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補到28集,目前感覺是挺好一劇,當初劇播到一半網上風評突然逆轉,鋪天蓋地罵劇崩了,罵淩霄人設崩演技差,把淩霄李尖尖感情部分的劇情簡單截出來各種嘲,判定他是個十惡不赦控制欲極強的變态男,當時還沒看劇,隻看了截取出來的内容也覺得确實膈應,感覺這是個控制欲很強三觀不正的人設,本來已經不期待了,盆友強烈安利下,隻打算看完親情部分就結束的,然而,搭配之前被灌輸的觀點一路戒備的看下來,我反而越來越疑惑之前看到的負面評價是不是理性到過于苛刻且太上綱上線了:

其一,關于感情線。

淩霄尖尖感情線從小就有伏筆:第一幕搬家椅子落下導緻兩個孩子對視的鏡頭處理就很明顯了,以前看過不少情感劇,男女主隻要有童年劇情,總會有這種一眼萬年的慢鏡頭,這個鏡頭會讓人有一個隐約的心理準備——倆孩子長大會有故事。

然後劇情一路交代了小淩霄經曆的不幸,以及尖尖和倆哥哥不同的相處方式(尖尖非常粘淩霄,很聽他的話,和小哥不一樣),這對于解釋他倆感情是如何萌芽這個問題是有推動作用的。

再後來成年淩霄主動示愛,對比尖尖面對小哥表白時的反應,隐晦說明即使沒有意識到愛情,尖尖對待淩霄也是不同的。

所以,全程看下來并非淩霄一廂情願野蠻不講理的強制愛,他倆是雙方的。已經和哥哥們分開9年,情感聯系變淡很多的成年“虎皮尖椒”不是傻子,不是無腦應聲蟲,她會在哥哥們要求她分手的時候,強硬拒絕,一直堅持,這樣的李尖尖如果不是把淩霄放在了特别的位置上,她會因為淩霄的一系列越界表現不敢反抗逆來順受嗎?包括很多人诟病的淩霄和子秋強迫尖尖和男盆友分手,看下來也會覺得,淩霄的反對大部分原因也是出于對男方表現出來的樣子非常不放心,是一個正常朋友親人會有的反應,而并非完全出于私心,他觀察了二人的相處模式之後,感覺到李尖尖和男盆友并非男女之情,于是約男方出來“洗腦”,雖然腹黑,但他說的并非沒道理,如果真的莽夫亂說,尖尖男盆友還會被他恰到好處的點醒嗎?

另外還有說子秋對尖尖這麼好為什麼尖尖不選子秋而瞎了眼去選“控制狂”淩霄的評價,愛情本來就不是誰對你好你就得愛誰,是雙選的,得兩個人都有意才能行得通。而作為看官,認為角色應該愛你選的人,不合意就開罵,這不也是控制狂?

感情是感性的,不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它的美好就在于不是用理智冷靜的去思考,剖析利弊得失,再用天平去稱一稱,少一兩都不行,它就是一種不可控的神奇情緒,也許之前一直沒有,但開竅也隻是在某一瞬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其實這劇已經盡量讓旁觀者“知所起”了,至少我全程看下來感覺淩霄和尖尖的感情發展十分絲滑,并不突兀,也不覺得惡心,并沒有負評批判的那麼糟糕。

其二,關于淩霄“白眼狼”

開彈幕看劇本來想得到雙倍快樂,結果發現踩一捧一也太嚴重了。講真,一邊看劇,一邊看彈幕惡評,我反而是真的憐愛淩霄。不分析飯圈的幾層思維,也不信大片差評是為了虐粉反串黑粉給差評的說法,講真,就照之前負評那個有理有據的分析法,要不是同事瘋狂安利,我可能會因為對這個角色的厭惡,把這部劇從清單上劃掉,虐粉?不存在的。

