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與明天,哪一個先到?

這是一句爛大街的話。

它的意思:

雞湯向,就是生命無常。

财經向,就是黑天鵝事件。

那麼,回到Sir的主場:

如何用電影高級一點地闡述這道命題。

這部電影早被我們盯上。

...

《烈火英雄》

The Bravest

...

...

災難是事件,不是情緒

一個擺明的态度是:《烈火英雄》,是一部災難片。

華語電影并非沒拍過火災題材電影。

《救火英雄》《逃出生天》,更早的,1997年的《十萬火急》。

但以上電影都稱不上災難片。

災難片的主體,必須是對人類造成巨大災難的天災人禍。

《2012》有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後天》有飓風、冰雹、滔天洪水。

...

...

...

...

即使是單一類型的災難。

也必須是《完美風暴》《龍卷風》級别。

...

...

而《烈火英雄》的出現,填補了華語片近年的類型空白。

大型海港,一根油管,黑色的石油從油船汩汩流淌。

石油流向陸地上的油罐,灌滿一次,就完成一次稀松平常的輸送。

一次,發生點小纰漏。

幾個船員不以為然。

這股黑油迅速在管道裡奔跑,膨脹,油壓升高。

先是從裂縫裡跑氣兒,然後——

嘭!一聲巨響,爆炸了。

《烈火英雄》的開頭,嚴格遵照災難片的發生規律。

一步步積壓緊張感,從無到有(一顆石子投入),從小到大(漣漪迅速擴開),片刻之間,小意外釀成難以挽回的大災難。

火是這部電影的絕對主角。

《烈火英雄》幾乎涵蓋了今天消防戰士們面臨的種種火。

有些“火”,估計很多人和Sir一樣,第一次聽說。

流淌火。

能随着液體的流淌迅速擴散。

是與消防員的水槍、防護服近距離搏鬥的頭号殺手。

...

龍卷火。

當煙塵突然聚集到狹小空間被火星點燃,迅速造成爆炸。

電影的第一次火災,當消防員在進行掃尾工作時,險情轉瞬直下,瞬間爆燃,給消防員造成了巨大傷害。

除此,還有大大小小其他“火的形态”。

附着在衣服上,海面上,甚至油罐頂上隔着油燃燒的火焰。

...

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火在電影都不是孤立,獵奇的對象。

觀衆可以看清楚,每一種形态的火,是怎麼發展出來,又如何産生影響。

絕大多數的火都是真實的。

——導演陳國輝透露,實拍時一度燒上攝影師的褲子。

質感不會騙人。

溫度。

這是撲面而來的灼熱。

...

速度。

須臾之間,火海形成。

...

當然,還有火最恐怖的破壞力。

事故發生在一個海港。海港裡存放着巨大的儲油罐,油罐區一街之隔,又是存放危險化學品的倉庫。

油罐爆炸,火情蔓延,一環扣一環,如果擴散至氰化物等危險化學品,海港身後,人們賴以生存的現代城市将蕩然無存。

這個破壞力,片中有個清晰明了的換算公式:

二十顆原子彈。

...

過去,我們的火災電影,受制于資金,技術,大都圍着居民樓“小打小鬧”,刺激是刺激,但格局難免局促。

《烈火英雄》第一次把“火”燒向大海,燒向城市。

大災難催化出大恐慌。

人與環境,殊死一戰,能不好看?

...

...

...

閉上嘴,鏡頭會說話

做大的同時,《烈火英雄》又沒有忘記小。

《烈火英雄》第二件做對的事,就是盡量讓細節說話。

這是一部有電影觀的災難片。

它懂,細節才耐得住咀嚼。

一個例子。

市民得知大火可能吞滅城市,紛紛出逃。

地鐵裡散落着為了擠上車,來不及拖走的拉杆箱,打開的七颠八倒的包。

甚至有人為了減少負荷,直接扔掉箱包,從裡面拿出更重要的物件輕裝上陣。

這裡不需要靠台詞說:哎呀,扔了吧,逃命要緊。

一個特寫畫面,足以說明群衆的恐慌。

它也懂,沉默有沉默的力量。

一個轉變。

黃曉明這次終于扔掉他的“油”。

他演的角色,叫江立偉。

一開始,他就犯了錯,判斷失誤,導緻一個戰友犧牲。

...

