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被身邊的人瘋狂地安利《少年的你》,我在看這部影片之前,對它是有更多的期待的。所幸的是,它最後也不負所望,給了我很多感動——那種被影片精彩的内容、微小的細節和各種情緒的表達方式所誘發的感動。

我們早已看慣了不同風格的影視作品,對熒幕上的很多藝術表達變得麻木。如果沒有别出心裁的表達,一部影片很難存留在我們的印象裡。

而《少年的你》,雖然講的是最近熱議的校園霸淩話題,卻用極為溫情的結局,給了我們暖意,讓我們有理由去相信未來的孩子不會重蹈覆轍。這樣溫暖的創作思路,讓我把它的名字牢牢地記住了。

影片《少年的你》,正如它的名字所呈現的,講的就是一群孩子的故事。

年少無知,少不經事,錯而不自知。比如用幼稚的言語、行為去欺淩同學,就算他們後來知道這種方式對别人會是緻命性的傷害,也會因為對生命的不敬畏而不知悔改,甚至變本加厲,傷害更多的受害人,這一點,是極不成熟的。

也因為還小,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小至屢屢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不斷傷害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同學,大至替别人抗下殺人罪,還自以為是在保護愛的人,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會讓被愛的那個人一輩子都沉浸在悔恨和内疚當中。我想,如果影片中警官沒有對陳念和小北二人做良好的引導,大概會誤了這兩個人的一輩子。

影片主題是校園霸淩,一個幹淨女孩陳念的故事就在電影的第一幀開始了。

這個姑娘在對待高考前夕的一場校園跳樓自殺案件中,做了和旁人不一樣的行為,被班級裡的霸淩團隊的頭兒盯上了。她覺得姑娘在同情自殺的女孩,姑娘和警方接觸,她覺得姑娘是在跟警方透露事件的實情,于是他們開始了對這個姑娘的霸淩。有拍被欺淩者照片,也有放學路上做埋伏,對姑娘拳腳相加,更有在姑娘走樓梯的時候故意去絆人家的腳,簡直就是無惡不作,他們還萌生了讓姑娘去做另一起自殺案的主角的想法。

姑娘的人生在一次偶然機會和小混混小北的人生有了交叉,從那以後,小北就一直在她背後保護她,讓她不再遭受霸淩。但百密總有一疏,後來發生的很多事,讓姑娘還是被那一夥人欺負了,姑娘失去理智,失手殺害了霸淩的頭兒。故事的最後,姑娘進了監獄,但因為姑娘屬正當防衛隻被判了四年。

對我們來說,這樣的結局是好的。它宣揚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但霸淩者罪不至死,我們在維權的時候也要保持理智。

如今校園霸淩事件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斷上演,該怎麼樣去杜絕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學校還有我們自己,都要做出努力。從校園霸淩,引申至現在的網絡暴力,同樣是社會大問題,我們需要改進的太多了。

希望我們的社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會越來越好,逐步實現儒家提出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