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全球追緝》上映五天内地票房2.2億,和爛尾的《X戰警:黑鳳凰》一樣,可以說票房非常不理想,除了票房外,本片的口碑也是非常尴尬。

累計票房100億的經典IP重啟失敗?
現在看來《黑衣人:全球追緝》雖上映不到一周,但似乎敗局已定,國内豆瓣評分從最初6.4分,到上映幾日後直接下滑到5.8分。

國外影評網站爛番茄的情況,與《X戰警:黑鳳凰》驚人的相似,新鮮度隻有24%,爆米花指數也隻是剛過及格線的66%,媒體及影評人一緻的差評,都認為本片在老黑衣人三部曲的經典下,顯得非常的平庸,甚至隻作為爆米花片的标準來看,也有很多硬傷。

反觀《黑衣人》老三部曲的情況,口碑方面,豆瓣第一集《黑衣人》高達8.1,《黑衣人2》和《黑衣人3》均在7.6分,屬于質量較為上乘的商業娛樂片。
而票房方面,老三部曲的表現更是亮眼,從1997年開始,橫跨15年的三部《黑衣人》,全球累計票房高達16億美元,即便不記通脹,以今天的彙率來計算也超過了100億人民币。
對比老三部曲的成績,本次的重啟可以說全面失敗,而造成這個崩塌的原因,回顧老《黑衣人》三部曲的曆史意義,以及無可取代的亮點,便可一清二楚。

1997年的《黑衣人》,好萊塢電影特效的跨世代旅程碑
《黑衣人》改編自同名漫畫,影片把荒誕喜劇和黑色幽默,與科幻題材進行完美結合,并且在喜劇和嚴肅科幻之間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
1997年正值好萊電影特效的轉型期,傳統的特效化妝已經登封造極,工業光魔帶着CG特效技術,正在開啟電影特效的新紀元。
《黑衣人》這部電影中,無數想象力爆棚的外星人形象,想在銀幕上為觀衆呈現出前所未見的驚喜,正好需要特效化妝和CG技術的雙重加持。
特效化妝大師裡克·貝克,為《黑衣人》創造了整個銀河系的外星人,每個出場的外星人都風格迥異,充滿笑點的同時,還能讓本身的設定合情合理。
與主角有對手戲的外星人,除了需要特效化妝制作實體模型,還需要設計複雜的内部機械構造。
比如影片開場的外星人Mikey,拿掉人類的僞裝,整個形象是由真人演員穿着皮套演出的,而可動的眼睛和肢體,則是由複雜的機械裝置遙控操作。

需要Mikey快速移動的動作戲,則交給工業光魔,用CG技術進行合成與潤色。
《黑衣人》的複古感,不止是影片的服裝與場景,在特效上結合實體人偶的笨拙,與CG特效的靈動,把荒誕與科幻恰到好處的呈現出來。
而反觀現在的《黑衣人:全球追緝》,CG技術的全面應用,本應在節約成本的同時,提供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但本片就像好萊塢流水線上的其他特效電影一樣,在視覺呈現上充滿了套路,在被漫威超級英雄大片輪番轟炸後,今天的觀衆對這樣的影片,非常難提起興趣。
雖然CG技術越發純熟,但《全球追緝》中出場的外星人,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與《黑衣人》相去甚遠。

雙子外星人除了出場時的驚豔,後面就是一路崩塌。
T最後變成的觸手蜂蟲族,一直被描述的非常厲害,但卻沒有在結尾奉獻精彩的打鬥戲,除了與埃菲爾鐵塔氛圍相當的克蘇魯形象,其他一無是處。
《黑衣人:全球追緝》黑人導演卻沒有做出黑人幽默
《黑衣人:全球追緝》本次由黑人導演F.·加裡·格雷執導,但導演卻沒有做出威爾史密斯出演時的黑人幽默。

威爾史密斯飾演的特工J,特有的街頭智慧和黑人的随性幽默,很多看似不經意的行為,卻引發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随性和影片的科幻背景碰撞,制造出很多笑點。
但本次《黑衣人:全球追緝》的人物卻少了這份靈性,本來007式的老派花花公子特工,加一個黑人女Geek(可以翻譯為中文“極客”,對知識、科學、計算機等領域死命鑽研且非常精通的人,本次片中自學成才的M可以用這個詞做解釋。)是可以非常有火花的,但本片卻處理的極其潦草,特工H隻是一路在耍帥賣萌,M則沒有把該有的Geek笑點用好。

好萊塢的啃老本之路
老牌電影公司哥倫比亞影業,手上掙錢的IP可謂非常之多,這些年沒少重啟時隔十幾二十年的老IP。
《機械戰警》、《超能敢死隊》等重啟失利的影片,每部都打算多快好省的開一個新的三部曲,但觀衆就是不買賬。

全面推翻的重啟接連失利,也沒有阻止哥倫比亞影業的啃老本之路。
保持設定的軟性重啟之作,《勇敢者遊戲》似乎嘗到了一些甜頭,于是本次《黑衣人:全球追緝》就繼續走這個路子。
甚至直接從漫威電影中,搬來已經成功的演員搭配,但《雷神3》中兩個loser逆襲的火花,換了不同的人物背景,可不是這麼容易複制的。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随手點個贊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