——《奇葩說6》

...

文丨舊故麻袋

雙十一到了,朋友們除了在微信群裡分享“蓋樓”、“轉發有獎”諸如此類的信息之外,說的最多的話就是“缺錢”,我們可以以任何話題開頭,卻總能以“比窮”結尾,“哭窮”成了我們的日常,似乎和過不過節、有沒有工作、養不養家,沒有任何關系。


我們這一代人真的“窮”嗎?比起十年前,我們這代人幸福太多,即便是揭不開鍋,還有父母做後盾,以至于誕生了“坑爹坑媽”的一群“啃老族”。我們并沒有到達真正意義上揭不開鍋的“窮”,我們不可能因為買不起米而去啃樹皮,不會因為吃不起一個月的肉覺得自己很窘迫,所以我們喊窮的時候,到底在喊些什麼?

...

我們呼喊的是那些我們想買,卻高價到讓我們望而生卻的東西。2萬塊的單人沙發很不錯,但是我窮,我買不起;上千塊一瓶的精華液讓人想擁有,但是我窮,我買不起;上萬的紅酒看上去很有格調,但是我窮,我買不起......我們總有那些我們看中了,卻又買不起的東西,那個時候,我們“窮”。

...

《奇葩說》第六季的隊長之戰,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這代年輕人,日日夜夜困擾在我們周遭的“要命題”:年紀輕輕“精緻窮”,我們錯了嗎?

初級“精緻窮”其實并不可恥,隻要你懂得适量和取舍,你的精緻未必最後會和窮捆綁在一起,随着你收入水平的提高,原始積累的增加,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未來的某個時候,你會隻有精緻,沒有窮。但可怕的是那些為了排場,哪怕是借貸、分二十四期付款、信用卡刷爆的終極“精緻窮”,那會将你推入萬丈深淵,若不及時收手,你的人生将會在某一時刻崩塌。

...

不得不說,這道題的每一個字都非常有分量,年紀輕輕、精緻窮、我們、錯了嗎。解構題幹,你會發現,這道題真正要問我們的不是對錯,而是我們對“精緻窮”的現狀,有沒有思量。

我曾經很想很想擁有一台相機,有多想,就是在我的購物車裡,這台相機永遠是置頂的,但即便是這麼喜歡,我也舍不得下手,因為貴,因為我覺得現階段我的生活水平真的配不上擁有這麼一個對我來說是“奢侈品”的物件。


我前前後後關注了不下五年,從單身到結婚,這五年,我不是沒努力,不是沒賺錢,不是買不起,僅僅隻是因為舍不得。但也是因為這個舍不得,我内心才更清楚的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努力,才能在買下它的那一刻,毫無顧忌,然後心安理得的對自己說:你看,現在你值得擁有它了,隻要你努力。

...

後來的事,關注我公号的朋友們應該也都知道了,我家老陳看我惦念那麼久都不肯下手,實在是看不過去,于是用他買IMAC的備用金,給我買了台富士。

當我拿到相機的那一刻,隻能用“欣喜若狂”來形容,但這種興奮勁隻延續了大概一周左右,然後我就沒多大波瀾了。

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好像有沒有相機,對我來說真的不是那麼重要的一件事,就像蔡康永老師說的那樣,他給了朋友一萬塊錢,想讓他早點買到他想買的那隻挎包,可當他拿着錢,看到那隻包的時候,突然就不想買了。

...

精緻,對我們而言,是什麼東西?我們這代人,就是俗人,明星同款是精緻、網紅店打卡是精緻、抖音爆款是精緻......這樣的精緻,是我們當下認為的精緻。

泡杯茶在陽台看書是精緻嗎?的确是精緻,但這樣的精緻隻有自己懂,一旦發到朋友圈或者微博,那你就是裝逼。

...

擁有良好的習慣和生活作息是精緻嗎?當然是,但這樣的精緻會讓你在群體中顯得格格不入,在别人看來,你就是“事兒逼”。

逛博物館、圖書館是精緻嗎?必須是,可這樣的精緻你不可能365天,天天都會有體驗,你需要空出時間,規劃好所有的事情,之後,你才能無所顧忌的去看書、看畫,否則,你可能會因為工作需要,被老闆連環奪命call。

我們這代人,喜歡生活得光鮮亮麗,喜歡在擁有精緻的同時,擁有觀衆和掌聲。所以即便意識到,我們在揮霍金錢營造精緻的假象,我們意識到這樣做或許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緊張,但我們還是回去做,一邊細思極恐,一邊瘋狂采購。

...

我們享受這樣的“病态”,又無比拒絕世人的誤解,我們想要的是兩全。但我們也知道,年輕的我們,一窮二白,要不是為了錢,誰願意為工作賣命。

所以“精緻窮”我們錯了嗎?我想,我們是錯了,錯在我們自己的認知淺顯,錯在我們精神層面的缺失,錯在為了欲望不惜一切,錯在年輕的無所畏懼。但再問一遍自己,我們錯了嗎?其實是這個社會錯了、潮流錯了、價值觀錯了,是一切的發展方向錯了......


時代進步的太快,我們緊趕慢趕,想要追上它的腳步,我們有了“販賣焦慮”、“無所不知”的知識APP,我們有了前人想象不到的信息索取和信息處理,我們的碎片化時間被一種叫“手機”的東西奪取,我們還為一個被虛構出來的“雙十一”,忙得不可開交,這就是社會帶給我們的沖擊,帶給我們的誘惑。

...

這道題若是讓我解讀,或許是半對半錯吧,因為“年紀輕輕”,我們考慮不了那麼多宏觀問題,隻要自己爽了,後面花呗,讓我怎麼還都行。

回答雖有些模棱兩可,但我内心真的認為,“錯沒錯”不是重點,重點是今天的我們,要為自己的“精緻窮”,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