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與春嬌》系列電影其實早在2017年四月的末尾就上映完了。

而我也在很早之前把它看完了,就是沒有對此留下隻言片語,這是我的一件憾事。于是我和自己有了個約定,得空一定要寫寫它們。

你也可以從中看出我的性子,寫作總是我手寫我心,從來不管什麼熱點啊流量啊,但其實,由于我的性格問題,注定我與這一切無緣。

我想寫的,最終也就隻有一種情懷罷了。

為什麼要寫《志明與春嬌》系列電影,是因為它走進了我的内心,我看到了一段撕心裂肺卻真實存在的感情,換句話來說,志明與春嬌的愛情故事其實是我們很多人感情生活的縮影。

...

一段感情,在七天時間确定。因為一起在後巷抽煙,一起插科打诨,加上不時的傳簡訊,兩個人的感情迅速升溫,最終發展成了戀人的關系。

七天時間,确定一段感情,這個速度着實有點快。

但我也并不驚訝。

感情的事,就是兩個人看對眼罷了。

至于需要多久時間完成這個動作,自然是因人而異的。

何況,張志明是個調情高手,一個倒着的“I miss you”,看得人春心蕩漾。而餘春嬌,分明就是個花癡女的形象,被男生的外貌,甚至有時幼稚的行為深深地吸引住,無法自拔。

我們年輕的時候難道不是這樣嘛!愛一個人的皮囊,順帶愛上了他的靈魂。孔子說,這是“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你看,我們多會為自己找借口。

但這種快餐式的戀愛總是不夠牢靠的。

我們也終究要回歸現實。

志明與春嬌也在感情的進一步發展中,發現了兩個人之間不可磨滅的問題。

比如,明明是兩個人的約會,志明卻要帶着春嬌和客戶談項目,還把春嬌烤了給他吃的東西轉手給了客戶,這讓春嬌有了抱怨,但志明直言,他也沒辦法,為了賺錢。

兩個人的感情被很多現實因素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矛盾不斷升級,分歧也越來越大,最終,因為志明對未來沒有規劃,讓春嬌對他的失望累積到極限。

兩人最終因為志明的北上斷了聯系。

我想,現實中的很多感情也就是這麼斷了的。我們沒有太多的耐心陪愛人成長,當足夠失望了,也就放手了。

但他們倆的緣分似乎并沒有因此結束。

不久後,春嬌也因為工作原因來了北京。

兩個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相遇,此時彼此的身邊也都有了新人。舊愛新歡,兩個人都心有靈犀地選擇了舊愛。

...

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在對方的影響下,兩個人越來越像,最後發現我成了另一個你。到最後,你會發現隻有我懂你。于是,就再也不想錯過你了。

好的感情啊,總是會讓人願意為對方改變很多的。

...

就像影片中的張志明,從前好像永遠長不大,但他會願意為春嬌做出改變。他開始幫春嬌遛狗,開始學着擔當責任,到最後,他居然放下了他的傲氣,化被動為主動,用一首歌向春嬌表白。

這仿佛就是一場救贖,難怪電影在第三部起名《春嬌救志明》。

不得不說,愛情的力量是強大的。

但電影在最後,還是抛給了我們一個問題。

姐弟戀靠譜麼?

地震中,春嬌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不肯躲到安全的地方,志明于是自己鑽到了桌子底下,一個勁地叫春嬌,但陷在情緒裡的人怎麼聽得進去啊!

你隻要扛着桌子,來到她的面前,引導她躲進去就可以了。

但你根本沒有想到這個層面。

在這段感情裡,志明終究是個弟弟的角色,他沒有辦法做到完全的體貼和包容。

我們的心裡也給這段感情打了大大的問号,“他們到底能不能走到最後”。同時,也在心裡一遍遍告誡自己對待一段感情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關于這個系列,我把我所能想到的已經全部寫了出來。

而那個未完的課題,我想,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父母愛情》,是我能給到這段感情的最好祝福。也是給你我的愛情最好的祝福。

最後,望你餘生有良人做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