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為了你好”這幾乎是每個人從小到大聽得最多的一句話。

因為父母、長輩、老師等諸多想要對我們好的過來人,

都覺得自己更有資格來教育和指導我們進行我們的人生規劃。

...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2017年,美隊克裡斯·埃文斯拍了一部講述天才兒童撫養權之争的電影——《天才少女》。

故事講述的是,天才數學家因抑郁症自殺後,

将自己的獨生女Mary托付給美隊所飾演的舅舅Frank撫養,

在被數學家外婆得知後所為争奪天才少女所上演的一出撫養權争奪戰。

...

在這場争奪戰當中,

一邊是放棄高薪高知身份隻想讓天才侄女過上普通人生活的舅舅,

一邊是培養出天才女兒還想要培養天才孫女的大學教授外婆,

兩邊都希望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對她進行教育。

...

對于舅舅來說,

由于從小和姐姐一起接受母親的高壓教育,

盡管在學術上成績斐然,

但是在個人生活上卻始終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

沒有愛好,沒有朋友,感情不順……

總之,姐姐除了是個人肉計算機外,

活的幾乎沒有任何樂趣可言,

這全都是拜他們專制而又獨裁的母親所緻,也就是Mary的外婆。

...

為了避免Mary“慘遭毒手”、重蹈覆轍,

舅舅放棄了穩定的工作,

“逃”到了偏僻的小鎮,

住着簡陋的小屋,

靠修船零工養活又萌又靈的小Mary,

生活雖然拮據,卻也非常快樂。

...

而在外婆看來,

Mary和她媽媽一樣具有極高的數學天賦,

卻一直接受低齡兒童的教育,

生活在雜亂的公寓内,

還沒有醫療保險,

這完全就是暴殄天物,

長此以往,世界将會因為一個任性的舅舅而失去一位偉大的天才!

...

在這場争奪戰當中,

不論是舅舅還是外婆,

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教育撫養Mary,

雖然教育觀念不同,

但是在對對方的看法和出心上,

卻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

舅舅完全放任,外婆堅持高壓教育,

母子倆在兩個極端方向劍拔弩張,

都覺得隻有自己才能給Mary提供最好的成長環境,

而沒有問過Mary真正喜歡什麼?

...

Mary着迷于數學,

舅舅怕她變得和她媽媽一樣變成人肉計算機,

強行拉她出去散心。

外婆為了不辜負Mary的天賦,

聘請了大量教授名師進行高壓教學,

而忽視了她隻是個7歲的孩子也需要玩耍。

...

7歲的Mary,她也許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走向何方,

但是Mary是一個天才少女,

她所展現出來勇敢和智慧證明她也想要做出自己的選擇。

...

電影的最後,舅舅和外婆都做出了妥協,

Mary在接受符合自己智商的高等教育的同時也能夠享受一個7歲孩子的童年。

...

小Mary是幸運的,

她有愛她的舅舅和外婆,

她們願意為了她的成長而改變自己,

放下自己的經驗及自戀。

...

抛開《天才少女》的完美結局,

在現實中卻很少有家長能夠意識到,

自己為孩子主導的人生,也許并不适合他們。

...

忽視孩子的喜好和天賦,

将自己的愛好強加在孩子們身上,

給他們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強行讓孩子們接受不屬于自身年齡的教育。

然後美其名曰,“我都是為了你好”。

...

雖然現實中的家長不及Mary的外婆那般權威和志存高遠,

孩子們也不存在Mary成長當中鶴立雞群的苦惱,

但是,他們的自戀是一樣的,

他們在用自己的意願安排孩子的人生并應以為傲。

在教育這件事上,

他們是自戀并且自私的,

這種自私體現在了“我都是為了你好”,“我是過來人”,“我是想幫你”……

...

不能否認家長望子成龍的苦心,

也不能否認家長們希望孩子們少走彎路的初衷,

但是成長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

太松或者太緊對于孩子來說可能都不是最好的教育。

...

好的教育,應該關注孩子的客觀條件與需求,

畢竟,成長是一件極其個人的事,

即使是父母長輩以及最親密的人,

所能做的都隻是支持與陪伴,

提供她所需要的最好的東西,

而不是你所認為最好的東西。

...

自戀也許人人都有,

但是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

放下自戀,也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