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櫻》是一部講述有關老師和高中生的故事,雖然是05年的一部劇,但它裡面的話題放在如今一樣很有價值,甚至我覺得每名高中生都應該去看看它。這裡總結劇中精彩的幾個觀點:

...

瓶頸的價值

在第4集中,男主櫻木說過一句這樣的話「不溫不火,風平浪靜,不知道挫折的人是承受不住壓力的,不斷地碰壁,不斷地受挫,但是每次都能跨越難關,這樣的人才能經受住壓力,才能茁壯成長。」

仔細想想,的确是這樣。比如那些從小到大就被寵着慣着的小孩,長大後往往一面對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逃回原生家庭的港灣中。而那些從小就經曆過不少挫折的小孩,往往就有很頑強的毅力,遇到困難首先想的是找解決方法而不是逃避,即便最後還是沒有成功,但是他們也不會留下遺憾,畢竟他們知道自己盡力了。

不過,凡是有頑強心态的人,失敗的次數會很少,因為頑強本身就是克服困難的關鍵。所以不必擔心碰壁、受挫,因為那些都是在磨練你,激發你的頑強鬥志,讓你在未來遇到更大的困難也能突破它。沒多少人是一路風平浪靜,然後突然面對很大的挫折時也能順利解決的,隻有那些經曆過一次又一次的困難,但還是能一次又一次去解決的人,才會成功突破巨大挫折。

人在失敗才聽得進别人的話

在第6集中,井野與櫻木打賭輸後,櫻木用相當直接的語氣去指出井野在培養學生上的錯誤。當學生都開始同情井野時,櫻木說道「對于失敗的人,要打擊到底。因為,人類隻有在自己輸掉後、失敗後,才會聽得進别人的話。」

人都是自我的,所以每當聽到他人的與自己不相同的觀點時,首先就是立刻反駁,持續捍衛自己的觀點。而自己沒有親自經曆過失敗,就不會意識到原來自己很多想法是錯誤的,這時候才會意識到要去聽取他人的意見。

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失敗後才聽得進别人說的話,但其實更好的做法是還沒嘗試做時,就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聽聽對方與自己相反的觀點,因為很多人是踩過坑才會說出相反的觀點,對方那麼好的建議,你非要自己失敗後才理解到,何必呢?

不要以為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對的。

責任促使突破

第7集中,櫻木讓井野和學生們齊心協力去完成知識樹的學習方法,說道「自己給自己做的話就會想着偷工減料,但是要給别人看的話,就會一字不漏地寫上重點。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如果要對别人負責的話,就會在各種方面更加努力」

責任促使突破,其實日常生活中的我們也常常會這樣,因為有贍養父母的責任,所以努力工作;因為有了伴侶,所以努力賺錢;因為某人的期待,所以努力奮鬥...

很多時候,我們如此努力地前行、不斷突破自己,就是為了負起背後的那些責任。

成功需要理性,情感往往帶來失敗

第8集中,櫻木對因為失敗而沮喪的學生說道「人的感情是阻礙成功的東西,沉迷在自己無聊的固執、嫉妒和偏見中,會導緻前功盡棄,隻有靠赢才能開辟新的道路,隻要拿出結果,就可以颠覆一切。」

其實很多人都喜歡陷入情感的束縛中不能自拔,比如沉溺于過去的回憶中不願面對現在和未來。因為過去已經固定,未來則充滿不确定性,人害怕不确定的東西。

但其實那些情感在阻礙着你成長,讓你失去了改變的機會。我們需要的是理性,理性地看待情感,積極地改變現在,并常常關注未來。不然,多年以後,除了年齡的改變,無所作為的你還是這樣。

重複别人的話

第9集中,櫻木邀請了學生們的家長,說道一個與孩子相處的好方法:重複他們的話。「認真聽孩子講話,然後重複孩子的話語,通過重複他們說過的話,孩子就會有一種安心感,認為父母有在認真地聽自己講話。隻是重複孩子所說的話,而不亂下結論,孩子們會感受到,自己有被父母當作是完整的一個人來看待。」

其實不單單對小孩,凡是與任何人談話也是能起到這樣的效果。隻要重複一次,就能讓對方發現自己有在認真聽他/她說的話,同時也表明自己有在思考對方的話。

顯然,這是一種非常好的人際交往技巧。

興趣的意義

第9集尾,櫻木在高中聯合說明會上,對了解學校的家長說道「熱衷于某件事情的人,就會自然而然地培養出努力的資質。這樣的人,一旦集中精力,就會發揮出強大的力量。」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培養一樣或幾樣的興趣,不管是運動的籃球足球羽毛球,還是才藝的吉他鋼琴小提琴,又或者是單純的閱讀寫作等等都可以。因為狂熱的興趣愛好能夠激發人的毅力,從而讓人在認定另一個目标時也懂得運用這種毅力來達成目标。

所以一旦堅持過,不管最後有沒有成功,往往就已經得到了蛻變,往後再去做需要堅持才能成就的事情,也會更容易進入狀态。因為堅持本身就能帶來一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而最能讓人進入堅持狀态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興趣愛好。

先管好自己的人生

第10中,水野因為家庭的原因不能去上課後,她的同學們都想櫻木出方法,但是櫻木說道「做人啊,光是為自己的人生奮鬥就已經筋疲力盡了,才沒空去管人家的閑事,如果有人不是這樣的話那肯定是個無藥可救的蠢材,要不就是不敢去追尋自己夢想的膽小鬼,還有就是隻要被稱為好人就覺得自己人生有價值的混蛋僞善者。」

之後,櫻木又在某場景說「為别人去做某些事的時候,最初感覺是挺好的,能夠體會到優越感,而且幫别人做事的時候還能嘗試到某種陶醉的感覺。但要去幫人,還早了50萬年呢,那種沒有覺悟的溫柔,是最容易讓别人傷心的,背負别人的人生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是最艱辛的一條道路。」

其實這兩段話,都是在表達同一種意思:把自己的人生管好,再去談對他人負責。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過好自己的人生,卻妄想能夠幫助他人改變人生。換個說法:連屬于自己的時間都沒用好,就把時間浪費在關注他人的事情上。這種例子太多了,看看那些在職場受挫後,不想着提升自己,回到家在微博上做着鍵盤俠的人不就是如此?

有時間關注那麼多外界事情,還不如多想想如何在工作中升職,在學習中提升自己,在生活中照顧家人。

最蠢就是還沒做就放棄了某件事

「連挑戰都不去挑戰,就認定某某是不可逾越的高山,對某些東西過分地吹捧,自己又輕易放棄,然後又自說自話地抱有自卑感,以為那些成功的人都擁有着過人的才能,而自己就是一介凡人,所以努力了也沒用,正是這樣無聊的臆想,不知将多少人的人生帶入了窘境,這世上不存在任何無法跨越的屏障,所以對待任何事物,都不要抱有“不行”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

櫻木的這段話,總結起來就是:永遠不要輕易自我放棄,先去做了,然後才能知道結果。很多事情,遠沒到要拼天賦的地步,隻要付出一定的行動,大概率也就達成了。

成功的人會成功,往往隻是他在别人都不敢前進時,主動踏出了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