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落蓮成 思想盛宴 9月2日

一部《紅樓夢》,不同人讀,都能讀到不同的地方,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紅樓,有着自己的一場夢。

以前讀的時候,沒人學佛,完全看到裡面的名号,如今再看,居然發現裡面盡是阿彌陀佛。

統計全書,有名字的念佛人二十四人,無名字的念佛人衆多,共計五十五人念佛。

有的口頭念,有的心上念,有的是平時念,有的是臨終助念,有的是遇到危難念,有的是平時說話就不自主念起阿彌陀佛,有的連吵架罵人,都帶上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其中裡面念佛最多,寫到念佛次數最多的,不是主角賈寶玉、林黛玉之類的,反而是大字不識、老實巴交的劉姥姥。

對于劉姥姥,我們最熟悉的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就是一個下裡巴人,一個沒有文化的老太太,但是在《紅樓夢》,寫到她的念佛,是最多的,共寫到16次之多。

...

随口念彌陀

第六回,(劉姥姥第一次到賈府,她先找到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答應幫助她與鳳姐通信見面)“阿彌陀佛,這全仗嫂子方便了。”

第三十九回,(算計螃蟹價錢時)“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第三十九回,(哄寶玉編故事時)“阿彌陀佛!原來如此。不是哥兒說,我們都當他成精。”

第四十回,(賈母問大觀園好不好時)劉姥姥念佛說道:“我們鄉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來買畫兒貼……”

第四十一回,(鴛鴦、鳳姐要用十個大套杯灌她,賈母、薛姨媽、王夫人止住時)“阿彌陀佛,我還是小杯吃罷,把這大杯收着,我帶了家去,慢慢的吃罷。”

第一百一十三回,(聽鳳姐說趙姨娘死了時)劉姥姥詫異道:“阿彌陀佛,好端端的一個人,怎麼就死了?”

第一百一十三回,(病重的鳳姐叫巧姐請安時)劉姥姥忙拉着道:“阿彌陀佛,不要折殺我了!”

第一百一十三回(當鳳姐問近來日子過的怎樣時)劉姥姥千恩萬謝……指着青兒說:

“阿彌陀佛,前日他老子進城,聽見姑奶奶這裡動了家,我就幾乎吓殺了;虧得又有人說,不是這裡,我才放心。”

第一百一十三回,(當平兒擔心姥姥說話不妥,招鳳姐哭,拉出姥姥并說明時)劉姥姥道:“阿彌陀佛,姑娘,這是多心,我也知道。”

在劉姥姥的說話中,我們看到劉姥姥簡直就像一個老實念佛的人,她或許不太懂阿彌陀佛的意思。

就是這樣,遇到什麼事,與人說話,一開口,就先來一句阿彌陀佛,有點像我們念佛人之間的交流談話,先說一句阿彌陀佛,再說事情。

但劉姥姥不是與念佛人之間,也是随口南無阿彌陀佛,可見真是一個老實念佛的人。

從文中也能看出來,經常一念佛,就念幾千聲,我們一般人要一天念上幾千聲都很難呢!

但她随口就念了幾千聲。可定平時養成了念佛的好習慣,真是“念佛生活化”一般。

第四十二回,(平兒叫姥姥瞧所送的半炕東西時)“平兒說一樣,劉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經念了幾千佛了。”

第四十二回,(鴛鴦指點,賈母與她送給姥姥的東西時)“劉姥姥已喜出望外,早又念了幾千佛。”

因為念佛久了,一切都變得平常、平實了,在世人的眼中,劉姥姥進大觀園,充滿着好奇。

其實對于她而言,這些都是平常的,并不會好要,當她看見金碧輝煌的事物時,也隻是念佛而已。

第六回,(初見賈琏正房時)“滿屋裡的東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頭暈目眩;劉姥姥此時隻有點頭咂嘴念佛而已。”

第四十回,(進綴錦閣時)“大小花燈之類,雖不大認得,隻見五彩炫耀,各有奇妙。念了幾聲佛,便下來了。”

第四十回,(聽說并看見軟煙羅時)劉姥姥也觑着眼看,口裡不住的念佛,說道:“我們想做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豈不可惜?” 

當然她念佛,也知道為别人祈求平安、健康等現世福報,甚至在王熙鳳病危的時候,無人解救時,她還知道助念呢!

第四十二回,(向鳳姐告辭時)“我這一回去,沒别的報答,惟有請些高香,天天給你們念佛,保佑你們長命百歲的,就算我的心了。”

第一百一十三回,(當鳳姐愈加不好時)“劉姥姥也急忙走到炕前,嘴裡念佛,搗了些鬼,果然鳳姐好些。”

一句佛号,十六處出自同一人物,差不多貫穿作品始終,一個鄉下不識字的貧苦老妪,近乎時時處處,佛不離嘴,念念不舍,把念佛融入了生活的點點滴滴。

...


曹雪芹在塑造這樣一個人的時候,可見在當時的社會,确實如此,一句名号滲透在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劉姥姥是一個普通念佛人的形象代表。

當一個一字不識的老人,走入像大觀園這樣的富貴家族中,也許身份地位有着太多的懸殊,但是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号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林黛玉如此,最後出家的賈寶玉也是如此,而且他們的人生,如果沒有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過是一場夢,夢醒了,一場空。

而且在生死面前,一切的繁華終究消散,像王熙鳳的病危,無人能救,最終還是需要劉姥姥這樣一人平常的念佛人,為她念佛助念。

一部《紅樓夢》是人生的縮影,是曆史的縮影。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貫穿整個人生,乃至中國的整個文化、曆史的,是中國人生命的骨髓,離開了念佛,終究是一場夢。

如果紅樓夢用一句話總結,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果人的一生用一句話概括。

也是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乃至曆史的風雲變化,最終也是要系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才有了真的價值與意義。

可見,這尊阿彌陀佛,真的與我們最熟悉,熟悉到融入文化的血液,融入每一個人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