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說實話我已經多年沒有關注過台劇,但是這部劇很火熱,所以便抽空看了。看完後覺得有許多不錯的地方,這裡,我就總結了3個與身邊事密切相關的觀點。

...

1.每個人做的事,都不僅僅和他自己有關

這部劇圍繞犯罪者李曉明,談論了他的家人、被害人、辯護律師的故事。因為李曉明的殺人事件,他的家人被社會排斥、戰戰兢兢地過着每一天。被害人的家人忍受着失去親人的痛苦,生活變得一團糟。而李曉明的辯護律師也同樣被社會排斥,生活因案子受到各種各樣的波折。

就因為李曉明的事件,便牽扯到了這麼多的人。其實,每個人做的事,都不僅僅和他自己有關。如今我們總覺得社會很自由,自己想做什麼事都能去做,但實際卻不是如此,我們做的事,都會在有形或無形中影響到他人。特别是如今網絡如此發達的時代,每個人時刻都可以發表各種各樣的言論,這些都在影響着外界。我們不可能無拘無束地做事,不免要考慮外界行事。

雖然人不能完全自由地活着,但這也是好事,否則人的惡就更容易釋放出來。做事前,多一份同理心,多一份斟酌,結局或許就會不一樣了。

2.多去問「為什麼」,從中得到經驗教訓

劇中争議很大的角色是王赦這個辯護律師。社會大衆不斷地對他進行聲讨,責怪他去幫殺人犯辯護,甚至他的家人也不時地這樣說。但他仍然繼續做着自己認為正确的事:找到犯罪人的真正動機、深入了解他們心理。從而在未來做出預防,減小這類事件的發生概率。

他的想法并沒錯,我不是讀法律,但我覺得法律需要尋找真正的犯罪原因,從而得到經驗教訓。法律也不應該受民衆、輿論、媒體的影響而做出改變。所以當李曉明的死刑日期提前了那麼多,這種不符合常規的現象出現時,王赦的憤懑也是自然而然了。雖然王赦的想法被很多人看來太理想化了,但社會也許缺的就是這類人。

與法律需要尋找着犯罪原因一樣,我們對于生活中的事也要多問「為什麼」,不管是成功或失敗,我們往往都能從中找出一些規律,别讓它們溜走,或許它們是你最寶貴的經驗教訓。

3.看得見的東西就不用相信,就是因為看不見,我們才更有機會去相信

這句話是由劇中角色應思悅講的,她的弟弟有精神分裂症、好朋友是李曉明的妹妹,因而在生活和生意上共同受挫。但她在面對這些困難時,仍然堅信「笑開好運就會來」這句話。而她堅信的理由就是「看得見的東西就不用相信,就是因為看不見,我們才更有機會去相信」

仔細回味這句話,感覺她說的很有道理。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堅持一件事,就是因為看不見這件事的反饋,因而缺少耐心、缺少堅持,也就是缺少相信自己未來能做成事情的意念。如果我們有着「就是看不見,也能相信自己」的意識,或許堅持就不顯得那麼困難了。

「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就是喜劇了」,堅持下來,讓目前的挫折在未來都不值一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