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幸能夠參加一次電影分享。

基于電影講哲學。


電影名為《從心開始》。


從電影的長鏡頭出發,到故事的細節描寫,到故事的高潮,以及最後的改變結尾。

電影看的不僅是故事情節,而是從電影的故事當中反思人生。


我們常人面對困境的情況,你想過的有哪些嗎?

一個朋友說:

1、關于工作:很長一段時間找不到自己真正想做的,現在做的工作沒有動力,沒有激情,沒有成長,困境:想換工作,又找不到出口,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知道自己為之奮鬥的是什麼?

2、關于社交:因三觀暫未完全成型,所以在與外界溝通時,會适當的改變自己的一些原則,但是通過與越來越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的溝通,發現對方與自己的有些地方是完全不同的,又因自己原則不夠堅定,所以産生困境:遇到與别人分歧的時候,我要怎麼應對?我的原則?我要怎麼去處理自己的情緒?

3、關于心态:心态建設很重要,成年人的心态時常處于崩潰的邊緣,我們要如何去調整心态?困境:成長過程中,并未有專業系統的指導與課程,教我們建立完善的,完整的人格與心态;

4、關于婚姻:因畢業兩年,工作不算穩定,因要結婚,所以長遠考慮,我需要協調家庭與工作的關系,困境:暫未找到平衡點,因家庭條件一般,不敢輕易辭職,擔心後續生活鴨梨更大,所以一邊要求自己工作,一邊糾結回家可以做什麼?


我們很多的會想到自己的方方面面,沒有好壞對錯之分。

而在電影中,舉到的困境例子是,主角的妻子、三個女兒、一隻狗都在美國911事件中喪生,由此陷入人生的困境。


如果是你,你如何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可能會想,自己的困境好像不算什麼了,自己的頂多算是人生的抉擇,而主角面對的是生死離别與後續如何生活下去。


其實這個沒有對比性,因為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面臨的困境都不一樣

一般來說,當我們面臨困境的時候,會有兩種反應,第一種是直面,第二種是逃避。

對兩種選擇,其實我們很容易發現,直面它是最難的,而逃避是很容易的。

雖然我們知道,逃避是沒有用的,最後還要面對。

但是,誰能想到後面要面對的困難是什麼樣子呢?所以往往人們選擇逃避,電影中的男主也如此。


生活中,很多人也是如此。

比如說兩個人在一起。男生在追開始追女生的時候,肯定是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那比如說每天上下班去接女生,每次都給女生買好吃的。

當兩個人在一起之後,由于工作等其他原因,男生會覺得上下班接女生、買好吃的不會那麼重要,畢竟想給女生更好的未來就得放棄一些東西。

這個時候女生可能就會想:你以前不是這樣子的,你現在都不來接我了,你都不給我買好吃的了,你不愛我了。

男生的常見做法,就是點上一支煙,默默不說話。

如此一來的逃避,隻會加速分手。


影片中,男主的逃避并沒有解決問題,問題依然存在,且加速問題的惡化。

當我們逃避,意味着對這件事,已經停止成長,甚至封閉自己,停止其他方面的成長。


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停止成長了,因為這裡指的停止成長,并不是完全停止。而是隻把我們的成長的段,如果按0到10來進行分的話,他的成長速度或成長内容僅屬于2到3這個位置。

處在這個階段,人們能感受到的情緒隻有兩種,單純的恐懼和單純的快樂。

并且兩者切換特别迅速。


塔勒布寫了一本書《反脆弱》,裡面提到是說生活在不确定世界中的藍圖,需要面對随時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時的終極自保守則。

因此作者提出觀點,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就如我們面對的困境。


所以,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面對困難,才是最好的做法。

因此在問題發生之處,去區分:

1、有基礎的思考:找出證明的意義。

2、有力量的選擇:相信自我判斷。

3、有承諾的行動:持續采取行動。


願你的生活,少有困境。

困境出現,願你不僅能承受,還能反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