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pa沒有拍出《進擊的巨人》原著的神韻,它肯定是一部優秀動畫,但如果和《巨人》第三季,尤其是上半部分做對比,Mappa制作的差距是很明顯的,這份差距不是畫質上的差距,而是怎麼理解《巨人》這部作品的氣韻,怎麼去分鏡、踩點和配樂的問題。說得直接一點,Wit比Mappa更懂《進擊的巨人》,無論是澤野弘之的配樂,還是分鏡和場面切換的選擇,細緻到對高潮的鋪墊、對人物動作的捕捉,乃至高潮部分人物獨白時節奏的把控,Wit都拍出了原作的精髓。典型例子就是“萊納背叛”和“埃爾文團長的犧牲”。
從具體案例來說明。就以馬萊篇的宣戰回來說,這本可能成為巨人系列的神來之筆,在原作之中,宣戰回的震撼程度不亞于“巨人撞牆”、“萊納叛變”和“埃爾文沖鋒”,Mappa在鋪墊部分對漫畫還是比較還原的,缺點是過于平淡和轉折生硬,但是鋪墊了四集,到了宣戰回,Mappa制作的問題不是平淡,而是節奏點和配樂完全不對,萊納的跪倒太快、太生硬,艾倫變身巨人,攪亂戴巴家族演說時,這部分本可以采用“萊納背叛神曲”的變奏,哪怕隻是低音貝斯結合大鼓,但是Mappa并沒有,而是選擇了比較生硬的鏡頭切換,進擊的巨人要吞食演說者時,也沒有利用動畫的優勢,呈現被吞噬者恐懼下的動作,以及居民的神态,而隻是把黑白漫畫做彩色化處理而已。
這一段的優點是對原作的還原,至少還保留了大半,如果以普通制作衡量,那馬萊篇絕對是優秀之作,宣戰回更會讓沒看過巨人原著的意想不到,但缺點在于,它處理的仍是比較套路的方式,是讓人預料之中的,在節奏和音樂上也流失了巨人原作的神韻。它無法給人一種渾身起雞皮疙瘩拍案叫絕的感覺,但那才是巨人前三季中“神來之筆”的特質,例如“萊納的背叛”、“埃爾文沖鋒”,文字無法全然交代的,對比視頻就能知道。
這使得馬萊篇隻能算标準線之上,但遺憾地無法成為《巨人》名場面的第一檔。這個差距也不是立意的問題,純粹是如何把握原著和技術水平上的,不是說反戰,就能為節奏點和配樂的失誤買單,《巨人》第三季的精神也有反戰,《巨人》名場面越震撼,越令人難忘,它細思極恐的地方才會越有後勁。《巨人》的燃,是為灰燼準備的。Mappa想反戰沒錯,想拍戰争的荒謬也沒錯,所以立意不是問題,問題還是對原作神韻的把握不夠深入,而這一點Wit做得更好。所以Wit退出最終季制作,其實是很遺憾的。
對馬萊篇的觀感:Mappa沒有把握巨人的神韻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大鵬的「讨巧現實主義」
引言沒有否定這部電影。我的讨論前提是它已經是一部不錯的商業片。是在這個基礎上說的一些遺憾。從《吉祥如意》到《保你平安》,包括大鵬其他導演的電影,時常會給我一種「找到了一個好選題,但被其視聽語言上的讨巧、圓滑而犧牲了更有褶皺的探索」的 ...
《平原上的摩西》:為“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人”找一個說法
導語:《平原上的摩西》原著有劇版比拟不了的地方,這與文字技藝有關,也跟文字和影像面臨的環境不同有關。原著的多視角、多聲部叙事、對于九十年代北方國營企業改制更為露骨的呈現、借助莊德增曆史呈現的曆史傷痛,在劇版都遭遇到了削減乃至隐去。但 ...
《黑暗榮耀》很聰明,但它聰明的點不是主線劇情,而是劇中的對話和閑筆。高跟鞋隐喻上升的欲望和作為劇情線索都是韓劇的老套路,女主遭遇校園霸淩後走上複仇之路、貧民對抗權貴引出階級問題等,在東亞作品裡已經司空見慣,但《黑暗榮耀》能又俗又老套 ...
從《色戒》到《分手的決心》:湯唯是奔向愛欲的伊卡洛斯
引言:《分手的決心》最大的敗筆在于它的結尾。一個聰慧而富有生命力的女人,在與男人的周旋下好不容易活下來後,最後卻為了用毀滅诠釋愛情,讓自己走向赴死的命運。這與其說是這位已經看透男人本性的女人的選擇,不如說是一場中年導演的春夢,美則美 ...
《隐入塵煙》: “又苦又善良”
《隐入塵煙》是一部詩電影,這首詩由許多個精準而含蓄的細節組成。做舊的牆、農時的變化、甘肅農民說話的方式、随着時間更叠而微微變化的“喜”,李睿珺嚴謹地計算着這部電影的每一步,為了拍攝出每個時令最準确的風景,劇組拍攝的進度也嚴格依照季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