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一首歌,或許是因為某句歌詞、某段旋律産生共鳴,喜歡一部劇,或許是因為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是前幾年的話,在劇的開篇十分鐘内,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退出,即使劇情簡介不是偏愛的那一類,但評分給了我期待,前五分鐘有熱血的成分,再後來灰冷色調下撲面的喪,完全不是我的風格,和18歲的生活是格格不入的。
在成了無業遊民的空窗期,為娛樂消遣,再一次拾起這部劇,評分高必然有它的原因,感悟說不上有多深,但卻能真切的感受到劇中人物的情緒,多少還是因為當時太年輕,被保護的太好,沒遇到過風浪,沒進入社會的熔爐,沒體驗過真正的絕望,值得慶幸一直過得很歡樂,到後來都瘀結成了傷。
男主人公張格萊,26歲,高中學曆,除了會圍棋,其餘的辦公室必備技能為零,走後門進入綜合貿易商社實習,在同期中甚至是整個公司中,被摒棄,被嘲笑,被輕視,而他唯一能“賣”的就是“努力”。這是他給上司吳尚植的自薦信,亦或是一份承諾。

另一名主人公吳尚植,同樣在公司受到衆人非議,毀譽參半。不懂圓滑的人情世故,在很多人眼裡可能是瘋子一般的存在,萬年科長,帶領着人數最少卻幹着難度系數最大的事,可他比任何都活着明白。

第一眼是女神,眨巴眨巴再看一眼,是“女神經”,這絕對是褒義詞,雖然是女生,絲毫不遜色于男生,安英怡在實習時就表現出色被人熟知;

模範生、最強新人各種優秀的代名詞放在他身上都能完美匹配,對張白旗來說被人稱贊關注是最大的享受;

韓錫律是我最喜歡的角色,沒有超能力,時常自信感爆棚,又有瘋癫的王子病,但他總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獨特的幽默感給同期實習生帶來慰藉。

劇中有一句台詞是這樣的:最好是上學的時候收到的待遇。職場隻會用結果來接待你。看似光鮮亮麗的他們,每個人都背負着不為人知的心酸,尤其在這複雜的職場中。
前半生的張格萊用兩個概括:圍棋,就像是1988中的阿澤一樣,但或許沒有阿澤的幸運,半工半讀的狀态讓他在應征韓國棋院研究生落選,這或許是也是他的幸運,雖然路途遙遠。都說人生如棋,棋如人生,黑與白的交錯,不到局終,都無法判斷勝與敗,張格萊從一張棋桌上退下,與新的對手下另一盤棋。
看過這部劇的人應該都會發出感歎:吳尚植這樣的領導現實中根本不存在嘛;得修幾世的福氣才能遇到那樣的領導。的确,他是獨特的存在,有着自己絕對的原則,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在金錢權勢面前一樣挺直着腰杆,一段不太“光鮮”的過去是他永遠的結,也成就了這樣的他。
再強大的人也有她的軟肋,而安英怡最大的傷來自于最親的人;傲嬌的張白旗陷入一個沒有稱贊的世界;韓錫律天真以為人性善良,徹底識破險惡之後的他,最後還是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有些人自有惡人去治理。

“無論如何,這都是要活下去的人生,這都是值得一活的世界。”是啊,我也曾絕望過,那時的自己覺得世界很大,大到卻容不下我,天空是永遠的黑,别人永遠都那麼快樂,同時又很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不足,說是對世界的絕望,應該是不敢面對自己的失望。
張格萊在逐漸适應職場生活,有這樣的一段感悟:無論我多早迎接這清晨,都會有人在,我以為别人還在夢鄉,但無論什麼時候,這個世界都比我快一步。你以為的你以為,總有人比你處境困難,總有人比你堅強努力,總有人在創造平凡的榮耀,這世界不是容不下你,而是你自願走到世界的邊緣。

如果說人生是一盤圍棋的話,我們都是未生,什麼時候才是完生,我想,在明天還沒到達前,永遠沒人知曉。
�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