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言
單一的場景搭配十餘人的對話,很容易形成混亂的局面。《十二怒漢》的影片時間和叙事時間基本相同,但在将近兩小時的激烈争論中,叙事思路清晰,故事扣人心弦。這和鏡頭與軸線的巧妙運用分不開關系。
2 鏡頭
2.1 景别和劇情節奏
《十二怒漢》的景别和劇情内容和節奏相輔相成,根據争辯的激烈程度靈活地選用适當的景别。
衆人初入房間時,被審判的男孩與房間疊化轉場,暗示他的命運将由房間裡的人決定。房間畫面是作為定場鏡頭的中遠景廣角(圖1),空間開闊,觀衆的心情和陪審員一樣輕松。一輪讨論,每個人在中特寫裡闡述觀點(圖2)。此時,人物間的矛盾還未顯現,交談時比較友好,劇情的節奏較平緩。與此對應,畫面中有不少的環境元素,留有“呼吸的空間”。
雙方陣營的争論趨于白熱化時,大批特寫鏡頭連續出現(圖3),鏡頭中的沖突感越來越強烈。一方面,和鏡頭的距離變近,表現人物的激動情緒;另一方面,空間被壓迫,表現人物的困境感。
每次争論後的緩和期,景别立刻從特寫變回中景(圖4),空間突然舒展,觀衆從緊張的情緒中解脫。臨近結束時,面對最無理取鬧的3号和最理性的4号,說服的難度達到最大,大特寫(圖5)将激烈的沖突推向頂峰,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鏡頭語言為情節服務,鏡頭中的情緒能傳達給觀衆,并牽引着觀衆的感受。
2.2 構圖和人物關系
《十二怒漢》的分鏡頭經過精心設計,能夠鮮明地反映人物關系。這是多人對話中理清叙事的重要方法。
影片最初,8号陪審員孤軍奮戰,隻有9号在心裡向着他。構成軸線的對話雙方分别是“8号和9号”以及其他陪審員。
之後,8号陪審員通過發現證詞中的邏輯漏洞,獲得其他陪審員的支持。在他們和3号對峙的正反打鏡頭裡,8号和其他陪審員處于同一陣營,且他站在畫面中間,符合“無罪”陣營領導者的身份。相比起來,3号顯得孤掌難鳴。
影片快結束時,交替出現的正反打鏡頭中都有兩個人物:3号和4号,8号和9号。他們恰恰是兩個陣營的領頭人物。《十二怒漢》屬于本格推理,人物衆多,動機複雜。畫面構圖不斷暗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強調人物關系的變化,讓觀衆在略顯燒腦的劇情中也能跟上思路。
2.3 角度和人物心理
鏡頭的角度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在《十二怒漢》的結尾部分,9号發現“證人戴眼鏡”這一關鍵性證據後,攝影機仍平視4号,但轉而用仰視的角度拍攝“無罪”陣營的角色,使他們的形象變得高大,體現他們發現關鍵邏輯漏洞後的笃定和強大的壓迫力。後續劇情和仰視鏡頭的效果相符,4号最終被他們的邏輯說服,支持“無罪”。
《十二怒漢》的故事發生在封閉的小房間内。為了充分展示環境和人物關系,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越軸現象。但是,越軸并沒有産生很大的出戲感,因為影片通過大量技巧來避免和弱化越軸問題。
3.1 明确的空間關系
越軸之所以會産生“出戲感”,是因為觀衆無法判斷劇中人物的位置,從而造成空間的混亂。《十二怒漢》在布景和鏡頭上設置衆多小巧思,讓觀衆能夠迅速明确空間關系。
1号統計陪審員立場時,将1号看作個體,其餘人看作整體,軸線沿着桌子的長邊。為了看清每位陪審員的面部表情,鏡頭發生多次越軸,但不會顯得跳躍,原因有二。
第一,越軸前後的畫面都是中遠景,而進入房間長達六分鐘的長鏡頭已充分交代室内布局。第二,畫面有兩個參考點,即站立的1号和戴帽子的7号,他們恰好位于長桌的兩端,即軸線上,觀衆可以通過他們的位置而适應新的空間關系。
3.2 運動鏡頭越軸
運動鏡頭越軸指在拍攝過程中借助攝影機的運動跨越軸線,使視點在自然流暢的動态過程中改變。《十二怒漢》中場面調度複雜,人物多次運動;同時,影片有許多長鏡頭。這決定影片多次通過運動鏡頭,來弱化越軸帶來的問題。
在8号給陪審員們分析證人房間的平面圖中,軸線沿長桌方向。之後,8号繞着長桌行走,攝影機跟随着他行U型運動,完整地呈現越軸的全過程。
3.3 人物視線構建新軸線
多人對話的自由性決定軸線不止一條。在已經确立的軸線關系中,通過人物視線的改變,能夠改變建立軸線的兩個關系主體,從而确定新的軸線。
在《十二怒漢》中,7号為看球賽而改變自己的立場,這引起3号的不滿,兩人引起争執,形成軸線。争執過程中,11号的畫外音引起7号的注意,7号轉頭看向11号,構成一條新的軸線。鏡頭為叙事服務,《十二怒漢》的故事就是在不斷構建新軸線的過程中發展。
學術垃圾搬運完畢
感謝看到這裡的您 (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