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我對《上海堡壘》的評價是妥妥的差評,而且我是真實看過的。

《上海堡壘》上映後,各平台評分全線崩潰,且仍在下滑。上映2天票房都未能過億,最終必定要賠本了。

...

不過網絡上不少人似乎都把火力集中在了演員鹿晗一個人身上。那麼《上海堡壘》這部電影失敗的"鍋"該不該由鹿晗一個人來背呢?這個問題恐怕要一分為二。電影失敗的原因,一方面是電影質量差,另一方面則是電影的風評差。一般情況下,二者是因果關系,但這部片子因為流量明星的參與,恐怕質量差和風評差還真不完全是因果關系。

...

從風評上來看,鹿晗确實不得不背這個鍋,因為很多路人黑這部電影本質上都是在黑演員,看不慣流量。當然,這也是長久以來娛樂圈生态上的一些問題給大衆留下的積怨,畢竟前些年裡,很多爛到骨子裡的電影中都有流量明星的參演;與此同時,流量明星(實際上不隻是流量明星)過高的片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影視的制作水準。

...

不過這種黑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就我個人而言,自己的成見和預判隻能決定自己不去看一部電影,畢竟買不買票是自己的權利。但沒看過确實不适合過多發言或直接去打低分,保持吃瓜狀态即可。電影爛,自然會有看了電影的觀衆去讨伐。而想當然的信口亂噴,有可能會導緻噴不到點上,制造誤傷(這次沒有,不代表永遠沒有),猶如潑婦罵街一般并不占理。

...

從電影質量上來說,這口鍋還真輪不到鹿晗來背,至少不該是他一個人背。雖然說鹿晗(也包括舒淇)在電影中的演技表現确實談不上優秀,也或多或少的貢獻了一些槽點,但比起電影本身無可救藥的劇本和拍攝手法來說,就是小巫見大巫了。來回憶一下我看《上海堡壘》時的反應吧。

...

在7月28日參加過《上海堡壘》在南京地區的業内看片之後,我的内心其實是毫無波瀾的。當時影片的發行小姐姐在觀影開始前先打了個預防針,說希望大家不要對電影的特效要求得過于苛刻,畢竟中國科幻才剛起步之類的。然而看完電影,我覺得特效好不好我好像沒怎麼關注(其實還湊合,至少能看出來還是花了真金白銀的,到底花了多少不予置評),隻是覺得這特效的錢肯定花的不太值,因為我絲毫沒有感覺到那些哐哐哐的打鬥有什麼精彩之處,反而每次都來的特别突兀,莫名其妙就開始了,稀裡糊塗就結束了。而沒有打鬥的時候,演員們在談人生、談理想、談愛情,有那麼幾個鏡頭像極了0.5倍速播放的唯美廣告片。然而文戲無論怎麼煽情,我都沒有感動;打鬥戲再怎麼激烈,我也沒覺得很燃。總之,全程劇情的節奏和鋪陳都呈現出一種詭異的混亂,我的内心始終毫無波瀾。也不知道導演打磨6年都在打磨些什麼,連個像樣的劇本都打磨不出來嗎?

...

所以說,這部戲質量上的問題,和是不是鹿晗來演真沒多大關系,甚至整個就和演員沒多大關系,片中其他演員的表演也并顯得沒比鹿晗高出一個等級,因為本身劇本就是扯淡,就算神仙來演該爛還是爛。即便劉德華來了,恐怕也是《富春山居圖2.0》。

...

說到底,不迷信流量這句話本身是對的,但得着一句話就有恃無恐的亂用,過度放大流量對電影品質的影響卻是不理智的。《上海堡壘》,它确實該"死",但或許該換種"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