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概論課上老師給放《大明宮》。今天李白登上了曆史的舞台,可惜隻播到了他被賀知章推薦入翰林院,然後就下課了……憑借着自己對李白的點滴了解開始了漫無邊際的想象。

我想,就算是在極具包容性,昂揚向上的唐朝盛世,李白這樣的人應該也很不被人喜歡吧。在後人眼中,李白與唐朝盛世相伴而生,他是最偉大的詩仙。李白狂妄,理想主義,滿腔熱血,爽朗大方,連他的死亡猜測也被描述的極其富有浪漫色彩。

可是,當這些詞彙放在普通人,身邊人的身上時,我們腦子裡會立馬塑造出一個形象,這是我們所欣賞的,或者這是我們所反感的。可是這些詞用在李白身上卻早已擺脫了任何主客觀色彩,仿佛這些有生命力的詞彙随着他的肉體一同沉入了江中,成為了鎮江之寶,極其神聖,不容人們去揣度評價。

他的成就他的詩歌他人生的全部讓我們不自知的忽略掉他人生經曆的點點情感動态他人生的細微局部。試想一下,那樣的一個狂人,那樣不拘小節的人,雖然才華蓋世,但是在他生活的那段時代他并非是主流人物,他是懷才不遇的。如今那麼高的評價是後人給予的,是後來才被封神的。所以,從根本上說,他在當時還隻是一個普通人。那作為普通人的他,如此狂妄的他,在他所生活的時代他身邊的人眼中的他會是什麼樣的?不知道他又怎麼看待這些人?是否會經常與别人發生口角?是否别人覺得時常語出驚人的他像個怪人一樣?是否他的自負在很多時候真實透露出來的其實是他是一個痛苦脆弱且固執的人……後人說李白是躁郁症患者,不知道李白還在的話聽了這句話會不會對說這話的人吐口水,然後寫出長篇詩句“贈予”後人,後人欣喜若狂連被罵都不自知。

傳說中李白的死法有好幾種,但是我更願意相信追逐月亮的那一個。多麼浪漫啊,我沒有辦法想象出李白落入江中的狼狽模樣,我腦中的畫面是梵高的星月夜。一個詩人,摘走了月亮的靈魂,代價卻是以自己的靈魂去交換。他的靈魂挂在了天上,肉體瞬間失去了光彩,像天空中的一滴雨水,垂直落入了江中,成為了江水的一部分。

後人說李白在落入江中前是喝了酒的,喝了酒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無意識的。那李白清醒的話呢?他會這樣做嗎?會迫切的擁抱死亡嗎?我想,死亡這種念頭一定不是那醉酒的瞬間才有的,死亡在李白的眼中或許就像王朝中帝王眼中的美人一樣。是危險品,但卻讓人魂牽夢萦,想要去觸碰它,擁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