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以來歲月考驗的文學流傳的經典,解讀也很晦澀,不同的時代,就是不同的生活環境、思維習慣和社會審美标準,1964年的電影必然會導緻解讀的晦澀,電影本身就是進步的,不同年代的科幻電影表現形式和風格不一樣,有高下之分,人的和社會的發展程度也本來就極其不平衡,不同電影的受衆、不同年代的受衆本來就不一樣,藝術化的電影更需要理論思維更強文化底蘊更深厚的人去看,現實化的電影則面向更廣闊的觀衆,兩者有沒有高下之分?不同的标準下有不同的劃分。

通俗易懂:2001得分就很低了,這部電影故意不通俗易懂。

含義深刻:2001是佼佼者。

哪個标準更高呢?如果這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必然通俗易懂更高,因為要啟迪盡可能多的人。如果是更抽象的命題,甚至是更深刻的讨論,含義深刻和通俗易懂必然會沖突,兼顧是不容易的,有時候不如不兼顧,一條路走到黑,2001就是這樣,科幻電影必然是這樣的,通俗易懂的科幻電影不是科幻文藝,就是換了一層皮的現實主義作品而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經曆和文化層次,都看同一種電影必然兩級分化,那時候互聯網不發達,現在一切電影都面向一切層次的觀衆,必然飽受考驗。

科幻電影内在要求就是讨論哲學命題,但是在表現形式上,又受到抽象晦澀的局限,超過大部分觀衆的理解力,會限制科幻文藝的發展,這也是時代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