所以進入故事主線後,他就是一個徹底的loser,被削了隊長的職,被分配到郊區,日常的工作包括替村民抓豬,還被瞧不上。

心理醫生建議他轉行。

他沒答應。

兩次被侮辱,他都沒說話。

第一次,兒子大聲質問他,是不是害死了人,他摸了摸褲腿,不敢承認。

但他在操場上跪下了。

跪誰?

當然是愧對的戰友。

第二次,火災當晚,又被戰友羞辱,他喘着粗氣,欲哭無淚。

...

他還是沒說什麼。

他踉踉跄跄走出臨時醫療救援棚,取下頭盔,用手擦拭被燃燒産生的灰燼蒙住的國徽。

這裡需要内心獨白,雞血口号嗎?

真不用。

兩次沉默,既讓我們看到角色深處的壓抑,也為他之後的英雄行為建立根基。

它讓勇氣有了煙火氣。

它也讓犧牲更加悲壯。

雙手由于接觸高溫金屬,皮開肉綻。

...

連臉都不要了,全是燒傷,水泡,幾近毀容。

...

這是一個有負罪感的英雄。

這是一個人。

...

人物首先是人,不是工具

說到底,再驚天動地的災難片,它的成功,都離不開關鍵因素。

人。

這也是《烈火英雄》第三個做得好的地方。

人物不是宣洩情緒、強推主題的工具。

人與災難的對抗固然驚心動魄。

但人和自己内心的角力,才是類型片真正永恒的法則。

說到這,不得不提另一位主角。

杜江飾演的馬衛國。

相比黃曉明飾演的江立偉,馬衛國幾乎是個“完人”。

軍人子弟,意氣風發。

馬衛國的技術,态度都沒得挑。

每次出任務,他都不願當墊後那一個,他要沖鋒在前,即便豁出性命。

...

現場指揮工作,他從容不迫。

...

即使在訓練中,他也像台精密運轉的機器。

闆着臉,一分一毫,都不允許出錯。

...

這就是一個标準的領袖。

但他當真沒有感情麼?

當然不。

隻是感情羞于啟齒。

一面來自他的父親,老子英雄兒好漢,作為标杆的父親對他自小要求嚴格,教育方法,多是激将,打擊,這讓他不懂表達。

一面來自上司黃曉明,如果不是他判斷失誤丢了隊長,你覺得憑自己能當上嗎?這讓他不敢表達。

兩個大男人的性格差異,通過這場戲展露無遺。

二人即将奔赴各自的戰場。

這時,油罐區已烈焰滔天。

十有八九,有去無回。

兩人抓緊最後時間一吐衷腸。

...

這是災難片的慣常手法。

但《烈火英雄》加多了一個“扣子”。

他倆想在油罐區抽一根煙。

一根煙而已。

但對于正在執行任務的消防員,任何火苗,都是大忌。(導演透露,這場戲來源于對某位消防戰士的真實采訪)

所以從小正确的馬衛國,為什麼想抽煙?

——在性命遭受極緻威脅的情況下,人往往才願意直面欲望。

這時,水槍的濕氣讓煙蒂受潮,他們怎麼點,也點不燃。

江立偉忍不住罵了一句:“這麼大的一場火,卻點不燃一根煙。”

江立偉為什麼這麼生氣?

——任何微不足道的欲望的舒展,都是對殘酷命運的還手和抵抗。

但馬在點煙的瞬間,看到這門框上的火,還是那麼輕微地,下意識地躲了一躲。

他怕。

在這一“抽”一“躲”之間,人性就這麼掙紮而真實地逃逸出來。

而江立偉卻沒有躲,因為,一直背負着愧疚的他,早已經決定犧牲自我。

更多心理路程Sir就不劇透了。

...

