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紀錄片風格,冷峻、克制的叙事,真實到讓人忘了是在看電影。精巧簡練的構思和粗糙自然的畫面背後一定是精心的設計和調度。
桌面戲相當精彩,畫面長時間定格在Otilia和男友家人身上,環繞在周圍的是賓客因興奮激動而不斷揮動的手,時時彰顯着高知身份的優越感,對新時代年輕人的牢騷,不滿于父權的被侵犯,嘈雜、逼仄、局促、壓迫……所有的一切愈加凸顯出Otilia的心事重重與孤獨。
為什麼Otilia會如此盡心盡力地幫助這位不懂事的朋友,甚至做出巨大的犧牲,而且在憤怒地得知朋友對她有所隐瞞後依然如此?因為她明白,幫助别人也就是在幫助自己。當她和男友讨論起自己需要堕胎的可能情況時,男友漫不經心的态度令她傷心、失望、憤怒,“别擔心,我并沒打算依靠你,到時至少還有Gabita能幫我的忙。”原來她早已看清自己面對這個世界的處境。
就連男朋友的道歉也不過是為了逃避激烈的情緒沖突和争吵,“我不想讓你因為我而心煩”,“如果是我犯的錯,請原諒,我不是故意的”,“我想彼此能好好相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别吵了”。在這個時候,才發現“我愛你,不希望我們分開”之類的情話是多麼輕飄飄的無力。
結尾在兩人餐廳點餐時戛然而止,也許關于被扔進高樓垃圾道的那個秘密從此緘口不談,再無他人知曉,堕胎這件事就此畫上了句号。但血淋淋的現實從未改變,發生就意味着存在,受傷的是她們,承受痛苦的是她們,要在餘生背負罪惡感的還是她們。即使醫生告誡過别埋在狗能聞到的地方,Gabita看着那個孩子,還是懇求式地對Otilia說:“你能不能把它埋在土裡?好不好?”Otilia也說:“我不會把它随便扔在垃圾裡的”,顯示出女性對生命的尊重,雖然最終一切還是如醫生所言。這個殘酷的現實世界,把對還來不及看它一眼小生命的最後一絲溫存都剝奪了,到底是幸還是不幸?
關于那位醫生,作為加害者的男性可以進行二次加害,而且這第二次加害還是基于“施救者”的身份,多麼諷刺。(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