回到主題,劇裡子秋淩霄都是被母親抛棄的可憐孩子,三觀思想還未成熟的小淩霄因為他媽媽推卸責任的指控(他害死了妹妹),可能一生都會在對家人隐約的愧疚感裡生活。

彈幕裡一直對比二人出國動機,一個為了抛棄自己的媽媽離開大家出國,一個為了減輕養父經濟負擔出國,借此得出淩霄背叛了五人之家,是白眼狼,這我就小脾氣上來了,血緣魔力就是無論父母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内心總會存有一絲期待,子秋不也一直默默等着媽媽回來嗎?就看子秋對待媽媽留下的小鏡子那個神情,如果賀梅突然發生意外,子秋又會不會抛下一切去照顧媽媽?劇裡一開始給淩霄的人設就是重情義又懂事的孩子,他如果不回去照顧母親,才是崩人設。

總之,看劇我覺得淩霄承受了很多不幸,看彈幕我覺得他也承受的太多了吧……

其三,演員本人。

這部分就是各花入各眼了。淩霄演員在彈幕裡評論下一直被評價演技木頭接不住戲,台詞糟糕,換人會更好之類的。因為之前看過這個演員早期某部劇,演技确實苦澀,我中途也棄劇了,因此在看了不少這種評論之後,帶着低期待去看劇,結果發現居然還行啊,并沒有說的那麼差,台詞大部分時候挺自然挺生活化的,偶爾吞字是需要練練,但音色溫溫柔柔,台詞節奏不緊不慢,對淩霄這個角色有加分。表情神态也到位,該表達的情緒都表達出來了,這一方面是他本人的表現,一方面也是鏡頭會拍,但總而言之,沒有評價的那麼糟糕,差到影響看劇,尤其感情戲部分,我個人是個看感情戲容易尴尬的人,但演員演的挺自然也有蘇感,鏡頭很會拍,兩個人溫柔又甜蜜的愛情拍出來一點不尴尬,氣氛很好,所以我個人認為演員的表現至少是及格的,沒有感覺到像負評說的那樣糟糕出戲,也沒有感覺到因為他拉低整部劇的觀感。

其四,關于人物設定是否“重男輕女”

有人吐槽這部劇對女性角色惡意滿滿,對男性寬容善意,确實這劇裡幾乎沒有讨喜的媽媽,個人一開始也覺得太過分,原本也想吐槽,但準備開口卻發現不知道說什麼,因為太真實了,我身邊認識人的媽媽們,有的隻有劇裡某位媽媽的特質,有的兼顧好幾位的特質,真正如李爸那種特質的媽媽很少,這麼多年隻見過一個,我突然就無話可說了,看到過一個彈幕說,“不是這些媽媽們都不正常,反而她們才是生活裡正常存在的媽媽”。

而男性角色為什麼好像看起來沒有怎麼被“黑”,個人反而認為這正是諷刺父親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單一乏味,如賀子秋那位極度自私的父親,如淩霄那位長期缺席,面對生活摩擦一味逃避退讓的父親,就是因為過去多數父親在育兒生活的缺席神隐,導緻父親的形象樣本匮乏,不如母親形象的多樣化,有句話說得好,幹的多錯的多,不幹活的反而不犯錯。因此這部劇裡雖然有太多令人煩惱的母親,但你不能說這就是假的,這反而挺真實,因為大部分人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母親,也在劇裡看到了自己的父親。

反而唯一讨喜的李爸才是最不真實的,他兼具父母都有的正面特質,是孩子們心中的模範家長,因為不真實性,所以他是男是女反而不重要,彈幕評論也都調侃李媽,說明大家能看到他表現出來的母親特質,這個角色替換為女性也不突兀,但考慮到劇情需要和淩爸搭夥生活且不傳“绯聞”并給人設增加反差趣味性,因此設置為男性對整個故事的吸引力是有加分的,大家越喜歡李爸越是證明大家對現實中不合格的父親是有太多不滿的,希望廣大父親看到讨喜的父親範本後可以反思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