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四年中,新疆沒有發生過任何一起暴力恐怖事件。盡管如此,新疆卻不斷地遭受着西方在輿論上的惡毒攻擊。我們一直努力尋找東西方兩種話語體系背後的差異,并試圖呈現出新疆自治區的真實面貌。

這一部作品是中國新疆反恐紀錄片系列中的第四部,也是這種努力的另一次嘗試。
“敵暗我明”
在報道反恐案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暴恐事件和極端主義的案情總是撲朔迷離,将犯罪元兇一網打盡、徹底偵破這類案件耗費的時間往往特别漫長。而在這過程中,許多案情細節出于安全的考慮并不能馬上公之于衆。這是必要的工作程序,也是反恐鬥争的實際需要所決定的。
此外, 想要精準地把握反恐題材紀錄片的尺度有時候是相當困難的。恐怖分子策劃暴力事件的目的,是要制造轟動效應來引起社會的恐慌;而我們則希望通過揭露暴恐案件和暴恐分子,對全社會産生一種比較震撼的警示作用。這就讓我們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我們要時刻警惕節目内容不會間接地渲染恐怖主義的氛圍,另一方面我們又要把恐怖主義和暴恐分子殘忍與荒謬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所以節目必須在這兩者中間找到一個合适的平衡點,但尋找平衡點的位置是需要豐富的經驗和足夠的判斷能力的。
長期以來,西方媒體批評中國媒體 “很少承認自己的問題”。這是一個誤解。這部長達60分鐘的影片,就從内部揭示了恐怖主義曾經在新疆屢打不絕的原因。它更是首次曝光了高級官員中潛伏着的“兩面人”,以及曾經在整個新疆地區使用長達十三年之久的“問題教材”。
這些曝光的事件,不僅前所未聞,有些甚至匪夷所思。而它們也是為什麼新疆的暴力恐怖案件在一段時間内如此猖獗并持續長達三十年之久的重要原因。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認為新疆目前安全穩定的局面隻能算是一個初步的勝利。就像和田公安局副局長木拉提說的那樣:“我們首先把内部的“兩面人”先鏟除,不鏟除他們,反恐工作永遠達不到鏟除土壤的目的。”
構建真實
我們沒有刻意制造英雄人物,也沒有簡單回擊西方的惡意歪曲。我們沒有用聳人聽聞的方式去博人眼球,也沒有故意追求血腥暴力帶來的刺激效果。恰恰相反,我們堅持專業精神,尊重每一個采訪對象。我們在尋求一種新的講述方式:吸引觀衆,而不是教育他們。
新疆問題的争議之一是對恐怖主義的定義。一些西方國家将新疆的暴力恐怖活動美化為“民族獨立運動”,甚至稱暴恐分子為“英雄”。這種雙重标準實際上也是意識形态在新聞實踐中的反映。節目采訪了十幾名煽動恐怖主義或參與暴恐案件的違法青年。我們認為把他們的案件公之于衆具有極高的公衆利益;一些受訪者甚至鼓勵我們用他們的故事去警醒世人。
四部反恐紀錄片是相互關聯的。
中國新疆 反恐前沿 (2019)8.02019 / 中國大陸 / 紀錄片
幕後黑手——“東伊運”與新疆暴恐 (2019)8.52019 / 中國大陸 / 紀錄片
巍巍天山——中國新疆反恐記憶 (2020)暫無評分2020 / 中國大陸 / 紀錄片
暗流湧動——中國新疆反恐挑戰 (2021)暫無評分2021 / 中國大陸 / 紀錄片
跨越偏見
外界對新疆的認識往往極其有限,形成了許多刻闆印象,以及偏見。諸如“新疆人就是維吾爾族人”“新疆人都信仰伊斯蘭教”“少數民族就會唱歌跳舞”等等,他們不知道千百年來新疆就有大量的漢族人、哈薩克族人、蒙古族人、回族人、錫伯族人,就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薩滿教。偏見常常源于無知,源于一知半解卻想當然,當今世界上的許多偏見還源于西方媒體的刻意營造。在西方某些媒體的話語中,新疆人就應該渾身裹着黑袍子,與現代文明無緣的。這些媒體不知道或假裝不知道艾德萊斯綢,不知道自古以來新疆各族人民打心底裡喜歡衣着光鮮亮麗。
新疆發生過的許多起案件,由于事件本身高度的敏感性以及政府出于安全角度的考慮,并未對外公布。衷心感謝受訪者能勇敢地在鏡頭前訴說他們的迷茫與悔恨。我們希望這部紀錄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供一些不同的觀點,有助于打破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見,甚至包括我們自己持有的觀念。受限于篇幅,新疆的故事難以盡述。新疆和世界仍在不斷變化。
題外的話
作為四部反恐紀錄片的總導演,我謹向為了該片順利攝制提供專業知識和拍攝便利的中國人權研究會,以及北京和新疆的各類團隊表示衷心感謝。同時,對整個制作團隊緻以謝意,尤其是資深國際顧問Laurie Lew和攝影指導黃曉東。他們在這一極富挑戰的工作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每每踏上新疆的土地,我都醉心于它秀美壯麗的自然景色與熱情好客的多民族文化。我想說的是,新疆絕對不等同于恐怖主義,它與中國内地其他地區一樣,是一個充滿活力、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地區。它有着太多太多發生在此刻的生活故事,值得我們去關注。我們團隊正在着手制作第五部新疆紀錄片,期待早日與觀衆見面。我們希望這一部紀錄片可以讓觀衆看到山脈那一邊的的真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