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芳 思想盛宴
作者:李芳 / 美篇平台 文藝評論圈主

我這個人看一部電影,總是後知後覺的,因為我不大看宣傳,看海報,看評分。
總是佛系看電影,看緣份。

昨天鄰居美女約我一起去看《後來的我們》,知道是奶茶首次執導和小說改編,我也覺得有必要去捧場,我喜歡奶茶的歌,也喜歡70年出生的她仍有嬌嫩的容顔。
一個人的自律都是寫在外表上的,不容易。

也大約知道一點她的愛情故事,愛而不得,愛而失去。都是悲傷但又唯美的。許多情愫積累在心中,要以文字和音樂的形式宣洩。這部電影,應該是另一種表現形式。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旁邊有些女生在抹眼淚,散場的時候,過道裡還有男生在感歎:“井柏然演得真好。”
可是我從頭至尾,眼角半分也不潮,眼淚半滴也不掉。是我心如鐵,再難被打動了嗎?
也許,年齡到了44歲,與24歲柔軟的心是有區别的。
這部電影,不象她們說的那麼感人,也不象他們說的那麼惡劣。

周冬雨長了一張清純如水的臉,第一次看《山楂樹》,一場生死絕戀,把我感動得幾度哽咽。
但之後看她演的《麻雀》,那叫一個呆若木雞呀!看得我常常出戲,恨不得抽她。
這次她的演技的确大有進步了,應當給她一個大大的贊。
同時我發現一個事實,無論是工作搭檔,還是哥們閨蜜,戀人夫妻。
氣場和諧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種可以意會但不能言傳的東西。
跟有些人相處,令你非常自然嬌滴滴,變成小女人。
跟有些人相處,令你沒有任何幻覺,秒變女漢子。
周冬雨在《麻雀》中與丈夫唐山海,與初戀情人陳深。都沒有擦出任何火花。編劇導演命令他們深愛她,但那份深愛觀衆感覺不到。
奇怪的是,《山楂樹》中與老三窦骁,此片中與井柏然扮演的林見清。與他倆一見面就一下找到感覺了,這就是情感的奇妙張力,人與人之間的磁場相吸。

窦骁與井柏然的身材,五官,三庭五眼都有着相似之處。
當然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還是那種兩性相吸的荷爾蒙與奇妙磁力。
周冬雨與這兩人在一起,觀衆瞬間覺得平淡的五官其實是秀氣,單薄的身材其實是小巧,眉如柳葉,眼如水杏,靈動又可愛起來。
因為這時,你是通過愛她的人的目光在看她。

老三給靜秋的愛,是體貼入微,絲絲柔情。
見清給小曉的愛,是無限包容,濃情蜜意。
前者如清茶,後者如咖啡。都是藏于眼神之中,流出畫面之外。
觀衆可觸碰,可撫摸,可品嘗,可共鳴,可以感同身受的。
選角正确,沒有亂點鴛鴦。這是此片成功的地方。

他們是老鄉,同在北京打拼。
看過《北京人在紐約》的都知道,王起明保不住婚姻。其實,《外地人在北京》也艱難,林見清要不起愛情。
歌手楊坤有過相似的北漂經曆,居住在潮濕的地下室裡,最慘時吃着三毛錢一斤的快餐面。不大可能買得起房子,隻好攢錢買齊了所有的家電,向女朋友求婚,結果被甩了……
楊坤抑郁,傷心欲絕,這就是那首《無所謂》的起因。那首歌被五千元的價格賣給别人唱,都唱不出感覺。隻有當他自己來唱,卻意外地一炮而紅,聲名鵲起,名與利撲面而來……
這仿佛就是見清的故事呢!
小曉一開始很實際,就想嫁個有房子的北京人。所以,她選擇土行孫形象的博士,已婚中年男人,對身邊處處呵護自己的見清視而不見。
而見清,也清楚明白自己的角色。就是老鄉,哥哥,朋友。
所以他們同居一室,夜夜聽着隔壁歡愛的聲音,也能秋毫不犯。起夜回來,睡意朦胧中睡到了一張床上,還能默默把小曉的手和腳推開,溜回到自己的地鋪上。

這也許是因為他們還沒相愛,也許是因為他愛得太深,卻知道負擔不起……
幾度波折之後,兩個人終于在跨年之夜,天雷勾動地火,睡到了一起。但小曉心還未定,次日搬走,還問了一句讓人崩潰的話:“我們還能不能回到朋友?”

