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個中午的時間看了《當幸福來敲門》。
電影是根據真是生活改編的,電影的背景是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被越戰影響,經濟發展不容樂觀,失業率達百分之40。可想而知,當時人們的生活真的不好過
主角克裡斯是一個推銷員,日常就是提着自己的骨質密度檢測儀到處推銷。為了維持生計,他一個月要賣出兩個檢測儀才行。看着數量其實不多,但是談何容易?
這個檢測儀比當時的X光掃描儀隻是精确一點,但是價格卻是後者的兩倍。所以很少有醫生看好它。
在這種情況下,他和妻子頻繁吵架,最後她的妻子離開了他。
也不能說他妻子不好。他的妻子其實也很努力了,一個人打兩份工,但是卻不能改善生活,确實會失去希望的。

後來面臨房子到期,銀行賬戶被政府扣除稅款。隻能帶着孩子流落街頭,他們住過汽車旅店,住過廁所,住過教堂。人生的低谷他們一起經曆過。
不得不說,這個孩子真的很懂事。

後來他在一個流浪漢那裡把偷走的機器拿了回來,但是卻壞了。為了能住好一點的環境,隻能犧牲睡覺時間,自己借着教堂樓梯的燈修機器。
但也功夫不負有心人吧。他修好機器的那一幕,機器的燈打開了,就跟希望之光一樣,照亮了他。

後來他在公司的考核中終于成為了一名正式的股市交易員,也為孩子帶去了更好的生活。
感覺電影裡,男主在最絕望的時候精神支柱就是自己的孩子。這可能就是為人父母吧……
電影裡有一段話很好,我呈現在下方,送給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