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長休了年假,等于我也放假,下午的辦公室,帶上耳機,配一杯冷萃,來部電影。

...

一、米爾德麗德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科恩嫂)一開始并不想接演這個角色,因為她覺得這位工人階級,藍領,并遭遇過家庭暴力的女性不應該是晚婚的,以自己58歲的年齡出演并不太适合,真的幸好最後她接受了。不然我們就看不到這麼精彩的表演和這樣有血有肉的母親形象。

米爾德麗德是個遭遇過家庭暴力的女人,從前夫回到家裡,沒說幾句就翻桌子的行為不難發現,前夫的暴力傾向非常嚴重,她遭遇的是長期的、深度的家暴。但她仍然和他生活在一起,生了兩個孩子,直到他約會了另一個19歲的動物飼養員。本質上,她是個隐忍、敏感甚至有些膽怯的女性,至少曾經是。但今天的她,可以獨闖警察局,公然踢打兒子的同學,豎起三塊諷刺警察局長的廣告牌,甚至可以火燒警察局......她的委屈太多了,已經成為憤怒,她不知道應該怎麼應對,所以她選擇了冷漠和暴力。這成為了她的盔甲,是保護自己的盔甲。當然,暴力至少讓别人看到了她這個人,看到了她的要求。有些人會認為這個母親嘴太毒,對于已經身患癌症的警察局長沒有顯示出該有的同情和包容,但我認為,她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了痛苦和糾結、自責中,她的心已經容不下任何其他多餘的柔軟了。暴力在她那兒,存在即合理。

二、 狄克森

把他放在第二位,因為我太喜歡這個角色了。這就是個憨蠢可愛沒長大的男孩子嘛!其實一開始他的存在就是幹擾、暴躁、阻撓,我一度認為這就是個單純的反派角色。得知威洛比局長自殺後,他太傷心難過了,但他的認知裡隻知道通過暴力來發洩。随後狄克森有一段獨白,加之一段晃動的長鏡頭,來表現他的怒火中燒和不理智。他沖到對面廣告公司,把廣告小哥暴打一頓,扔出了窗外,這就是他認為最好的紀念局長的方式,也是他認為成為一個好警察的方式。

...

他的愛和純真是無處安放的,他不知道怎樣正确運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氣(這和他由單身酗酒母親獨自撫養長大的經曆有關)。直到他讀了威洛比留給他的信,他的一切都在一瞬間改變了。有的評論會說,狄克森的改變太突然,我不覺得。因為他的本質是純良的,所有的幹擾和歧視、暴力也是他的保護傘,他隻是不知道怎麼樣做個好人,隻是需要多一些内心的平靜。人性啊!多麼的複雜,深刻,又有趣。

三、 威洛比

伍迪·哈裡森 飾演的警察局長,是所有轉折的推動者。這樣一個善良又敬業的人,最後選擇了自殺,而且是套着頭套的爆頭自殺——他還是想體面又不那麼痛苦的結束生命。其實猜到幫米爾德麗德支付廣告牌費用的就是他,他沒辦法破案,隻有用這樣的方式來幫助米爾德麗德,消除怒火,撫平傷痛,紀念逝者,警告罪犯,順便讓這猩紅紮眼的三塊廣告牌對自己的諷刺存在的更久一點。當人可以諷刺自己了,那他便是個通透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廣告公司的小哥 羅比 , 盧卡斯·赫奇斯 出場不多,但絕對是亮點。他遞給燒傷的狄克森插着吸管的橙汁是狄克森最後防線的突破口。這個小哥哥,真暖,真好。

最後,米爾德麗德和狄克森兩個人帶着槍,開着車,前往那個罪犯的住處。她問:你确定要幹掉那家夥嗎?狄克森:其實不确定,你呢?米爾德麗德:也不确定。先走着吧,殺不殺了他,再說吧。就是兩個柔軟的人不是麼。

...

Pretty songs and pretty places,tell me waht their laughter means

...

生活不會永遠保護每個人,經曆世間這一遭,每個人都是突出重圍,奮力拼殺,有些不幸的人甚至千瘡百孔。但态度,是自己的。我們被歧視,被陷害,被背叛抛棄。所以我們痛罵,大打出手,孤注一擲,抽煙喝酒,認識了什麼叫做暴力,懂得了暴力帶來的快感。但是記住,無論怎樣,不要怨恨、仇恨,那是深淵,是魔鬼,是無盡的痛苦,因為恨隻會帶來更多的恨。

整部片節奏剛剛好,不緩不急,該交代的也都交代出來了,每個配角也都有功能性,爆發處也是順勢而出。看的時間稍微零碎,中間總有事情,等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