己經身心合一,你說還能否回到朋友?就當握了一次手,洗了一個澡?
但小曉的内心波動我是明白的,那時,她對婚姻有着明确的目的,愛情,是奢侈品,她消費不起。
從理性上來說,兩個掙不到錢的窮光蛋,外地人,是不應該在一起的,分别去找一個北京人,别說富人,就找一普通居民,也能完成融入北京的第一步,讓日子過得不那麼艱難……

可是愛情終歸暫時打赢了理性。小曉興高采烈地告訴見清:“我又戀愛了,這次,他沒結婚,人不老,樣子還挺帥,就是收入不大穩定,沒有房子。”
見清一心一意為小曉着想,質問她:“你傻呀?你找個這樣的,你來養他呀!”
當小曉吻過來,他才恍然大悟,她說的那個人,就是自己。

他倆在一起了,希望時間就停在那一刻。那時,他們眼中隻有彼此,哪怕被放逐到天際,打入十八層地獄,隻要和心上人在一起,也是甜蜜。
這種情況叫作相愛,也可以視作:“暫發型精神病”。
既然是暫發,就必會平息。
當他倆日日為衣食所累,租的房子不見天日,悶熱潮濕。就着父親給的辣醬吃快餐面,吃完這頓,尚不知下頓在哪裡。
租個車子回鄉,卻被同學嘲諷。這些生活殘酷真相,必會日日消磨鬥志,甚至是愛情。

所以,他倆後來分手了,也在意料之中。
臨分手時,小曉還是留了半碗面條跟辣醬給他。而見清沉迷于遊戲之中,仿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這一幕多年後回想起來,難免會心酸,隻是當下,真是不可留,不可留,非走不可了……

對貧困掙紮的生活刻畫細緻入微,這是這部影片另外一個亮點。
奶茶似乎一直生活品質很高,她是怎麼能體驗到這些呢?我很佩服。



另外一個亮點應該就是田壯壯扮演的父親了,不溫不火,細膩入心的表演。老戲骨的水準就是不一樣。小曉與見清分手後,老父親還是惦念着小曉,辣醬,香腸,粘豆包,照樣快遞寄來。
世間多的是酒肉朋友,一呼即來,一拍即散。
利在則聚,利盡則散。
我們早己習以為常,所以對真正長情的人,是真心敬重的。
老父親就是這樣的人,妻子去世,他含辛茹苦獨自養大兒子。他不要求兒子功成名就,也不要他的房子。他獨處在破舊的林家酒館之中,己經尋得了内心的安甯與平衡。他明白:“一家人吃一頓團圓飯,也要緣份。”
許多人都說,前面并沒有哭,被老爺子一封信弄哭了。
我倒覺得,這封信不是老爺子的風格,過于文藝,是奶茶的風格。
老爺子的好處,粘豆包己經足以概括。

說到這裡,我就要吐槽這部電影不夠完美的部分了。
1,太過冗長,讓人覺得是一部加長MTV。
2,語言有時太過文藝,比如:“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找不到我們了。”這種說話方式,的确有點不接地氣了,讓人覺得作。
3,彩色部分代表過去,黑色部分代表現在。剪緝有點混亂,時間線表達不明确。
4,兩個人感情正濃,沒有外力介入突然分手,交待得不清不楚。
見清功成名就後要求複合,小曉就特麼的不配合,别說見清不理解了,我也有點不理解。
5,既然是自己的決定,主動放棄。見面後又哭得稀裡花啦,一踏糊塗的,我也是有點不明白。
這些部分含含糊糊。故事過于平淡,差一點草蛇灰線,高低起伏。

可能每個人處理感情的方式不太一樣。
如果是我。
喜歡的就是喜歡,沒錢的話,隻要有地方住,能夠吃飯也可以在一起。有錢的話,看那畫面裡50個平米的大露台,當然更要在一起。
如果是己經不再愛的人,當然是徹底翻過去。過得好不好,壞不壞。不再關心,與我沒有關系。
看到他倆在汽車裡哭得難分難舍,難免有點生氣。
既然那麼相愛,一沒有仲卿媽發雷霆之怒,二沒有馬文才橫刀奪愛。自己把自己倆作成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終究有點不值了。

見清同學,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呗!别再惦記跟前任說對不起了,好好珍惜現任。因為注意力一旦轉移,搞不好現任就成了前任。



見清對小曉說:
你是我見過的最不一樣的女孩!
你會罵人、會打牌、會喝酒~
兄弟,你怕是沒來過宜昌哦~~我們這邊多的是

小曉這個傻女孩,男朋友窮的時候自己捱,闊的時候送給别人享受。我該怎麼誇你呢?活雷鋒?



這是奶茶第一部影片,有得有失,我期待奶茶有更棒的新作品!




往期文章
此文來自公主号:思想盛宴 大家投稿請關注。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