Sir隻能說,即使戲份很少的楊紫和歐豪,也讓人記住了。

他們演一對消防員夫妻,崗位不同。

在拍婚紗照的時候吵了架,然後被緊急拉回救災現場。

兩個年輕人,礙着面子,工作要全情投入戰鬥,情感又忍不住擔憂對方,這裡面,還夾雜着一點點“等你哄我”的小自尊。

怎麼拍出這份糾結?

兩個道具。

一枚鑽戒戴了又脫,一副對講機欲說還休。

慶幸,這幾個明星,都沒有被當作道具。

他們不止貢獻臉蛋,貢獻流量,成為場面,特效的附庸品。

他們守住了一個演員的尊嚴。

...

英雄無需仰望,英雄要的是尊重

這份尊嚴,遠超戲劇。

《烈火英雄》改編自作家鮑爾吉·原野的長篇報告文學《最深的水是淚水》。

故事,從現實事件改編。

電影中主要角色,幾乎都有真實的原型人物。

比如,歐豪飾演的消防戰士。

...

當年,現場的攝影師本想拍攝消防員下海清理油污保證供水的工作,卻無意拍到一位消防員溺水犧牲的全過程。

...

這是基本事實。

為了尊重事實,導演陳國輝竭盡全力苛刻。

前期的準備工作中,他對上百位消防員做了采訪,台詞,直接用了很多業内行話,生活背景都來自于消防戰士的自身經曆。

...

長達兩年的準備,搭建了六個足球場大小的油罐區1:1重現。

主要演員長達百日的救火訓練。

...

電影中有一幕,受困的消防戰士們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用手機錄像的方式給家人告别。

...

這不是電影的原創,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發生的。

事後,參與的消防員在節目中坦言——當年,就是隻能這麼粗糙地記錄。

...

因這些不容塗抹的細節,《烈火英雄》才真正讓我們落淚。

...

...

...

...

2018年,全國共發生了23.7萬起火災,造成了1407人死亡,798人受傷,造成損失36.75億人民币。

計算下來,平均每兩分鐘就有一次火災發生,每天,至少有三人因火災傷亡。

火災,其實離我們并不遠。

...

而救火的消防人員,卻一直“活在意外報道中”。

我們對消防人員,有太多太多誤解。

這是一則來自《新京報》的真實新聞。

...

你拿着我們的錢,趕快滅

...

還有,涼山火災後辱罵消防員的網民。

...

當災難無可避免,更讓人齒寒的,難道不是災難過後的冷言冷語?

回到電影,導演陳國輝之前主要拍愛情片,并沒有災難片的經驗。

但消防題材早就與他有着不解之緣。

曾經居住在消防隊周邊的經曆,與消防員接觸的過往,以及原著《最深的水是淚水》的故事,讓他有了想為消防員發聲的責任感。

電影中,黃曉明赴死的最主要任務,是手動轉動閥門,關閉輸油管道。

在熊熊烈火中轉動金屬閥門八千次,第一次聽,誰都覺得不可能。

但,根據原著描述,真實情況。

遠遠不止八千次!

這種“低調處理”,或許才是《烈火英雄》最大的善意和目的。

它不是在用火災吓唬觀衆。

它也不是用消防戰士的艱苦去訴苦。

正如主演黃曉明在路演中反複提及的——

看了這部電影,一定要忘記我們,記住他們。

正如現實中,當“流淌火”到來時,有這麼一群人。

或噴水,或撒幹粉。

不行了,肉身搬石塊壘牆。

再不行了,豁出去做人肉防火牆,身上的消防服材料能擋多久就多久。

死守,就為了救人,就為了能活命。

看完此片,若能在同樣難以抽身的瞬間,想起他們。

就是對消防戰士最大的褒獎。

他們要的不是仰望。

他們要的是理解和尊重。

甚至,隻為了不被遺忘。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