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青睐勇者。

——《波西米亞狂想曲》

...

文丨舊故麻袋

90年出生的我,生在一個流行音樂飛速發展的好時代,那個時候,我們從來不缺好歌,周傑倫、王力宏、孫燕姿、梁靜茹、蔡依林、SHE、林俊傑......也是那個時候,我們開始聽艾薇兒、黴黴、賈斯汀·比伯、賈老闆、小甜甜布蘭妮......而說起皇後樂隊,或許屬于他們的旋律更容易讓我重回青春。

...

我不是搖滾粉,雖然聽過幾首搖滾音樂,吼過幾句搖滾歌曲,還去放肆的迷笛音樂節噪過,但我對搖滾其實一無所知,自認搖滾就是一種音樂态度,與說唱一樣,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傳遞歌手們自己的價值觀。

有些事情或許就是刻在骨子裡的記憶,就像我看《波西米亞狂想曲》的預告時就感動到無以言表,即便我并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但當熟悉的音樂聲響起,衆人齊唱《We Are the Champions》的時候,身上的所有感官都被帶動,一曲唱罷,熱淚盈眶,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感,甚至還搞不清楚自己感動的地方是哪裡,但就是被感動到了,沒有任何理由。

...

《波西米亞狂想曲》

...

今年的奧斯卡雖說是小年,影片質量平平,即便是那幾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都被不少影評人批評,其中聲量最高的當屬《綠皮書》,這部在中國創下票房奇迹的奧斯卡最佳電影,在不少影評人看來不過是恰好利用了政治正确和喜劇元素,才讓影片看上去增色不少,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而評價《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影評人更多的是側重批判整部電影音樂部分,成也音樂,敗也音樂。因為音樂,這部電影在播放時觀衆時不時會熱血沸騰,因為我們對每一首出現在電影中的音樂都充滿驚喜,可也是因為音樂,電影的故事情節大打折扣,為了最後那一出“拯救生命”演唱會的還原,前面劇情的過度太過簡潔,導緻整部影片“頭輕腳重”的。

...

這些情節推進粗糙處理的情況,确實存在,好在最後部分沒有爛尾,溫暖而感動,讓人忽略了前面劇情部分的瑕疵。

我很少看此類傳記電影,原因就是怕劇情推進過程太過急促,畢竟一部電影的時長有限,卻要在有限的時長裡,嘗試去诠釋一個人的一生,這似乎太難了。

可音樂類傳記電影卻不同,你若将它視為一個演唱會來看,簡直太值回票價了。而看《波西米亞狂想曲》就是皇後樂隊的熱門金曲演唱會,每一首經典之作的誕生都充滿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再一次聽到同一首歌曲,意境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意境,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絕妙的體驗。

...

打個比方,簡單來說,有一天,周傑倫拍了個音樂傳記電影,将他那些熱門金曲的誕生過程一一闡述,那《夜曲》就不再是原來的《夜曲》,《東風破》也不再是原來的《東風破》,你會用不同的心境和理解去聽完這些你耳熟能詳的歌曲,而且可以在歌曲裡找到傑倫關于人生的定義。

這大概就是音樂的魔力吧,我第一次看傳記電影看到淚流滿面,特别是結尾處的那幾首歌曲,媽呀,實在是太好哭了吧。

...

當主唱佛萊迪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用盡全部力氣去表演,帶來完美之聲和完美演繹,他對音樂的執着,值得每一個人敬佩,即便他曾經高傲到不可一世、私生活混亂、與隊員種種矛盾,給摯愛的瑪麗帶去傷害......但在最後的那一刻,他卸下所有的驕傲,所擁有過的一切,為音樂,不計一切,我隻能用影片中的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内心的欽佩:佛萊迪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

他們從最初的酒吧駐唱到最後紅遍全球,靠的不是像如今娛樂圈這般的炒作與宣傳,靠的是真槍實彈的創作靈感和音樂魅力,他們不甘與流行為伍,隻創造自己認為好的音樂,打破音樂既定的規律,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每一個音樂的種類。

...

他們唱搖滾,也唱歌劇;唱抒情,也唱迪斯科。你永遠猜不到他們下一張專輯将會帶來怎樣一種新的音樂潮流,因為他們便是潮流的定義者。

...

而今天,社會是快消社會,娛樂也是快消娛樂,音樂更是誰都能唱,隻要你有話題度,你可以演而優則唱,音樂圈變成了門檻略低的一個圈子,多了選秀節目,出了一幫流量制造者,我們看顔、看代言、看露出,唯獨不看他們對待音樂的态度和真誠。

...

時代造就一代音樂人,但今天這樣的時代,優秀的年輕音樂人真的太少了,我們聽慣了口水歌,聽膩了抖音神曲,偶爾來一首《波西米亞狂想曲》,媽耶,感動到一塌糊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