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動畫,小時候理解尚淺,隻圖熱鬧,長大後方琢磨出些門道。前不久,在電影院看罷《千與千尋》,感慨宮崎駿大師對人性的把玩和具現能力,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借着光怪陸離的外殼,悄悄傳達自己的理念,真好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譬如,女主父母變豬的一幕,可怕又可笑。認真思考之後,不難發現這是對人類的自大和貪婪的絕妙諷刺。設身處地着想,如果我是女主父親,來到陌生而美麗的神隐之地,恐怕也難耐探索一番的心思;看到那些鮮香四溢、熱氣騰騰的美食,抱着“事後付賬”的想法,也會心安理得地大快朵頤。宮導準确抓住了人性的特點,為我們揭示一個悲劇:那些看似合理的邏輯,将驅使我們一次次跌倒在同樣的坑裡。當幽靈店主冷酷地抽打變成肥豬的女主父母,我初始的恐懼漸漸淡化,轉而升起報複的快感。看他們肥碩的身軀轟然倒下,伴之聲聲痛苦的哀鳴,我沒有憐憫,充斥鄙夷,暗罵一句:活該!

無臉男是本片的一大亮點。他的造型就很獨特:一張漆黑如墨的被單罩住身體,腦袋的部位戴個面具,隻在伸手或擡腿時露出細短的肢體。他的外貌即為虛假,内裡包裹着真正的魂靈。他的精神渾渾噩噩,猶如赤子,本能地追尋美好事物。随後,女主的感謝之情,激發了他的欲望,使他渴求更多的回報。他用點石成金的本事欺騙了很多妖怪,而他本人也一步步堕入欲念的深淵,不斷暴飲暴食,吞噬生靈,吸收他們的能力和負面情緒,逐漸淪為欲壑難填的怪物。最後,河神丸子幫助他排除體内的垃圾,使他重回懵懂赤子的狀态,并在錢婆婆處找到歸宿。無臉男的遭遇,昭示人類由單純轉為自私的必然性。面對名利的誘惑,極少有人能保持本心。話又說回來,又有多少人能有無臉男的運氣,看穿人間污濁,重獲心靈的安甯呢?

影片還傳遞了一個信息:人類的欲望不僅蒙蔽了心靈,也會污染生态環境。當成噸的廢棄物從腐敗神的身體傾斜而出時,那種排山倒海的氣勢實在驚人。當河神爺爺舒服地發出一聲歎息,大笑着飛身而去。替他老人家高興之餘,心頭不免悲涼。原本,人類在神靈面前多麼渺小,看看影片開頭變豬的女主父母,直與蝼蟻無異,然而,人類的集體意志相當強大,從過去的開荒種田,到現在的工業化進程,一點點蠶食着自然環境,甚至改變了神靈樣貌,創造出人神共嫌的腐敗神。看着河神爺爺慈祥的笑容,自然敬重他對人類惡行的無限包容,又不禁擔憂,當他再次變成腐敗神,會對人類展開報複嗎?自求多福吧。

油屋的主人湯婆婆,極其厭惡人類。她惡毒、刻薄、自大和貪婪,同時也是一位慈母、商人、領袖和陰謀家。她陰險卑鄙,也偶爾表露出一點點資本家的脈脈溫情;嫌貧愛富,也信守承諾;法力無邊,也有無能為力時。她同時具備人類的劣根性和某些品德,這讓她變得特别真實。是的,影片中的角色沒有高高在上的神明或者難以捉摸的陰魂,而更像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人類。神隐之地如同現代社會,湯婆婆的油屋,就像現實生活中的澡堂。電影借由油屋的日常,反諷現實生活[]的某些醜惡嘴臉,刻畫之真切,入木三分。

影片中有惡人,自然也有好人。譬如仗義相助的白龍先生、嘴硬心軟的鍋爐爺爺和小玲、自強不息的寶寶、和藹善良的錢婆婆,以及那位不愛說話、狀似大白蘿蔔的妖怪先生,都是向女主施予援手的貴人。他們的存在,驅散了社會的黑暗、冷酷和絕望,散發出光明、溫暖和希望。這是我喜歡宮崎駿大師的一點:他制作的動畫,從不吝于揭露世界的醜惡,也同樣大加宣揚人世的美好,給予觀衆催人奮進的力量。

配角出彩,自然為影片增色。本片通過一系列活靈活現、個性十足的角色,構建了一個魔幻瑰麗的世界,勾勒出一幅人情冷暖的生活畫卷。小時候,慶幸女主脫離苦海;如今,更願意在錢婆婆處暫居三年五載,閑暇時四處旅行,和那些可愛的人聊聊天,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

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我,共同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