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漂泊的人生都夢想着平靜、童年、杜鵑花,

正如所有平靜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樂隊和醉生夢死。

——弗朗索瓦絲·薩岡

...

文丨舊故麻袋

在音樂界,如果你覺得民謠是小衆,搖滾是小衆,說唱是小衆,那麼再往下細分,樂隊便是更小衆的存在。

你或許從未關注過中國的樂隊發展史,但你一定對1994年那場“瘋狂”的《搖滾中國新勢力》紅磡演唱會有所耳聞,那是内地搖滾歌手在香港的首次亮相,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搖滾音樂人和樂隊音樂人。

...

1994年12月17日,香港紅磡體育館座無虛席,演唱會一開場,窦唯短發黑衣,沉靜地唱了一曲《高級動物》,慵懶的唱腔,帶着無限迷幻,這一夜注定會被時間銘記。

...

在舞台上,窦唯唱錯了歌詞,張楚演唱時伴奏走調,但絲毫沒有減少觀衆的熱情,表演現場掀起一陣又一陣的狂呼,保安阻止不了上萬名決心要站起來的觀衆,他們舞動、嘶吼,雙足頓地、跳躍,連媒體也陷入激動,誰也沒料到,内地搖滾樂隊在香港,竟會如此“瘋狂”。

...

其實用簡單的“瘋狂”兩個字遠遠不能概括那場三個多小時的演出,演唱會過後,窦唯成了傳奇,黑豹樂隊成了讓無數人迷戀的樂隊。即便是後來窦唯出走,遠離世俗,那時候的故事依舊被人們津津樂道,經典難以複制。

而在這個夏天,馬東帶着高曉松、張亞東、吳青峰等一衆音樂人,想要喚回大衆對樂隊的熱情,于是《樂隊的夏天》誕生了。

...

與其說當下“快消時代”的音樂太過浮躁,不如說新歌榜單上的那些歌曲沒有靈魂,我們不在追求旋律的高雅和格調,也不再細究歌詞的精細與絕妙,隻是為了唱而唱,為了聽而聽。

樂隊,似乎在這些流行音樂裡顯得“格格不入”,他們有自己的風格,隻唱自己認為好的歌,歌詞再簡單,也不聽任何人的妄言,說是音樂的一種類型,其實更像是做音樂的一種态度。

...

在《樂隊的夏天》裡,一共31隻樂隊參與選拔,卻少有樂隊關心賽制和賽程,按照他們的話說,隻要給到好的表演就行,考慮越多越亂,個性張揚,但直接的讓我十分喜歡。

...

在這31隻樂隊中,我隻熟知幾支樂隊,比如旅行團樂隊,主要是他們那首《逝去的歌》實在是太火了;鹿先森樂隊也是,有幾首歌曲好聽到能夠讓我單曲循環;而痛仰樂隊,主要是關注音樂節的時候知道的,他們參加各種音樂節,出場率比較高;面孔樂隊,我聽聞過,但沒有聽過他們的歌;旺福也是聽聞過,但不知道有沒有聽過他們的歌。

...

至于其他樂隊,還真的不了解,節目中有一隻老炮樂隊叫“反光鏡樂隊”,玩朋克,我第一次認識,新褲子雖然圈内很轟動,但我也是第一次認識。

...

...

反觀這些樂隊,31支隊伍中,有兩支練習生樂隊讓我很無語,這就是典型的流水線操作下的産物,留着一張張不曆滄桑的臉,唱着一首首情情愛愛的流水歌,甚至連唱腔、衣着、開場都無一例外的流水線,說起來有些可笑,他們的存在更像是一種諷刺。

...

...

...

當然,我并不是說隻要是年紀大的,曆練多的樂隊就是好的樂隊,年輕的樂隊就什麼都不是,并不是這樣。同樣是90後組成的盤尼西林樂隊,就挺像回事,他們以傳統吉他搖滾為根基,融合多類型音樂風格,打造出屬于他們的“浪漫主義搖滾樂”,擁有着超越年齡的思維與渴望。

...

總結來說,就是簡單的幾個字:能來事,會來事,有個性。

...

不過,姜還是老的辣,像面孔樂隊、反光鏡樂隊,這種創建已有30年、20年曆史的樂隊,他們形成了他們特有的樂隊屬性和樂隊風格,往台上一站,就是誰與争鋒的架勢,且氣氛度也好,與觀衆的互動也好,都是恰到好處,讓人很舒服,瞬間就把時間線拉回了90年代。

...

...

...

...

...

看完第一期後,個人最喜歡的樂隊是“皇後皮箱”,他們太帥、太有格調了,複古中又不失現在的優雅,主唱的聲線更是讓人印象深刻,歌詞也好、旋律也好,都承襲了60年代、70年代搖滾前輩們的音樂概念,是繼承也是革新,是混搭也是沖撞。

...

按照專業得話說就是:很高級。他們做很高級的音樂,但又沒有讓人有距離感,這一點很難得,喜歡,粉了粉了。

...

在嘉賓席,他們以粉絲自稱。

...

高曉松一直很懷念當時90年代的那個搖滾樂隊為之“瘋狂”的時代,但是回不去了。

...

張亞東會給到樂隊專業性的指導,畢竟做音樂這麼多年,張亞東身上那種音樂人的氣質不是一般音樂人能匹敵的。

吳青峰是來解惑的,蘇打綠樂隊目前面臨着一些狀态,讓他不得不考慮未來樂隊的生存情況,所以面對30年曆史的面孔樂隊,他毫不猶豫地問:你們是怎麼走下來的?

至于馬東和喬杉,是來活躍氣氛的。

...

網上有人diss《樂隊的夏天》制作不夠走向,剪輯混亂,其實我是覺得它能做到彙聚31支樂隊,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節目是成功的,成功把我帶到了那個“搖滾不死”的年代,也成功把“小衆音樂”的那股韌勁給傳遞出來了。

...

能夠慶幸的是,中國還有人在認真做音樂,在認真愛音樂,就像迷笛音樂節說的那樣: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