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家鄉》

延續《我和我的祖國》的形式和結構,多個單元多名導演分别執導完成各自的命題作文,故事完成度情況參差不齊,但多多少少也有被感動到。

此外,通過對普通人的采訪,述說印象中的家鄉的形式來進行轉場和5個單元的銜接的形式,我覺得挺好。

下面,來分别說說這5個故事,而這次導演們領到的題目分别是:醫療、交通、教育、環境和扶貧。

...

故事一:《北京好人》(導演:甯浩)

主題:農村醫療問題

葛優的光頭一出來,我就知道這個單元絕不會不好笑了。果不其然,和久未謀面來借錢的表舅的battle笑點十足,又自然不做作。

...

但是電影沒有向“借錢的人如何無恥無所不用其極借錢”和“被借錢的人如何尴尬用盡渾身解數不被借錢”的方向發展。

表舅就是個憨厚的生病的表舅,所作所為沒有處心積慮,張北京就是個有高血壓的張北京,一舉一動也完全真真切切。

所以這才有了後面舅侄倆處心積慮騙醫保的故事,過程演繹笑點滿滿,而吃蒲公英治病的片段又催淚十足。

最後鏡頭一轉,來到農村點題:家鄉有了新變化,農村也有了醫保卡。

...

其實在我看來,整個故事的發展是比較流暢。故事中點題家鄉的地方除了片尾,還有一處就是表舅去治病的時候,主治醫生對“來自北京”說法的異議以及“張北京”還是“張衡水”的姓名的調侃。

...

或許曾經是為了融入“北京”這個大城市,而叫“張北京”,但其實小城市/農村的發展也已經超出想象,曾經的農民不僅走入了建築工地,也走進了醫院,如今來自小城市的你已經可以驕傲說“我來自衡水”了。

但是這個單元的KPI,除了完成命題作文,或許還有為某某品牌的新車以及專車打廣告。那句“小夥子開專車真有出息”是認真的嗎?廣告植入姑且算是一個槽點吧~

...

故事二:《天上掉下個UFO》(導演:陳思誠)

主題:農村交通發展

一個因為山路坎坷而有情人不得眷屬,研究出UFO造型的飛碟用于交通運輸,交通問題沒解決但陰差陽錯為家鄉創造了一個大的IP引來調查的故事。

...

整個故事,人物不飽滿,故事不流暢,邏輯不通順,隻有黃渤的農味普通話撐起來這個單元的所有笑點和亮點。

...

王寶強和劉昊然的角色沒有搞笑得起來,阿學這個角色的設置原因不明,沒有他也完全不影響故事的發展,後續的認親還有那麼點小尴尬。

接人那裡村長說開發商開着他的豪車來接衛視的同志們,以為後續會有個反差笑料出來,但是并沒有,感覺自己抛出來的梗自己都沒有接住。

一切大動作都是為了克服直線距離1公裡的小障礙,但是阿學不是都能出山讀書了嗎?這交通障礙應該不用UFO也能解決了吧。佟麗娅一出場兩個人就牽上了手,故事進展得尴尬而勉強。

王寶強聲嘶力竭賣傻式的表演方法有點審美疲勞了,雖然有點不善良,但是寶強的戲路不再改改,路真的越走越窄呐。

...

故事三:《回鄉之路》(導演:鄧超)

主題:環境問題

又是一個邏輯不能自洽的單元。一個虛榮、謊話連篇、滿嘴跑火車、瀕臨破産的商人,是怎麼就因為一個小學生的演講,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慈善家,一個治沙專家,一個家鄉的回饋者的呢?

如果真的為家鄉做了這麼多的事,為什麼一直在家鄉的出租車司機一無所知的呢?如果是為了讓大師姐帶貨幫忙賣蘋果,目的如此正當,一開始就把目的說清楚,直接把人帶去治沙的蘋果林不行嗎?這一切,沒有緣由,無法自圓其說。

...

但高媽媽背着小娃娃上課的鏡頭是有感動到我的;

功成名就的帶貨大人回到家鄉和埋在樹下的高媽媽傾吐心聲是有感動到我的;

雖然有些邏輯不通但鄧超飾演的富商老闆傾盡所有帶着父老鄉親防沙治沙的舉動是有感動到我的。

因此,本單元,及格。

...

故事四:《最後一課》(導演:徐峥)

主題:教育問題

一個反映農村教育問題的故事,開頭一幕即揪心!雖然在兒子叫了之後,趴在地上的父親即刻就艱難的爬起身了,但心裡一直為此情景而緊緊揪着。

...

果不其然,上課途中,父親,暈倒了,記憶回到最念念不忘的時刻,回到鄉村支教的最後一課。

...

于是,衆多得益于老師十年奉獻辛苦教育,如今也能在各自的領域有一席之地的村長主任們齊聚一堂,為曾經的老師複制那最後一刻。

...

煽情不免刻意,邏輯不免難經深究,但我總覺得電影的一大好處在于能量的傳遞,讓人完成圓夢時刻。

屏幕前的你我可能沒有這種勇氣去用人生最好的十年待在一個沒有希望的地方,陪一群可能沒有希望的孩子成長,但有的人能,但電影能幫你實現。電影呈現出來,你能覺得有一絲慰藉和鼓舞,我想電影的目的應該也就實現了一半吧。

...

故事五:《神筆馬亮》(導演:闫豐&彭大魔)

主題:扶貧問題

5個故事中最喜歡的一個單元!“我樂意去”和“我勒個去”的諧音梗太好笑了,妻管嚴和媳婦的鬥智鬥勇太好笑了,全村人民群策群力戴着假發插秧、定格飾演無信号的畫面太好笑了。

整個單元,充滿着馬麗沈騰的經典幽默和诙諧,讓人看起來非常的惬意和輕松。

...

當然,這個單元也不止好笑。

由于善意的謊言無法和妻子面對面,隻能穿着玩偶服陪媳婦和尚未出世的孩子拍照,夜讀如何成為一個好爸爸,這畫面不乏無奈和心酸;

扶貧幹部馬亮的畫作出現在整個村子的一街一角,一筆一觸都是融入鄉村的痕迹,一屏一幕都是在這裡觀察的結晶,對這裡感情的表達和對自己付出的認同。

所以,我認為妻子感情的變化一點都不突兀,前提她是愛馬亮的,虛榮但也希望對方能在喜歡的事業上有所成就,所以當她看到自己的丈夫在過去的一年在這裡付出的一點一滴,很難不感動,也當然會支持。

#寫在最後#

有人說這不是自己印象中的家鄉,因而覺得失望,但這部片子,本身就不是紀實紀錄片,看電影,看技術,看主旨,看表達,也看情緒。

我有的時候會挺喜歡看主旋律的電影,雖然明知它是想要向我傳遞什麼的,但作為平凡普通人的我,如若能從中汲取哪怕一點點的勇氣,也足夠我走往後很長一段時間的路了。所以我說電影真好,能幫你愛愛不到的人,過過不上的生活,做做不了的夢。

人是由信念構成的,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什麼都不嫌多,得到多少都不嫌少。

隻是我們每個人可能都需要去思考一下,我的理想是什麼呢?我又願意為了什麼付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